楠木軒

看,一艘真正的飛船!聊聊德國道尼爾DO-X飛船的那些傳奇往事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科技

1931年8月27日,美國紐約像往常一樣平靜。一羣人聚集在自由女神像不遠的地方,抬頭仰望天空,滿臉期待……

沒多久,一陣低沉轟鳴聲傳來。海天線上出現一艘巨大的“飛船”——修長的船身,寬大的機翼,12台發動機帶着螺旋槳瘋狂旋轉。它從女神像上空掠過,向人羣致意後朝紐約港飛去。


▲飛越自由女神像

人羣沸騰起來,為親眼目睹這激動人心的時刻而歡呼。連胡佛總統也聞訊趕來親自接見機組人員,並向他們表示祝賀。

這架全長40米,翼展48米,最大起飛重量52噸的巨型飛船就是德國道尼爾公司的傑作——DO-X 水上飛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飛機。

通常,水上飛機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浮筒式水上飛機(Float plane)

。機身下部加裝1-2個浮筒,利用浮力使飛機漂浮在水面上。部分飛機還在兩個機翼下增加小型浮筒,以輔助平衡。這種設計多在小型飛機上使用,簡單方便易維護。

▲浮筒式水上飛機

另一種是飛船式水上飛機(Flying boat)

,通常在大型飛機上使用。因為飛機重量大,光靠浮筒已不能提供足夠浮力,所以將直接機身設計成船形,降落在水面上。


▲卡特琳娜水上飛機

道尼爾DO-X 雖然也算水上飛機類別,但它和以上飛機還不相同。它是一艘真正的“飛船”,不但機身呈船形,很多結構也和當時的船舶設計相同。

如飛行甲板和艦橋極為相似,操縱方式也和駕船一樣——駕駛員推動車鍾向輪機員傳達指令,然後輪機員控制12個油門,監測12組壓力、温度表控制發動機。

簡單來説,其他水上飛機是飛機上裝船身,DO-X 卻是船身上加裝倆翅膀,叫“飛船”名至實歸。當時世界各國的媒體也正是這麼稱呼它的。


▲輪機員操縱發動機

傳奇飛船誕生史克勞德·道尼爾(Claude Dornier 1884—1969)

是一位優秀的德國飛機設計師,為世界航空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884年,他出生在德國肯普滕市,從小對機械和飛行興趣濃厚。1907年,他從慕尼黑專科學校畢業,進入著名的齊柏林飛艇公司從事航空器設計,後來成為齊柏林伯爵的私人科學顧問。


克勞德·道尼爾的彩色復原照

20世紀20-30年代,正是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之後的蓬勃發展期。水上飛機和陸地飛機齊頭並進,各種新機型不斷湧現。人們舉辦各種飛行比賽,對速度和航程狂熱追求。

因為當時的陸地機場屈指可數,跑道條件也不好,所以水上飛機優勢更大。飛行安全、燃油補給、降落地點選擇等各方面也更靈活,各國都在積極研發水上飛機。

1910年法國人亨利·法布爾飛發明了第一架水上飛機。隨後1911年,美國人格倫·柯蒂斯製造出柯蒂斯E型水上飛機,並很快被海軍採購作艦上起降測試。


▲寇蒂斯 R3C水上飛機

年輕的道尼爾也加入飛機熱潮中,夢想設計出尺寸最大、載客最多的水上飛機。1922年,他設計了道尼爾-沃爾全金屬水上飛機,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1924年,道尼爾開始籌劃Do-X 飛船,1925年底開工。1929年7月12日,經過570天日夜辛勞,一艘巨大的飛船從瑞士阿爾滕萊茵鎮飛機工廠生產線上走下來,在眾多記者和工程師注視中滑入博登湖。


▲走出廠房

清晨的陽光肆意揮灑,照在鋁殼船體上耀眼奪目。8台發動機開始嘶吼,隨後剩下4台發動機也加入進來。

試飛員理查德?瓦格納駕駛飛船沿水面滑行,速度越來越快,直到37噸的龐然大物從水面騰空而起,飛行圓滿成功!


▲騰空而起

道尼爾激動説: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德國新聞界也發表熱情洋溢的評論,盛讚Do-X 是德國工業奇蹟,是構思巧妙又偉大的作品。是一艘真正從水面升起,在空中飛行的船。

當然,質疑的聲音也有。批評者們認為Do-X 載荷太小,除了讓自身飛起來,恐怕載不了任何東西。

道尼爾什麼也沒説,準備用事實打臉。10月21日,159名員工、記者和10名機組人員早早登上飛船,興高采烈的參加試飛。因為工期緊張機艙內沒有裝修,大家只能坐在藤條編成的臨時座椅上,委身於粗獷的大梁和肋板中間。


▲簡陋的機艙,擁擠的乘客

Do-X 飛船載着169人,以總重量44.768噸一躍而起。飛過佈雷根茨市、林道市和腓特烈港,在空中巡航了53分鐘,創造當時世界上載客人數最多的紀錄。

這一紀錄直到20年後,才被美國洛克希德R6V“憲法”號大型軍用運輸機打破。實力打臉,讓所有批評者閉上了嘴巴。

到1930年2月,Do-X 累計飛行了71次,飛行時間37小時,完成所有測試。通過德國航空測試中心評測後,移交給交通部。它才是真正的幕後老闆,跟道尼爾公司簽訂合同並承擔各項費用。

