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大風降温頻繁光顧北京,0度上下的氣温標誌着冬天的來臨,感到寒意的還有轉轉公司的部分員工,寒冷季節,不得不考慮舉家遷徙深圳的計劃,其中還有入職不到一週的新同事。
2000多公里外的深圳温暖依舊,只是面對上有老下有下的狀態,千里搬家幾乎等同“裁員公告”,感到深深寒意的還有剛剛入職的應屆畢業生,承載就業希望的就業意向書面臨被撕毀困境,其中涉及到所有的大數據開發與產品崗位,在這個世上最艱難的就業季,希望變成絕望。
“合併”背後的苦楚
這一切源自半年前的那場合並。
5月6日,轉轉宣佈戰略合併二手手機B2C交易平台找靚機,合併後轉轉集團估值達到18億美金。有趣的是,根據2019年度中國二手電商市場數據報告,當時轉轉估值200億人民幣,找靚機的估值是10億人民幣左右,從合併前兩公司合計的210億到合併後的約118億,市值詭異腰斬,數據大起大落,與其説合並是強強聯合,不如説是報團取暖更為恰當。
合併後的動作也可以看出端倪。業務層面上,轉轉的戰略重心開始由全品類轉向找靚機擅長的B2C銷售,“雙十一雙方聯合發佈的戰報來看,轉轉引以為傲的流量已開始逐漸向手機業務集中,“找靚機”開始佔據主導,而轉轉的原有業務已開始淪為“路人甲”的角色。
轉轉自有業務變得愈發單薄,進退失據。以前大規模的投入至今沒有變現能力,球鞋業務的“切克”早已從蘋果App Store黯然下架,年初高舉“100萬註冊用户”的“採貨俠”仍無起色,選擇銷聲匿跡。在這一背景下,找靚機版的“太子妃升職記”並不難理解了。
業務戰略邏輯決定了上層建築,於是搬家就成為一場勢在必行。難道有員工議論,“名義上合併了找靚機,實則被找靚機合併”。
“二手老羅”拯救二手轉轉
10月1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二手發佈會如火如荼。
網絡大V羅永浩與轉轉舉辦舊機發佈會,以“迴歸手機圈”為噱頭為轉轉代言。中年網紅、理想主義情懷、前任手機制造者,帶有幾大標籤的羅永浩與轉轉結合,從廣告營銷上看是似乎相當完美。
當然,如果我們拋開品牌戰略認知,而將其視為業務低迷背景下對外無奈“故事輸出”,則就能充分理解這次舊品發佈會的價值所在。
在公開場合,轉轉一直以行業“引領者”形象存在,號稱與閒魚共同構成“雙寡頭”格局,轉轉集團雙十一戰報的銷售數據卻在“拖後腿”。
比數據苦惱的是融資,2019年9月,轉轉B輪融資後,一年多沒有新狀態,歸根結底就是盈利能力不足,只能不停創造熱點來吸引資本市場的注意。
從最早的C2C全品類打法,到如今的B2C,轉轉在二手市場中轉了個遍,曾經喧鬧的切克、採貨俠如今已銷聲匿跡,當如何實現盈利的誅心之問出現時,轉轉給出的回答是:“我們有老羅”。
老羅:這個鍋我不背!
