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税
”
再次引起爭議!
這幾天又看到有開發者抗議“蘋果税”的新聞。
下面的對此事的討論也很激烈。
不過評論中有些人好像並不清楚“蘋果税”的邏輯,
於是討論成了“意識形態”之爭。
事先聲明,我只購買過電腦端的軟件。
愛奇藝、優酷、之類的會員也是在網頁掃碼購買。
所以在iPhone上購買是否比安卓貴,
我不做判斷。
但這並不影響我下面的分析。
蘋果税到底是誰在交?
蘋果的抽成和商場抽成類似。
消費者到商場買東西,
商場會按比例抽成。
開發者通過蘋果平台售賣軟件或者服務。
蘋果按比例抽成,抽成就是“蘋果税”。
在資金的流動上是消費者付款,
錢先到蘋果手裏,
然後扣掉抽成,剩下的給開發者。
但財務上,是蘋果收到全款,然後全部給了開發者,
開發者再支付給蘋果服務費,也就是抽成。
“蘋果税”是開發者交的,而不是消費者交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真的可以轉嫁成本?
有的人説了,羊毛出在羊身上,
最後都是消費者買單!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個古老的“諺語”,
經常拿來形容買賣關係。
在文學上,這句話非常成功,
但在邏輯上,卻充滿漏洞。
羊是不需要用羊毛換羊毛的,
消費者也不會用錢去買錢的。
同樣邏輯錯誤的,
還有那句商家轉嫁成本給消費者。
商家如果真能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那就不會有虧損企業了。
所以這些話都是文學而不是經濟學。
真實的市場是什麼樣子!
真實的市場是,
商家成本很低也可以賣很高的價格,
只要有人願意買!
商家的成本很高也可能虧本賣,
只要他迫切想要賣出去。
所謂的“轉嫁成本”,本質上是商家經營成本增加同時,又想保持利潤,所以提高商品價格。如果提高後,消費者不買單,那麼它可能又降回去。
漲價也好降價也好,都是商家對供需關係的試探,把握準確就多賺,相反就少賺甚至虧本。
開發者和蘋果的關係就是這樣的,“蘋果税”就是開發者的成本。最終的售價,由開發者決定。如果這個App 特別受歡迎,那麼即使蘋果不“收税”了,他也不見得降價!
寫在最後,存在合理的利潤嗎?
有人經常講要賺“合理的利潤”,
如果“利潤不合理”就是黑心商人。
但真實的世界就沒有合理的利潤,
只要賣的出去,商家是能賺多少就賺多少。
同樣的的道理,也沒有“合理的虧損”,
因為消費者不會因為你虧損就可憐你,
就花高價買東西拯救你。
是不是很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