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中國商飛在上海浦東基地分別向國航、東航、南航交付首架國產ARJ21飛機。交付後,這三架飛機將分別由三大航機組執飛,從上海浦東分別飛往北京首都、上海虹橋、廣州白雲機場,正式入編國際主流航空公司機隊。
6月28日上午,中國商飛在上海浦東基地分別向國航、東航、南航交付首架國產ARJ21飛機。交付後,這三架飛機將分別由三大航機組執飛,從上海浦東分別飛往北京首都、上海虹橋、廣州白雲機場,正式入編國際主流航空公司機隊。
到今年底,中國商飛還將向三大航分別交付2架ARJ21飛機,累計共9架。“按照計劃,這9架飛機年內都將執飛商業航班。因此今年也是ARJ21飛機規模化運營的開端。”中國商飛市場與銷售部部長張小光表示。
準備充分:保障首架機運營
去年8月,國航、東航、南航分別與中國商飛簽訂了35架ARJ21飛機購買訂單。根據計劃,這三份訂單都將於2024年底交付完成。
此次交付給國航、東航、南航的三架ARJ21飛機均採用90座全經濟艙佈局,並根據三家航空公司的需求進行了客艙內飾定製化設計。“在向三大航交付首架ARJ21飛機之前,我們就已調動各項資源,為後續的運營做了充足的準備。”張小光介紹。
在人員培訓方面,中國商飛已對三大航的飛行、機務、乘務、維修、籤派等各方面人員進行了700多人次的培訓;在航材支援方面,在與國際接軌的基礎上,基本完善了首批航材準備,以及後續的支援工作。並且,在維護、維修、實時監控方面,中國商飛也已與三大航做好充分對接。
國航方面介紹,其接收的前3架ARJ21飛機將執飛北京首都機場至內蒙古錫林浩特、包頭、烏蘭浩特、呼和浩特等地區航線。而東航則將把ARJ21飛機的運營基地設在上海虹橋機場,並依託今年2月份成立的一二三航空,對ARJ21飛機進行商業化運營。
先期,南航也考慮將ARJ21飛機部署在廣州總部運營。“接收首架ARJ21飛機後,我們將依託南航最強的維護運行能力,優化保障方案,確保國產客機可以有序運行,併為其匹配最優航線、開拓支線市場。”南航有關負責人介紹。當積累了足夠的ARJ21飛機運營經驗後,南航計劃逐步將該型號飛機的運營基地調配至北京大興機場,拓展“廣州-北京”雙樞紐的服務範圍。
強強聯合:持續改進國產客機
2008年11月,ARJ21飛機首飛成功。當時國際上有一種聲音認為:中國的國產ARJ21飛機造100架就已經到頭,不可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但十幾年過去,中國的民用航空人正在用實際行動打破這個“預言”。
“2016年首架ARJ21飛機在成都航空投入商業運營。4年來,通過與各家客户航空公司的充分溝通和對接,我們已經對ARJ21飛機進行了很多改進,特別是在安全性和經濟性方面。” ARJ21型號總設計師陳勇表示,“雖然飛機已經投入商業運營,但飛機設計人員的工作量卻越來越大。”
與成都航空磨合期間,中國商飛成功解決了ARJ21飛機的各種飛行限制問題,同時,還對駕駛艙進行了優化,引入靜暗駕駛艙的理念。隨着引入ARJ21飛機的航空公司越來越多,中國商飛逐步將ARJ21飛機的改進重點轉向提升經濟性方面。
一架經濟性好的飛機,總結起來就是好製造、好運營、好維修。ARJ21飛機投入商業運營初期,曾有飛行員向中國商飛反映:該型號飛機運行負擔重,維修量多且時間長。“不過,在我們的設計優化和完善下,現在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已經進入順暢運營階段。”作為型號總設計師,陳勇心中還有一個“小目標”,即到2021年,讓ARJ21飛機的經濟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精品。
“在我們走向精品的路上,真的非常感謝各家航空公司的支持。特別是過去一年與三大航合作的過程中,ARJ21飛機得到了國際上行業最高水平和標準的檢驗。”中國商飛生產與運營支持部部長袁文峯介紹,首架機制造伊始,三大航就派出精兵強將來中國商飛總裝基地進行監造。
“客艙內飾縫隙是否可再精益求精?”“客艙地毯可否更換成更高檔次產品?”“產品保護可否再做得更細緻一些?”“產品穩定性可否再提高?”——依託運行空客、波音等國際先進飛機的經驗,生產過程中,三大航的監造給中國商飛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改進要求。而中國商飛則秉着“客户至上”的態度,對改進要求一一滿足。為了讓產品保護做得更好,中國商飛特地選拔出一批最細緻的女性員工,成立“女子特別行動隊”,對產品外觀進行認真檢查。
三大航與中國商飛的良性互動在首架ARJ21飛機交付之後將得到延續。昨天下午,中國商飛的飛機競爭力創新中心召開第一屆理事會。該中心是三大航與中國商飛共同發起組建的國產商用飛機交流平台。通過這個平台,中國商飛可以更加準確的瞭解客户需求,從而滿足市場需求。“我們還希望通過這個創新中心與客户形成生命共同體,讓他們深度參與到ARJ21飛機的設計、製造、服務、運行保障等工作當中,也為未來C919的商業運營做好準備。”張小光説。
