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最強大腦》中國戰隊今晚集結“南慶最強大腦”張若昀見證“無敵難”生存考驗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科技

Yes娛樂7月10日訊在一系列高強度、重壓之下的圈層定段賽、破圈賽、戰隊突圍賽選拔後,江蘇衞視《最強大腦》唯一倖存的戰隊,將在今晚21:10迎來最後的生存考驗。新一季《最強大腦》中國戰隊即將集結,新任的壓力體驗官與神秘AI科學觀察團將見證婁雲皓、張洗月、趙金昊、黃明睿、王宇軒、楊軼、王茂林和陳小橋爭奪中國戰隊僅有的四個席位。究竟誰能披上中國戰隊的戰袍?這一場持久混戰將帶來怎樣令人窒息的賽場?懸念即將一一揭曉。

趣評郭麒麟,張若昀妙用“濃縮的都是精華”

雖然第一次走上《最強大腦》的舞台,但作為壓力體驗官的張若昀與“腦王”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電視熒屏上,這位有智青年塑造了諸多天才形象,懸疑刑偵劇《法醫秦明》中他是高冷大神秦明,經典諜戰劇《麻雀》中他是冷峻機智的特工唐山海,就連校園喜劇《奇葩朵朵》中他也是物理天才黃劍。在觀眾看來,張若鈞稱得上一位“熒屏腦王”。自曝“從小看着《最強大腦》長大”的張若鈞,顯然在歷屆有智青年身上獲得不少角色塑造的靈感。

而同為壓力體驗官,參演了《慶餘年》的張若昀與郭麒麟都被粉絲們愛稱為“南慶最強大腦”。面對比較,張若昀妙用手勢比劃出兩人大腦的區別,一句“濃縮的都是精華”的趣評更是引得現場掌聲連連。究竟“南慶腦王”PK誰更強?

AI科學觀察團成立,感慨人工智能答題也困難

篩出中國戰隊的關鍵一戰,《最強大腦》組建起一支AI科學觀察團。兩位來自致力於探索科學未知的阿里巴巴達摩院的科學家,將現場觀察八位選手,從中進行人腦與機器之間的分析對比。

在雲實驗室負責人鄢志傑看來,人腦與機器之間的結合,才是最優化的人工智能開發。而城市大腦實驗室負責人華先勝認為,人腦的智慧對於人工智能的研發帶來啓發,“人腦會有一個更強的地方,”但人腦計算會有失誤,而人工智能不會出錯。

不過面對中國戰隊“生死戰”的考題時,兩位科學家感慨,這樣的考題人工智能計算起來也很困難。

在“十二生肖”的考驗中,選手們需要從600個干擾項中找出組成映射生肖圖案的六個碎塊,這對觀察力是極大的挑戰。面對考題每個選手錶情瞬間嚴肅。作為“女媧補天”的plus版,“疊影重重”考驗選手們在現場天幕2160個正三角形中,找出自己手中不同顏色組合而成的正20面體的展開圖。2602800種展開方式,連人工智能作答也需要花費7個小時以上。面對如此賽題,八位選手誰能KO人工智能?

隊友變對手,“無敵難”車輪戰篩出中國戰隊

此前三輪的戰隊突圍賽,每一次作戰都是隊友互相協作,一同攜手經歷苦戰、翻盤。但最後一場生存考驗,八位選手從隊友變為敵手,身份的轉變也帶來更大的壓力。

為選拔最後的四席之位,兩位聯合領隊配置了一輪排位淘汰賽、一輪車輪晉級戰、一輪搶位晉級賽,來進行最殘酷的淘汰。對此薛兆豐解釋:“現在八位選手實力都很強,差距非常小,所以只能設計短兵相接、持久混戰,才能放大差距找出勝負者。”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在“多米諾效應”項目的挑戰中,選手需要通過記憶、推理、計算去解鎖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獲得正確答案。然而只給一次作答機會的賽制,讓選手們大呼“無敵難”,稍有記憶與推理的偏差,都將斷送自己的“大腦”前程。

面對如此嚴苛考驗,誰又能笑到最後,用智慧與魄力獲得中國戰隊的榮譽戰袍?這一次的中國戰隊,又會用怎樣的成績再次證明自己?今晚21:10江蘇衞視《最強大腦》一起見證新一季中國戰隊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