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Innoviz CEO:關於赴美上市、技術路線、激光雷達落地思考丨附採訪實錄
“這是我們團隊的關鍵時刻,也是整個行業的歷史性時刻。”
一個月前,知名激光雷達創企 Innoviz 通過 SPAC 方式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聚光燈之下,Innoviz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Omer Keilaf 激動不已。
作為全球第一家採用 MEMS 路線的激光雷達上市公司,Innoviz創始團隊的履歷着實光鮮。
其四位聯合創始人均來自以色列國防軍情報部隊精英技術部門,離開軍隊後各自在Consumer Physics、英特爾、Anobit(被蘋果收購)、bTendo(被意法半導體收購)等科技公司歷練,在 MEMS、光電、半導體領域有着豐富經驗。
基於豪華的技術、產業背景,過去五年時間,Innoviz 已累計完成 2.52 億美元融資,團隊員工規模也已經超過 300 人,並在德國、美國和以色列三地擁有生產線。
光鮮背後,創立於 2016 年 1 月的Innoviz ,這匹黑馬的進擊之路也同樣不易。彼時恰逢自動駕駛熱潮興起,高性能的機械式激光雷達算得上自動駕駛測試車的標配。
大背景之下,以 Velodyne 為代表的玩家們大多醉心於機械式旋轉設計(Velodyne 是全球第一家採用機械式旋轉路線的激光雷達上市公司)。
儘管機械式激光雷達擁有能夠滿足自動駕駛 Demo 所需的高性能要求,但價格也異常高昂。
據悉,後裝市場一個 64 線的機械式激光雷達能夠賣到 8 萬美金左右。將一輛林肯 MKZ 改裝為 L4 的成本高達 200 萬人民幣以上,不具備做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機械式激光雷達內含大量運動部件,可靠性有待商榷;體積太大,不易於集成到前裝量產車之中——這些都限制了機械式激光雷達的量產。
“固態激光雷達的出現將完全改變這個狀態。”Omer Keilaf 看到了隱藏在這背後的痛點與機會。他也深信,量產版自動駕駛汽車需要更便宜、更小型、更可靠的固態激光雷達。
故事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他隨後創辦了 Innoviz,瞄準了彼時稍顯「另類」的 MEMS 技術路線。
事實上,Innoviz 所採用的MEMS 也並非純正的固態激光雷達,其內部存在着微振鏡等具有機械性質的元器件。其中,振鏡的尺寸大小、製造工藝都會對激光雷達的整體表現產生直接影響。
由於產業鏈的元器件供應還不夠成熟,Innoviz 內部則選擇了自研核心零部件,比如 MEMS 振鏡,ASIC 芯片和檢測器等。
不按套路出牌的 Innoviz 也吸引了不少資本方的注意。
在耀途資本(Innoviz 第一個來自中國的投資方)合夥人楊光看來,“前裝的路線一定是固態激光雷達。”
楊光告訴新智駕,當時固態激光雷達至少有 3 種技術路線都有創業公司在做,最終投資 Innoviz 是對其團隊、路線選擇、技術能力以及進入前裝市場的產品化落地能力綜合評估後的結果。
經過 4 年多的成長與壯大,Innoviz已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並且成為全球首個將 MEMS 激光雷達推向市場的玩家,產品也得到了寶馬、哈曼、麥格納、安波福、經緯恆潤等產業鏈上下游大 IP 的背書。
甫一上市,Innoviz 市值也一度衝破 14 億美元大關,被二級市場認可買單的緣由在於其首款車規級產品 InnovizOne 將正式量產落地,全新一代激光雷達產品 InnovizTwo 首批工程樣品也將上市。
在這個值得被記錄的重要節點,新智駕聯繫上了 Innoviz 以色列總部,並與其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Omer Keilaf 展開了一場獨家對話。
這場對話中,Omer Keilaf 談到了不少其對於固態激光雷達商業落地的產業思考,主要概括為以下八點:
固態激光雷達是能夠達到車規級要求的可量產解決方案,能夠在不影響車輛外觀的同時確保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車規級是非常高的標準,現在賽道中的很多玩家都無法實現。
激光雷達行業短期內的應用還是聚焦在後裝市場,從 2022 年至 2023 年起,更大的增長將來自於前裝量產市場。
對於激光雷達來説,性能和可靠性是優先級最高的指標。
如果激光雷達產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足夠強大,自動駕駛系統後續可以通過軟件從 L2+ 升級到 L3 級,而無需更換激光雷達硬件。
Innoviz 計劃不久後在中國或其他亞洲地區增設一個新的生產基地。
Innoviz 正與評估並響應來自中國車廠的量產項目的招標(RFQ),有望在不久後獲得中國市場的第一個項目。
Innoviz 第一代產品InnovizOne 即將量產,InnovizTwo 的首批工程樣品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
以下為完整對話內容,新智駕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作了整理與編輯。
新智駕:能否介紹一下關於 Innoviz 上市的大致情況?
