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5G有效發揮拉動投資帶動產業作用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科技

5G基站超過25萬個、5G用户超過3600萬户、國內5G手機累計出貨量5985萬部……6月6日,5G牌照發放一週年,信息通信行業亮出了中國5G商用一年的“成績單”。

這一組亮麗的數字背後,是政策激勵下產業鏈各環節的一起發力,他們以超常的速度和幹勁不僅拉動了投資,在縱向上帶動了5G產業鏈上下游發展,在橫向上5G更是彰顯出輻射撬動其他領域的強大活力。

5G拉動投資效應巨大

5G作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不僅在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方面作用突出,更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培植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潛力巨大。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認為,5G在拉動投資方面主要有網絡建設初期的直接投資,垂直行業應用推動的企業內部網絡化、信息化改造投資,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三個方面。

“基礎網絡建設涉及基站、核心網等系統設備研發,以及網絡建設部署、運營維護、設計和優化等。網絡化改造包括傳統通信機房向數據中心的改造,新型雲應用平台的部署等。”中國工程院院士餘少華説。

據中國信通院預測,預計到2025年,我國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達到1.2萬億元。未來5年,工業企業開展網絡化改造投資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元。5G網絡建設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超過3.5萬億元。

5G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作用明顯

發揮5G的強大帶動效應,是加快中國數字化進程的重要舉措,也是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關鍵一招。前不久,工信部印發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預計年底全國5G基站建成數超過60萬個,正是為了克服疫情的影響,早日讓5G“跑起來”。

從縱向看,5G建設本身包括芯片、器件、材料、精密加工等硬件以及操作系統、雲平台、數據庫等軟件。5G將帶動一條龐大的產業鏈:其上游是基站等通信基礎設施,中游涉及網絡建設及運維服務,下游則是多種多樣的應用場景及終端產品。這裏手機終端的作用尤其明顯。

在3G和4G商用初期,手機終端的成熟都是晚於網絡系統設備6~12個月,而5G商用開始之後,業界首次實現了手機終端與網絡系統設備的同步成熟上市。儘管初代5G手機定價還不是很親民,除了品牌因素,更多的原因則是5G芯片等成本較高。隨着海思麒麟820、高通驍龍765G、聯發科天璣系列芯片的量產和應用,5G手機的價格不斷下探,於今年5月正式進入2000元以內區間,意味着5G手機的“高售價”壁壘已經被打破,這對5G手機換機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也將進一步加速5G技術向消費端的普及。

短短一年時間,中國手機市場的5G手機款式不斷豐富,5G手機出貨量迅速增長,5G手機佔比也實現了顯著攀升。來自中國信通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達3.89億部,5G手機出貨量為1376.9萬部,5G手機上市新機型為35款;2020年4月,中國國內手機市場5G手機單月出貨量達1638.2萬部,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39.3%,5G手機上市新機型以22款佔據了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45.8%。

此外,在AR/VR領域,以華為、HTC、Nreal為代表的XR廠商在不斷推出新產品的同時,積極與內容生態開發者進行合作,打破用户感知邊界,加速了協同辦公、遠程醫療、遠程直播等應用場景的落地。

5G輻射撬動其他領域

5G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是因為5G在傳輸速率、網絡穩定性、高數據速率、低功耗、低時延、大規模連接等方面,具備獨一無二的優勢,能夠讓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人與物的通信,直至開啓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通信新篇章,例如,在工業自動化、無人駕駛等領域。可以預見,在未來5G網絡將會得到更多的應用,無論是在商業,還是在工業、教育等領域,都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從橫向看,5G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關聯技術領域結合,又將激活諸多行業,為許多領域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

計算領域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雲計算一直保持快速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説,以人工智能計算為代表的智能計算將為新經濟發展創造必要條件。未來三到五年,在整個計算投資中,智能計算佔比將超80%。

“算力、算法是支撐‘數字中國’的技術底座。”阿里巴巴副總裁劉松説,5G將推動算力與算法的演進,這不僅要求軟硬件的配合,更要求網絡空間中的新舊基礎設施與新舊技術的迭代。

人工智能也是激發數字潛力的“催化劑”。截至2019年12月,百度Apollo無人駕駛車隊總測試里程超過300萬公里,無人駕駛出租車在長沙等地展開試運營。車、路、網協同的智慧交通迎來快速發展期。

通過智慧城市的構建提升公共治理水平,打造數字貿易平台,提高貿易便捷度,為消費和產業擴容,利用工業互聯網實現新技術與傳統行業的疊加……“與傳統基礎設施不同,以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通過提高社會效率來帶動經濟發展,這更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義。”業內專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