市場新機:滿足國內出行需求
自2016年6月28日投入航線運營以來,ARJ21飛機已在我國西南、華東、華中、華北、東北、西北等地區先後開通55條航線,通航55座城市,安全運送旅客近90萬人次。
民航業內人士認為,國航、東航、南航機隊規模大、航線網絡覆蓋廣、運營經驗豐富,隨着ARJ21飛機的入編,有利於更好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支線航空發展模式,構建更加通達順暢的航空運輸網絡。
當前,中國支線航空市場剛剛起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支線飛機數量僅佔整個中國民航機隊的3%左右,支線航線運輸量中只有20%由支線客機運營。但從支線機場數量看,其175座的規模卻遠遠大於全國航司支線機隊的規模。此外,除各中心城市,國內大部分二三線城市的通達性依然不高,航班少。“由此可見,中國的支線飛機市場剛剛起步。”民航業內人士指出。
去年,中國商飛在浦東基地打造了一條融合當下最先進生產技術和設備的全新生產線,ARJ21飛機的產能也因此爬升至年產30架。雖受疫情影響,但今年上半年,中國商飛依然將累計向客户交付11架ARJ21飛機。“隨着越來越多具備經濟性的ARJ21飛機投入市場,部分地區民眾出行難、出行慢的問題將得到解決,中國民航的大眾化戰略也將落地實現。”民航業內人士認為。
全ARJ21機隊運營的天驕航空已在大眾化戰略落地方面有所探索。去年7月26日,天驕航空首航,目前已接收5架ARJ21飛機,開通呼和浩特、烏蘭浩特、錫林浩特、通遼、赤峯、海拉爾等航點,安全運送旅客7萬餘名。近一年來,天驕航空已結合內蒙古自治區的地理環境特徵,探索出利用支線飛機進行“公交化運行”的模式,將省會城市與自治區內主要城市聯通起來,有效覆蓋了高鐵尚未通達或者難以抵達的區域。
本月初,專門運營支線航空市場的華夏航空也與中國商飛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引進、運營ARJ21飛機。中國商飛透露,雙方擬藉助國產客機共同開發海外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及非洲市場。疫情期間,華夏航空較少的虧損和亮眼的股價也讓業內對中國的支線航空市場有了更多期待。
“我們相信,ARJ21飛機的引進將為國航進一步拓展航線網絡,優化機隊結構,提升競爭優勢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國航有關負責人表示。
作者:張煜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
4月23日下午,一架國籍登記號為B-604F的ARJ21飛機,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3小時04分後,這架國產ARJ21飛機順利抵達銀川河東國際機場,交付給成都航空。這是中國商飛公司全面復工復產後交付的第1架ARJ21飛機,也是浦東基地完成交付全流程的第1架飛機。
這架全新的ARJ21飛機由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出資購買,然後出租給成都航空公司使用。該飛機為全經濟艙佈局,共有90個座位。中國商飛公司介紹,這是ARJ21飛機第17次通過售後回租形式交付。
截至目前,中國商飛公司已向客户交付24架ARJ21飛機,其中,19架交付給成都航空。因此,成都航空擁有目前規模最大的ARJ21客機機隊。
2015年11月29日,第一架國產ARJ21客機交付給成都航空。之後幾年時間,隨着ARJ21客機交付數量增多,成都航空利用該型號國產客機搭建起快捷的出川“空中通道”, 航線網絡遍佈於西南、中南、華東、華北和東北區域,通航18個城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成都航空通過ARJ21客機承運多次包機業務:既互送醫務人員往返武漢,又全力助力企業順利復工復產。
除了成都航空,還有天驕航空等航空公司機隊也裝備了國產ARJ21客機。最新數據顯示,ARJ21機隊已累計飛行超過28500小時,完成15500次起落,安全載客超81萬人次。
作者:張煜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
隨着中國商飛總部、設計研發中心、總裝製造中心等部門陸續落户,浦東對於航空產業在本地的發展有了更大期待。如今的浦東,正努力打造產值規模1000億元以上、財政貢獻100億元以上的民用航空產業集羣,力爭發展成為亞洲最大、世界著名的民用航空產業基地。