Omer Keilaf :4 月 6 日,Innoviz 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名稱為「INVZ」和「INVZW」。通過此次合併,Innoviz 募集資金總額約為 3.71 億美元。
此前,Collective Growth Corporation 在 2021 年 3 月 31 日召開公司最後一次股東會議,批准了與 Innoviz 的企業合併。
新智駕: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借殼上市?
Omer Keilaf :對於 Innoviz 來説,眼下正是個好時機。
通常來説,與汽車行業客户共同推進量產需要 3-4 年的時間,Innoviz 需要增加現金儲備來支持接下來幾年的研發和運營,幫助公司最終實現盈利。
SPAC 則是最簡單和最直接的方法。
新智駕:激光雷達賽道的其他玩家也都在積極推進上市計劃,相比之下,Innoviz 最大的護城河是什麼?
Omer Keilaf :Innoviz 是業界第一個將MEMS 激光雷達推向市場的公司。
寶馬公司選擇了 Innoviz 作為其自動駕駛項目的激光雷達供應商,我們共同打造第一款在道路上使用激光雷達的消費類車輛。
這個定點項目對於我們來説是一個重要的背書。
新智駕:為什麼這麼堅定地走 MEMS 技術路線?
Omer Keilaf :基於 MEMS 路線的激光雷達成本更低、封裝尺寸更小,同時具有更高的性能、可靠性和視野(FOV)。
新智駕:能否再具體聊聊 MEMS 路線與其他路線的不同?
Omer Keilaf :機械旋轉激光雷達需要大量運動部件以及精密的激光器和探測器,設計和裝配會更加複雜。在分辨率受限的同時,成本更高,可靠性無法滿足要求。
其他振盪設備都是一維掃描,因此需要多個設備進行協同掃描,這樣會增加成本、尺寸和複雜性。
光學相控陣(OPA)仍處於研究階段,量產尚未被證明可行,也沒有達到現代激光雷達所要求的性能。
閃光(或場景照明)傳感器必須一次照亮整個視野,對性能的限制較大。如果採用 905nm 激光光源,由於人眼安全限制,探測距離較短;如果採用 1550nm 激光光源,需要昂貴的激光器和大型 InGaAs 陣列,成本過高。
新智駕:可能每種激光雷達(固態、混合固態與機械式激光雷達)聚焦的場景都不一樣?
Omer Keilaf :可以這麼理解。
比如,Innoviz 研製的固態激光雷達就是專門為汽車製造商、或是打造 Robotaxi、自動小巴和自動物流車的公司所設計,這些公司需要車規級的可量產的解決方案。
不同於通常放置在車輛頂部的旋轉激光雷達,緊湊的固態激光雷達能夠安裝在前照燈後面,不影響車輛的外觀,同時確保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Innoviz 固態激光雷達能夠在垂直視場上提供一致的分辨率,旋轉式激光雷達只聚焦在中心,容易忽視邊緣的移動物體。
新智駕:您如何看待當下激光雷達行業開始分化出後裝 L4 和前裝 L2+/L3 的兩種業態?
Omer Keilaf :我們相信這兩個市場都會增長。
短期的主要應用還是聚焦在後裝市場,但機械式激光雷達不夠可靠,使用壽命通常也不到一年,而且售價高昂,種種因素都限制了激光雷達定點量產。
固體激光雷達的出現將完全改變這個狀態。隨着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的投入市場,從 2022 年至 2023 年起,更大的增長將來自於前裝量產市場。
新智駕:除了技術路線方面的不同,Innoviz 還有什麼獨特的優勢?
Omer Keilaf :車規級是 Innoviz 區別於競爭對手的關鍵因素之一。
Innoviz 的 LiDAR 傳感器、Perception 軟件以及所有組件,都是按照車規要求設計,而且研發速度正在加快。
我們的競爭對手離車規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競爭對手根本無法實現。
新智駕:Innoviz 是怎麼做到車規級的?
