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獲得洛杉磯奧運會金牌後,拿到了多少獎金?
1984年夏天,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在主教練袁偉民的率領下,與中國代表團一起,不遠萬里來到美國洛杉磯,參加第23屆奧運會。
這是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也是中國女排第一次出現在奧運賽場。儘管在這之前,中國女排已經先後拿下了1981年第三屆世界盃冠軍和1982年第九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冠軍,取得了兩連冠(1983年因故沒有舉辦女排世界大賽),不但在國內成為家喻户曉的英雄人物,也令國際體壇為之矚目,不過,對於即將迎來的奧運會比賽,女排姑娘們心裏多少還是有心忐忑不安的。
許海峯的卓越表現,為中國女排增添了信心。
7月29日,即洛杉磯奧運會開賽的第二天,27歲的射擊運動員許海峯獲得了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成為本屆奧運會第一枚金牌獲得者,也是中國第一位奧運會金牌獲得者。中國青年報體育評論員畢熙東寫了一篇慷慨激昂的社論《別了,0》,稱“半個多世紀來揹着奧運會‘零’的包袱的中國人,從此可以吐氣揚眉了!”
中國女排的姑娘們深受鼓舞,下定決心,要以許海峯為榜樣,在中國代表團的金牌榜上寫下自己的成績。
然而,中國女排的進程頗為不順。在小組賽上,中國女排與奪冠呼聲很高的勁敵美國女排一起分到了A組。雖然中國女排先以3:0戰勝了巴西女排,繼而以3:0戰勝了聯邦德國女排,但在第三場比賽時,以1:3輸給了美國女排,僅以小組第二進入了半決賽。
好在中國女排在主教練袁偉民的指導下,迅速調整心態,找回了感覺,乾淨利落地在半決賽裏以3:0擊敗了日本女排,並在決賽裏以3:0擊敗了美國女排,報了“一箭之仇”,贏得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塊排球奧運會金牌,也成為世界女子排球史上首個“三連冠”。
中國女排再一次轟動了全中國,讓全國民眾陷入了狂喜。接下來的日子裏,國家體委收到了數萬封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在傳達室裏堆積如山。信封的收件人上無一例外地都寫着“中國女排”4個大字。
當時,有人在信件裏給國家體委提出了一條建議,請求按照各地獎勵勞動模範、改革先鋒的做法,對中國女排的教練和運動員予以重獎,以此來鼓勵運動員們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還沒有建立給取得優異成績的教練和運動員發獎金的制度,但國家體委慎重研究了這個建議後,表示贊成,決定拿出一筆資金來,對中國女排進行獎勵。
於是,主教練袁偉民得到了15000元獎金,張蓉芳、郎平等主力隊員得到了13000元的獎金。
如果放到現在,1萬多元的獎金不算一件多大的事兒。不過,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一名職工每月只能拿到幾十元錢的工資,一個農民當了“萬元户”就能上當地的新聞。相比之下,1萬多元的獎金稱得上是一筆“鉅款”了。
更重要的是,從第23屆奧運會之後,重金獎勵取得優異成績的教練和運動員,逐漸成為了一種很正常的做法。就以中國女排而言,如果在國際性大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那麼國家體育總局、官方贊助商都會出資進行獎勵,教練和運動員所屬地方政府也會拿出一定數額的獎金進行獎勵。
比如,2004年中國女排獲得第28屆雅典奧運會金牌後,獲得了一大筆獎金。國家體育總局提供了240萬元獎金(每位隊員20萬元),官方贊助商送出了300萬元獎金,當地政府總共送出了1064萬元獎金,郎平的校友邱季端先生送出了500萬獎金,主教練郎平個人拿出200萬元獎金,加起來合計2304萬元,中國女排每人平均能拿到近200萬元獎金。
中國女排屬於頂尖水平的運動員,薪酬待遇還算不錯(當然遠遠比不上男足運動員),地方女子排球隊員就差遠了。如今,女子排球受關注的程度不高,從事排球運動的人數越來越少,使得有實力的企業不願意在女子排球運動上投入資金,女子排球隊員的薪資只能靠國家投入,普遍收入較低。
天津女排在近年來的比賽中率獲佳績,各方面待遇都不錯,主力隊員每月也只有七八千元。其餘地方女排球隊的隊員收入就更低了,普遍只有三四千元。
所以呢,這是進步還是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