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不選擇本土華為,反而選擇歐洲技術?這到底怎麼回事?

2018年,華為依靠強大的5G技術,引發全球關注。與此同時,美國卻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對華為開啓了瘋狂的制裁。

三大運營商不選擇本土華為,反而選擇歐洲技術?這到底怎麼回事?

在過去的兩年裏,華為雖然在全球5G市場中,有着優異的表現。但是,美國禁令的持續升温,讓華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以及折磨。當然,國內市場中,民眾也自發的發起了針對華為的“愛國行為”。在美國霸權主義下,對國產的支持,是對美國最好的回擊。不過,三大運營商對於華為5G設備的採購,在此前曾遭到網友們的質疑。據悉,僅在2019年,中國移動的5G設備交易額就達到了170億元,其中華為佔據一半,剩下的則被愛立信、諾基亞等瓜分。那麼,為什麼歐洲都對華為5G技術趨之若鶩的情況下,中國運營商為什麼要選擇其他供應商?

三大運營商不選擇本土華為,反而選擇歐洲技術?這到底怎麼回事?

首先,通信設備的更新換代,甚至是品牌設備的更換,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在4G以及之前的通信時代,我國通信技術尚不成熟,故三大運營商的主要通信設備供應商,基本上是諾基亞、愛立信提供。如果在5G時代,全部更換成華為設備,這個成本支出是無法想象的。從中國移動去年的採購金額就不難看出,華為通信設備的比例是在逐漸增加的。從此前的沒有,到現在的近半。可以説,三大運營商在評估成本、週期等因素後,對華為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其次,利益互換。我們的企業需要走出去,外企也需要走進來,這樣經濟才能活,才能實現共贏。

三大運營商不選擇本土華為,反而選擇歐洲技術?這到底怎麼回事?

對愛立信和諾基亞的採購,也有着互換利益的成分。不吹不黑,在5G時代,中國擁有着絕對的話語權。在7月3日剛剛舉辦的3GPP TSG會議上,5G R16標準宣佈凍結。而華為、中興、大唐、海思等國產廠商,在中間發揮着積極的作用。截止筆者發稿,中國企業的5G專利數量,佔據了全球總量的32.97%!在5G時代,中國通信企業“躺着賺錢”的時代到來了。

華為 三大運營商 愛立信 中國移動 諾基亞 運營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66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大運營商不選擇本土華為,反而選擇歐洲技術?這到底怎麼回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