Omer Keilaf :為了達到車規級,首先需要每個部件都有車規/AECQ 認證。
在那之後,我們需要測試整個激光雷達系統,包括温度試驗、振動試驗、天氣試驗、粉塵試驗、跌落試驗、環境試驗、衝擊試驗、各種高加速壽命和應力試驗等。
這些都是用來驗證激光雷達產品是否足夠強大的重要測試,必須要在最惡劣的設定下完美地完成測試才行。
新智駕:車規級激光雷達產品 InnovizOne 的量產進程到什麼階段了?
Omer Keilaf :對 Innoviz 來説今年是激動人心的一年。除了公司完成 SPAC 流程成為上市公司之外,我們的第一代產品 InnovizOne 即將量產,InnovizTwo 的首批工程樣品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
新智駕:新一代產品 InnovizTwo 相比 InnovizOne 有哪些升級?
Omer Keilaf :InnovizTwo 比InnoivzOne 尺寸更小、功耗更低、性能比之前提高了 30 倍。更重要的是,它的成本下降了 70%。
新智駕:成本降低 70% 是怎麼做到的?
Omer Keilaf :InnovizTwo 能夠實現這一突破有多個原因:我們對高性能芯片組進行了優化設計, 並且減少了所使用的組件數量;簡化了光電設計和製造過程;此外,從 InnovizOne的研發過程中吸取經驗和教訓,降低了風險測試以及其它間接費用。
新智駕:除此之外,兩代產品之間還有什麼具體的不同之處?
Omer Keilaf :InnovizOne 採用了四個905nm 二極管激光器,InnovizTwo 則更少。
而且,InnovizTwo 在檢測範圍、視野和分辨率方面的表現更佳,對 10% 反射率的物體檢測達 300 米之遙,同時保持了與 InnovizOne 類似的空間覆蓋率,但功耗卻低得多。
InnovizTwo 尺寸為60x100x100mm(高x寬x深),比 InnovizOne 更緊湊,能夠更方便配合主機廠的車型設計。
新智駕:低成本、低功耗、小尺寸,InnovizTwo 這些更新好像都是針對量產車設計的。
Omer Keilaf :InnovizTwo 能夠助力更多車企打造 L2+ 級的量產車,同時為實現 L3 鋪平道路。
雖然是 L2+ 級車輛的駕駛主體仍是司機,但駕駛時收集的數據將會反饋給車輛,用於做更多的驗證。
也就是説,一旦自動駕駛系統得到了被驗證足夠安全之後,通過軟件將 L2+ 升級到完整的 L3 級,而無需硬件更換。
新智駕:性能、成本和可靠性都是很重要的指標。如果無法面面俱到,Innoviz 怎麼去平衡它們間的關係?
Omer Keilaf :我們認為性能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主要有兩個原因:
(1)激光雷達是為了安全,為了挽救人的生命,所以在性能上不允許有任何妥協。
(2)激光雷達必須具有極高的可靠性,並且必須具有與車規級要求相匹配的壽命。不可能每年或每隔幾年更換一次激光雷達。
價格當然也很重要,因為歸根結底是由消費者買單。汽車領域競爭激烈,車企必須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
Innoviz 作為供應商就需要通過最佳的產品設計、有競爭力的零部件採購以及規模經濟(我們擁有的客户越多,我們就越能壓低價格)來實現儘可能最低的成本。
新智駕:除了寶馬,Innoviz 與車企的合作目前有沒有新的進展?
Omer Keilaf :許多客户現在正在試點項目和概念驗證試點中使用我們的激光雷達,這些客户包括車企,以及Robotaxi、Robobus 等項目的主導方,涉及 L2+級、L3 級以及 L4 級。
當然,我們的激光雷達也用於非汽車領域,如建築、農業和工業應用。
新智駕:有哪些激光雷達公司值得引起或已經引起了 Innoviz 的關注?
Omer Keilaf :只有那些擁有優秀技術和車規級認證的公司才能成為好的競爭對手——實際上我們還在尋找這樣的公司。
Innoviz 已經與麥格納、安波福、哈曼和經緯恆潤四家一級供應商建立了夥伴關係,這樣的陣容任何競爭對手都無法與之匹敵。
新智駕:與經緯恆潤的合作具體聚焦在哪些方面?
Omer Keilaf :我們正與客户進行評估並響應來自中國車廠的量產項目的招標(RFQ),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獲得中國市場的第一個項目。
新智駕:未來在中國市場還有哪些規劃?
Omer Keilaf :我們目前在德國、美國和以色列有三個生產基地。我們計劃不久後在中國或其他亞洲地區增設一個新的生產基地。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