前不見通路的“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95年前,詩人聞一多發出這樣的感嘆,而這恰恰也是轉轉所面臨的困境。
對絕大數新品市場來説,商業模式如同大海養魚。廣闊無限的大海提供了豐富與多元的餌料與機會,雖説存在洶湧的暗流、兇猛的鯊魚以及被後浪拍在沙灘上的可能,但是隻要精準定位、創新產品與規範運營,便有生存立足之地,即使成不了“大白鯨”,至少也能吃喝不愁。
二手市場與新品市場截然不同,則更像是經營湖泊。要不走“閒魚”路線,構建二手交易平台來“廣納百川”,以二手買家與賣家所形成的條條“小河”來將構建生機勃勃的“湖泊生態”,從而實現商業模式價值;要不走愛回收路線,背靠京東這條“大河”,依託於拍拍構建二手交易場景,不斷補充新鮮水分,從而為下游的“小河”提供優質水源(二手產品),也能形成穩定而持久的商業模式。
而反觀轉轉,始終找尋不到可持續發展之道,在二手市場各個領域都試水了一遍的轉轉,始終找尋不到成功的商業模式。持續燒錢下的竭澤而漁、“水質”變差,生態堪憂,再大的家業,也架不住折騰。1942年,位於新疆的羅布泊水域面積3000平方千米,堪稱中國大湖之一,然而由於補水匱乏,蒸發快速,不過30年,羅布泊已淪為荒漠,與周圍沙漠連為一體。
就在不久以前,人人車即將被出售的消息此起彼伏,6年時間融資超過50億人民幣的龐然巨物,轉身倒下如此之快,令人驚愕,堪稱“羅布泊效應”在市場領域的最新案例。
自2018年完成3億融資後,人人車把戰略重心放在擴張、網約車和包賣這三大燒錢業務上,財大氣粗也架不住卯吃寅糧,當年下半年資金短缺問題暴露,開始大規模裁員,全國範圍近百座服務城市直接關停至30多座,2019年,更是將員工僱傭制轉型為合夥人制,這種“變相裁員”從側面反映出了人人車危機程度,而如今又傳出以極低價格賤賣,不禁讓人唏噓。
燒錢鑄就的繁榮假象註定最終是無路可走,對行業邏輯的深刻洞察,對盈利模式的創新構建,商業空間的拓展挖掘,這是企業生存乃至發展的根本所在,而這恰恰是很多互聯網企業在高歌猛進中的致命軟肋。
二手的“流量思維”
編輯
2015年,轉轉由58同城的分類業務孵化而來,出生後就很快帶有58與騰訊兩大巨鱷的流量加持,轉轉一時風光無限,作為騰訊系的一員,轉轉帶有天生對抗阿里系閒魚的屬性,以爭奪流量為特徵的“流量思維”成為轉轉骨子裏的東西。
“流量思維”在市場推廣中曾經獨領風騷,“大流量”+“轉化率”是不少企業的成功秘訣,但是“流量思維”遵循着馬太效應:領頭羊全收,跟隨者全輸。
先王者為王,後來者墊背。用户就那麼多,選擇了這家,如非必要或者足夠誘惑,就不會選擇那家,因此比拼的是搶灘登陸的速度,一步慢,就是步步慢,除非跟風者有着海量資金做後盾,並且有個不計後果虧損五六年的決心,也許會勉強成功。這方面失敗的典型例子自然可以想想今年9月關閉運營的騰訊微博。
2.“風口”能讓你飛,就能讓你跌。在紅利期間,流量思維能大賺一筆,但然而風口一過,雄鷹可以高飛,跌下來的都是“豬”,這個教訓可以參見智能手機紅利過後的一系列失敗企業以及最近頻頻暴露數據造假的各類帶貨網紅們。
在流量思維中做大持久的企業,基本都呈現出“規模用户”+“粘性產品”的雙引擎模式,特別是在“新王已立”的背景下,懷有二手“流量思維”的跟風者,很難依靠單一流量在市場上立足,除非燒掉海量資金去幹掉新王。本以為收割韭菜,結果自己變成韭菜的例子數不勝數。轉轉以跟風者的角色不斷進軍,從C2C、B2C、B2B、C2B、C2B2C轉了一遍,四處碰壁。
古人説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流量思維”從來就是一種策略思考而非戰略必備,在如火如荼的互聯網上半場或有生存機會,然而進入深耕細作的下半場,考驗的是對行業的深刻理解,考驗的是對商業邏輯的深刻洞察,考驗的是產品的創新與服務的體驗,這些就不是單純“流量思維”可以給予的東西了,而涉及到了“場景思維”、“產品思維”、“用户思維”,策略當成戰略的轉轉“玩不轉”二手市場就可以理解了。
二手市場擁有廣泛發展空間與市場潛力,其核心思維在於精準場景下的控貨思維,用户在何種情況下出售,何種情況下購買,源自針對性場景的搭建、深耕,基於場景去完善供應鏈與產業鏈,形成完整的產業閉環,細節上的深耕細作,這才能帶來盈利的可能。
而這一套邏輯,轉轉始終沒有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