22歲碩士畢業,30歲攻讀南航流體力學博士,44歲擔任C919大型客機副總設計師,黎先平在實現藍天夢的征途上一路向前。
造一架“看起來很美”的飛機,是黎先平的工作準則之一。“氣動性能是衡量一架飛機的重要指標,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氣動性能好的飛機,通常‘長’得都很好看。”黎先平這樣説。
2008年,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黎先平從原工作所在地江西洪都出發,來到上海,加入中國商飛,離他的藍天夢更近了一步。
黎先平所在的中國商飛設計研發中心,即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是中國商飛重點打造的六大中心之一,承擔ARJ21新支線飛機和C919大型客機的預研、設計、試驗及關鍵技術攻關等任務。
2012年,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從浦西搬至浦東張江,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黎先平與浦東有了深入的交集。
“來浦東之前,只知道陸家嘴金融中心、張江高科等地方。來浦東工作生活後,覺得浦東挺好的,環境好、生活方便,而且未來上海的很多經濟增長點都落在浦東,浦東將來大有可為。”黎先平説,“之前在浦西辦公時,條件比較艱苦,辦公室也分散在幾個地方,多有不便。浦東這邊建好後,人員終於集中到了一起,而且新的設計研發中心硬件條件也很好,這對研發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就是在位於浦東的設計研發中心,黎先平帶領同事們攻克一個個難關,解決一個個問題,羣策羣力之下,C919的氣動設計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在黎先平看來,C919研發設計中,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難點。但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難關被一個個攻克、一個個解決。
C919在氣動設計上採用了超臨界機翼
。雖然超臨界機翼在國際上並不是新近提出的,但真正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屈指可數。黎先平回憶,推進超臨界機翼的設計,前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從目前驗證來講,巡航的效率令人滿意。”
“此外,C919飛機還採用了放寬靜穩定性設計、推進系統一體化設計等先進的設計方法。”黎先平説。
。它的圓滿首飛,翻開了中國民用航空事業史冊的新一頁。
大飛機飛向藍天的那一刻,黎先平正和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等人一起,在試飛中心監控大廳內緊盯着C919飛行的數據。他自豪地提到,首飛時,駕駛艙的情況也是首次進行全球直播,“這在全球範圍內是沒有過的,充分説明了我們對C919的信心。”
現在,C919飛機正在開展取證試飛工作。而隨着中國商飛總部、設計研發中心、總裝製造中心等部門陸續落户,浦東對於航空產業在本地的發展有了更大期待。
大飛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皇冠”,僅零部件就有幾百萬個,能夠帶動現代製造、新材料、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等各領域上千個相近工業部門的經濟發展。
正在裝配中的C919
如今的浦東,正努力打造產值規模1000億元以上、財政貢獻100億元以上的民用航空產業集羣,力爭發展成為亞洲最大、世界著名的民用航空產業基地。有專家指出,一條從浦東機場南端到臨港民用航空配套產業園區的完整產業鏈,已初現雛形。
黎先平認為,大飛機和浦東的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飛機產業鏈比較長,目前很多配套還需從國外引入。不過,隨着技術慢慢成熟、交流逐漸增多,國內廠家尤其是近在咫尺的浦東企業,都有很大參與機會。相信浦東的航空產業會發展得越來越成熟。”
浦東有很多高科技企業,黎先平建議,商飛和這些企業可以共同探討如何把大飛機產業做好。“中國商飛的一個使命,就是帶動國內大飛機相關產業發展。政府也可以引導企業主動地、有針對性地對接大飛機的配套需求,共同把航空產業發展壯大起來。”
上海商飛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