跨越大洋,揚帆遠航道尼爾打算在更遠的航程上測試Do-X 飛船,同時也作為廣告宣傳,力爭國際訂單。

不過還有點問題要解決。Do-X 一開始採用12台西門子布里斯托爾木星發動機(單台功率524馬力)作動力,分6組以“前拉後推”的方式驅動飛機。


▲6組發動機前拉後推

西門子木星發動機功率較小,又是空氣冷卻,轉速一高散熱就很差。這導致飛機飛不高、飛不快,最大高度只有425米,翻不了高山,越不過大洋。若想揚帆遠航,就必須換馬力更大、散熱更好的發動機。

不過道尼爾當時只能空想一下,德國政府基於軍事用途考慮,規定新飛機只能用本國發動機,以免被外國卡脖子。

好在1930年德國海軍因計劃更改放棄了飛船項目,Do-X 因此得以進軍國際市場。


▲“征服者”V-1570發動機

徵得交通部同意後,道尼爾免費借用飛船開啓遠航行動。他從美國同行柯蒂斯那裏借來12台“征服者”V-1570發動機,單台功率610馬力,使總功率比以前增加了1032馬力,飛行高度提高到500米,滿足了跨洋飛行需要。

飛船內部也裝修一新,上下共3層甲板。最上層是駕駛艙、導航室和無線電室。


中層是主甲板區,豪華裝修接近大西洋郵輪

。乘客艙可容納66-100名乘客,夜間飛行時座椅放倒就變成卧鋪。艙內有一個酒吧、一個餐廳和一個吸煙室,艙後是全電動廚房、洗手間和貨艙。


▲豪華郵輪標準的客艙

下層甲板儲存燃料和行李,還有9個水密艙。

只需7個就能讓飛機浮起來。Do-X 沒有常規機翼浮筒,機身下方的“短翼”代替它們起水中穩定作用,同時也是乘客登船的平台。


▲整體結構

1930年11月5日,Do-X 在海軍飛行員克里斯蒂安森的率領下,帶着12名船員從博登湖出發,開始了橫跨大西洋的傳奇之旅。

它先飛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市,又用3周時間訪問了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各港口城市。每到一地人們都熱情洋溢,港口擠滿了想上船參觀的遊客。機組人員也被當地新聞記者爭相訪問,大家都很開心。

11月29日,Do-X 在里斯本港口出了點意外。一塊篷布被大風吹到輔助發動機上點燃,又蔓延到左機翼。飛船受損,維修工作直到第二年1月份才完成。


▲好奇的人羣

1931年1月31日Do-X 出發,以190 公里 /小時的速度飛行7小時到達西班牙拉斯帕爾馬斯。在這裏又遇危險,降落時機翼和湧浪相撞幾乎折斷,又浪費3個月時間維修。

5月3日再次啓航,順利到達非洲佛得角。從這裏一路向西南,6月5日到達巴西納塔爾。

船員們在這裏度過了8周美好時光,美麗的風景和熱情的招待讓他們流連忘返,也忘掉了過去幾個月的巨大壓力。

8月20日他們辭別南美,經波多黎各、古巴飛往美國。8月22日到邁阿密,8月27日到紐約,一路上風光無限。


▲飛行路線,紅是去,綠是回

只是歡欣的背後經常有黴運伴隨。1931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越刮越烈,終於刮到了德國。道尼爾公司陷入財務危機,遠航計劃沒錢了!Do-X 飛船走得了,回不來了……

從柯蒂斯公司租借的12台發動機已運行300小時,需要大修維護才能繼續使用,但道尼爾公司掏不出30萬德國馬克的大修款。

飛船所有人德國交通部也很着急,不斷嘗試在美國出租飛船盈利或以150萬馬克價格出售,均告失敗。全球危機下,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為防止飛船在惡劣天氣下受損,Do-X 只能暫時拖到紐約港幹船塢裏冬眠起來。直到8個月之後,德國交通部和財政部達成協議,才終於給道尼爾公司發放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1932年5月14日,Do-X 從紐約起飛,經10天飛行後回國。它降落在柏林東郊的米格爾湖上,距出發之日已過去一年半時間。

▲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的報道

Do-X 的宣傳之旅取得巨大成功,令世界為之矚目,然而經濟上卻幾乎拖垮了道尼爾公司。花費的力氣很大,經濟危機下卻沒幾個國家能買,只有意大利採購了2架。

傳奇經典謝幕交通部合同到期後,Do-X 再次移交。他們打算用飛船開展觀光旅遊賺錢,回收一部分製造費用。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從1932年6月開始,Do-X 繞着德國觀光飛行了233次,11月份回到瑞士博登湖畔的老家。

次年4月,Do-X 在帕紹的一次飛行中機尾觸水斷裂。幾次維修後,德國航空局決定讓這艘巨人退役。它轉移到柏林航空博物館,成為大廳中的重要看點。


▲螺旋槳殘葉

二戰中盟軍飛機轟炸柏林,博物館被多枚炸彈擊中毀於一旦。德國人引以為傲的Do-X 飛船也沒能倖免,在爆炸中變成碎片,一代經典就此完結。

現在荷蘭弗里斯博物館裏還留着一個螺旋槳殘葉,據説是當年Do-X 唯一的遺物。

如今隨着技術快速發展,水上飛機早已沒了優勢,陸地機場和噴氣式飛機才是主流。水上飛機漸漸退到民用市場上擔任救護、消防和短途運輸任務。Do-X 這種曾經轟動世界的偉大飛船,也只能永遠塵封在歷史記憶中了……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