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自媒體”大討論:我們為什麼不做短視頻和直播?

“古典自媒體”大討論:我們為什麼不做短視頻和直播?

來源 | 新榜(公眾號ID:newrankcn)

作者 | 松露

今天,新媒體行業又增新詞兒——“古典自媒體”,代指不做短視頻和直播的自媒體。

“古典自媒體”大討論:我們為什麼不做短視頻和直播?

在短視頻和直播迅速崛起的這幾年,許多自媒體人前赴後繼地追趕着風口,也有那麼一批人,他們駐守在圖文內容之中,成為別人口中的“古典自媒體”,也被一遍遍地詢問:“你們為什麼不做視頻和直播?

很多人調侃還不是因為長得醜,“當時不是因為長得醜才去寫字的麼,怎麼就把初心忘了呢”的段子也曾刷屏朋友圈。

“古典自媒體”大討論:我們為什麼不做短視頻和直播?

我們也好奇,除了“醜”這個玩笑因素之外,“不做視頻和直播”背後還有哪些原因和考慮,我們和一些新媒體人聊了聊。

再不做短視頻真的晚了?

這個風口有的是時間,其實早在13、14年的時候就在説視頻是風口,5年過去了,還是這樣。

——“饅頭説”創始人張瑋

雖然微信公眾號仍然是公認的、對圖文創作者最友好的內容平台,近兩年也有不少黑馬新號冒頭,不過相關的式微言論也非空穴來風。根據新榜發佈的《2019中國微信500強年報》,單篇內容平均閲讀數連續5年持續走低。

“古典自媒體”大討論:我們為什麼不做短視頻和直播?

與之對應的,是短視頻和直播的勢頭兇猛。據QuestMobile發佈的《2020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大報告》,“短視頻”位列2020年3月細分行業用户總使用時長同比增量第一,增量達131.37%

“古典自媒體”大討論:我們為什麼不做短視頻和直播?

這種形勢之下,一種觀點被轉發和傳播“再不做短視頻真的晚了”,讓不少新媒體人深感焦慮。

“饅頭説”創始人張瑋表示,視頻的風口早在5、6年前已經吹起,從他自己的判斷來看,這個風口有的是時間,但是要先追起這個風口,還是需要一些成本投入的。

“我其實一直在非常認真仔細地觀察這一年來的視頻項目,不斷與人討論,並沒有看到太多讓人眼前一亮的點子和項目,可持續的更少,這和創作團隊的能力、物質成本投入都有很大關係,所以還是謀定而動,如果有真的想好的項目再去做,不急。”

自媒體人三表也在今天的推文《視頻浮誇風下的古典自媒體》中透露:“我2013年-2018年做了大量的視頻,當我疲乏時,發現視頻的風又吹起來了。生得早不如生得巧。”

看來,追風口這件事,來得早、來得晚都不一定能成,關鍵還是看節奏踏沒踏對。

做視頻是一件有門檻的事情

我不認為我在視頻領域內能有什麼優勢,也想象不出我能在鏡頭前為觀眾提供什麼他們想要的東西。如果只是因為大家都上了視頻,所以我就也要那麼做,這在邏輯上説不通。

——和菜頭

看到別人做視頻,你就也去做,但視頻這個事情,從來不是想做就能做好這麼簡單。

“和菜頭”在《寫文字,還是拍視頻》一文中反問道:“如果認為從文字到視頻,只是信息載體上的變化,內容創作者依然可以發揮上一個領域內的優勢,那麼,為什麼歷史上沒有見過一幫報社的人跑到電視台,成為成功的節目製作人?”

從圖文成功轉型視頻的創作者並不少見,比如“深夜徐老師”,但徐妍此前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拍視頻比寫文章要考慮的東西更多了,從場地、時間到團隊配合,一切偶然因素都關係到最終效果

原創漫畫號“妖未初與巫拖拖”的主理人巫拖拖對此感受是,相比於寫寫畫畫,短視頻的“技術門檻”會更高。

“我們是動漫內容,要做成短視頻的話,需要專門的動漫製作團隊;而且公眾號圖文內容轉到短視頻的呈現又不太一樣,用户體驗也會不一樣,需要我們自己的表達思維有轉變。我們還在觀望中,也不打算籤MCN機構,想保持創作自由,一步步學習。”

“古典自媒體”大討論:我們為什麼不做短視頻和直播?

在這一層面上,“饅頭説”創始人張瑋給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形容:

做視頻,就像看人家做菜,你看看不就放點鹽撒點糖翻炒兩下嘛,那麼簡單我也行啊。但其實從選食材到掌握火候,從調控味道到最後擺盤,都是有不低門檻的。最關鍵的是,你覺得哎我都做的不錯啊,那誰燒的還不如我呢!但你端出來,就是沒人吃。多燒幾次,很多人就心灰意冷了。”

短視頻不一定是門好生意

抖音的確能賺錢,但是以廣告為重要收入模式來賺錢的公司,能成功的真的太少了。

——《我是如何在短視頻裏虧掉1000萬的》作者晴矢

一個月前,《我是如何在短視頻裏虧掉1000萬的》一文刷屏朋友圈。

作者晴矢曾擁有1000萬粉絲的公眾號矩陣,但在2019年將公眾號出售獲得500萬資金,逐步投入抖音MCN創業中,MCN旗下賬號總粉絲數達2700萬,但最終因為廣告變現困難,導致團隊解散,投入的500萬資金全部虧損。

這種案例並非個例,圖文創作者多數是內容漲粉再廣告變現的思維,但靠內容在短視頻獲得數百萬粉絲,也不一定能有很好的變現效果

短視頻之所以成為風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利可圖”,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還無法變現,這就不一定是門好生意,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內容創作也不是做慈善。

“真實故事計劃”也曾有相似的經歷,在抖音科普內容賽道做出了一個幾百萬粉絲的賬號,但變現效果很差,CEO雷磊告訴我們,“短視頻自媒體競爭激烈,紀實性內容很不好做,即使賬號做起來了,很多賬號的生命週期只有半年到一年半,變現週期非常短”。

因此,他認為:“新媒體機構短期行為去投入短視頻,是沒有意義的,最好是想清楚這是不是長期做的方向,不能把視頻作為一個運營渠道或者展示渠道,要做就要當成內容產品去做。”

“古典自媒體”不會消亡

三表在《視頻浮誇風下的古典自媒體》文末拋出了一道思考題:

“你認為古典自媒體會消亡嗎?”

相信很多人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文字永遠是內容的基礎載體。就像“半佛仙人”所提到的,“其實流行的視頻的所謂畫面和表情包,都不是重點,有沒有特效有沒有專場根本不重要,核心點是台本,這個還是文字”。

有個評論稱:“古典自媒體可以是視頻自媒體的上游供應商。”

相較於視頻直播的紅火,圖文內容的討論熱度可能不如從前,相應的獲客難度也越來越高,但有圖文閲讀需求的用户一直都在,無論是因為熱愛圖文或是不習慣視頻,從這個角度來説,“古典自媒體”始終有價值,而且不會消亡。

最後,想引用“和菜頭”的一段話做個結尾:

“説到底,我在寫作這條道路上的自我提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也覺得自己還能再走一段。所以我打算繼續下去,同時我也非常支持大家在視頻上的所有嘗試。如果覺得網絡閲讀這條路已經走到了盡頭,可以把讀者都交給我呀。

“古典自媒體”大討論:我們為什麼不做短視頻和直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69 字。

轉載請註明: “古典自媒體”大討論:我們為什麼不做短視頻和直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