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大師上場就被KO,太極拳沒有真高手嗎,中華武術都是騙人的?
前幾天馬保國參加拳擊比賽,被人三拳打倒,就想到肯定會有一場關於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的討論,抱歉,這一次,我又來晚了。
去年年底,《葉問4》上映的時候,看完全片,整個中華傳統武術在美國,只有葉問和李小龍兩個人能打,其他的都是垃圾。
如果以這部片子為導向看中國武術的話,我們會發現,中國武術在實戰當中是毫無用處,純屬扯淡,還真不如“花把式”的跆拳道實用。
其實,近些年來,關於中華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始終引發人的關注,比如某某搏擊拳手挑戰某某拳傳人,往往都是一拳致命,或者武術選手幾個回合就被打敗,當真是與小説中的武者形象大為不同。
一説到中華武術能不能打,大家肯定會想到李小龍,儘管現在還有人質疑李小龍的實戰能力,我認為李小龍還是能打的,那個年代沒有那麼多特效,都是靠硬實力拍攝出來的,雖然沒有參加當時的一些拳擊比賽,不能證明他就是世界上最能打的人,畢竟當時並沒有那種自由搏擊聯賽,實際上李小龍才是自由搏擊運動的倡導者。
但是有一説一,他應該算是很能打的人,不能因為現在一些功夫明星不能打,就去質疑所有的功夫明星,起碼對李小龍是不公平的。
當然,李小龍的能打,其實不是建立在詠春拳的基礎上,李小龍青少年時期曾經學過很多功夫,包括太極拳、詠春拳、少林拳、螳螂拳等等,其中這個詠春拳後來被炒得很火,在李小龍到美國闖蕩期間,曾經跟人切磋武藝,剛開始的時候他用的就是詠春拳,但是他發現一個問題,有的人明明一拳就可以KO,用詠春拳卻需要很多招式,也就是説打不出傷害。
最後李小龍創立了“截拳道”,專門適用於格鬥,被稱作是“一種融合世界各種武術精華的全方位自由搏擊術”。
也就是説,中華傳統武術到了李小龍這裏,其實是融合了很多武術元素,其中更多的是西洋拳法,如果大家看看李小龍的招牌動作,仔細看一下這種動作到底是更像詠春,還是更像拳擊,我想大家應該是一目瞭然的。
李小龍能打主要是建立在強大的身體素質上,以李小龍的身體素質,即使是什麼招式也不用,也照樣能幹翻一堆人。
説到這裏,很多人肯定會説,那中華傳統武術豈不是一文不值?
話不能這麼説,中華傳統武術的精髓,壓根就不是用於格鬥的,而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本領,包括軍隊中練習的軍體拳,都是為了增強人的體魄,讓練習者可以更好的掌控自己的身體,説白了,就跟我們到健身房鍛鍊其實是一個道理。
不過中華傳統武術博大精深,其中也不乏以格鬥為目的的武術,尤其是清朝時期,崇尚武術學習,一時間武館遍地,我們從電視劇中瞭解到的方世玉等人,其實都代表了晚清時期,練武人士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在真實歷史上,少林派與武當派在廣東針鋒相對,最後清廷啓動官軍開入廣東才阻止這場械鬥。説中華武術中沒有能打的是純粹扯淡。
但是近代以來,隨着洋槍洋炮的湧入,大多數人都放棄這種習武的理念,轉而投身練習槍械,這也是大勢所趨。
如民國女俠施劍翹父親施從濱被孫傳芳所殺,施劍翹為了報仇,將裹着的雙腳通過手術放開,並且苦練功夫,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手刃仇人孫傳芳,苦練十年後,施劍翹在天津的一個佛堂,用勃朗寧手槍,對準孫傳芳的後腦勺就是一槍,隨後又對太陽穴、腰部進行了補射,孫傳芳當即斃命。要是施劍翹以拳腳功夫來報仇,哪有這般痛快。
當然,在大多數電影中,即使是槍戰片中,到一定的時間也會展現武打的戲份,實際上卻是扯淡,真正的決鬥“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武功再強,不如一槍”。
中華武術的核心奧義,並非搏鬥,在比武場上一定要分個你死我活那不是武術,而是打架鬥毆。
真正的中華武術,應該是一種文明的精神面貌,往小了説是為了強身健體,往中了説是修身養性。
再回過頭來看馬保國參加這個武術,雖然説有譁眾取寵的成分,可能本身就是一場炒作,但是以將近70歲的高齡,還能上場打拳,從那個步伐來説,也算是精神煥發了。
就衝這一點,我認為中國傳統武術還是有可取的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