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千名“華星小記者”,現在出發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體育

圖為馬來西亞吉隆坡燕美華小的導師在指導“小記者”們採訪。 受訪者供圖

吳敏蘇教授在為“小記者”們授課。 翟 璐攝

“下一場採訪,我會表現得更專業一點。加油!”“期待下一場採訪,希望自己會更好。”經歷了第一次採訪之後,參與“Z世代華星小記者”訓練營的許多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收穫。他們對下一次採訪更加期待,也更有信心了。“Z世代華星小記者”訓練營由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發起主辦,目前正在全球進行中。

全球招募“小記者”

“您好,魏校長,今天想向您瞭解一下巴西德馨雙語學校在2022年新學期開學有什麼不同和變化。請問,新學期教學方式與以往有什麼不同?”

“李老師,我想了解一下當初你為什麼會創辦這個藝術團?”

“請問,您有什麼教學竅門可以分享一下嗎?”

“您怎麼會想出做這個‘跟SU聊聊’活動的?”

……

這些採訪問題來自一羣巴西的小朋友,他們的年齡範圍在7歲—17歲之間。接受他們採訪的大多是自己學校的老師。這次採訪活動是正在全球進行的“Z世代華星小記者”訓練營的一部分。據負責巴西小記者站的巴西華人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巴西已經招募了30多個“小記者”,其中部分“小記者”已經提交了第一次作業。對於講葡萄牙語長大的這些孩子而言,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

“Z世代華星小記者”訓練營於2021年12月10日正式啓動,活動面向全球招募“Z世代”華僑華人青少年,培養他們的新聞採訪能力,讓他們從自己的視角講述多元化的故事。“Z世代華星小記者”訓練營招募對象年齡限定在10至18週歲,報名者須長期居住生活在海外,定期提交新聞作品。訓練營邀請資深教師、國際中文教育及新聞傳播領域學者、一線新聞從業者為“小記者”授課;另設有多種形式的活動,表現突出者將獲得“優秀小記者”稱號。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數千萬華僑華人與中國有着天然的血脈聯繫,是在海外傳播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力量。”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項目部副主任張澤軍介紹,“華星小記者”活動以加強中外文化交流、講好中國故事為宗旨,通過華裔青少年獨特的視角,發現祖(籍)國及其住在國的發展變化,增進相互瞭解,推動祖(籍)國和住在國之間的人文交流。“而且,用中文進行新聞採寫,既可以提升海外華裔青少年對中文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檢驗其學習成果,還可以鍛鍊提高其綜合能力。”張澤軍説,“目前,我們已經在海外設立了20個小記者站,招募各國的小記者已達千人左右。”

“好玩又有趣”

“一開始,我覺得很緊張,但是後來我發現採訪很好玩又有趣。同時,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

“這場採訪讓我受益良多,是很好的體驗。”

“發現自己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

在這個新鮮的領域,“小記者”們已經開始有了收穫的喜悦。負責馬來西亞小記者站的是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簡稱“教總”)。教總的羅佩貞老師很高興:“‘小記者’們都反饋説,這個活動很新鮮,收穫良多。他們覺得,自己在採訪過程中學到了很多,除了鍛鍊了採訪技巧,也對學校的活動更加了解。”

“‘Z世代華星小記者’訓練營是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打造的全新項目。我們此次只邀請了吉隆坡部分華小以及教總常務理事的學校參加,以試點學校的方式推進。參與活動的共有14所華文小學的104名學生,年齡介於10—12歲。這些學校還安排了近50名導師負責指導。此外,我們成立了工委團隊,接下來,會進一步與本地相關媒體洽談,除了宣傳此活動外,也想定期刊登小記者們的優秀作品。”羅佩貞説。

巴西德馨雙語學校有七八個孩子做起了“小記者”。校長魏萬古接受了七年級學生韓曉瑩的採訪。“這個孩子屬於各方面表現都很穩定的。她表示希望採訪我時,我問她採訪主題是什麼。她説,可不可以談談學校在疫情期間的應對措施。我覺得很好,正是目前大家都很關注的話題,所以很高興地接受了採訪。我們現場錄製了近10分鐘的視頻,最終形成的文字稿也不錯。”魏萬古説,“這次參加訓練營的學生基本都出生在巴西,母語是葡語,有的學生第二語言可能是英語或者西班牙語,他們的中文聽和説沒有問題,但書面表達還有待提高。訓練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能夠鍛鍊孩子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推動他們關注學校和社會各方面的情況,拓展視野;同時,也能鍛鍊他們的組織和溝通能力,增強膽識。我觀察了一下,參與這次活動的孩子大都平時就對中國的歷史地理文化感興趣。這次活動或許會對他們將來的職業選擇產生影響。”

“這將是一個長期活動”

目前,“Z世代華星小記者”訓練營已經舉辦了4次線上講座,邀請了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吳敏蘇、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姝姝、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唐錚等專家講授了《初步瞭解新聞與記者行業》《中文的基礎表達與運用》《新聞採訪要素與提問技巧》等課程。

“我們會根據小記者站的反饋開展活動。目前的安排是一個月有一到兩次講座。老師都非常專業,也會盡量採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和習慣的表達方式。講座都是線上,任何人都可以登陸平台觀看。大家還可以和老師互動。學生們提交作業後,我們也會邀請老師進行點評。”張澤軍介紹。

“悉尼目前有24個孩子參加了訓練營。這些孩子年齡都不大,對新聞的關注不多。每次課程後,需要我們大人對孩子進行輔導和指導。希望能慢慢地形成‘理論—實踐—理論’的循環。”負責澳大利亞悉尼小記者站相關工作的澳大利亞華夏文化教育促進會會長林斌,正在摸索順利推進活動的方式,“上次老師留了採訪作業。有幾個孩子採訪不順利,孩子們特別委屈,有種挫敗感。我反思了一下,是我們考慮不周。之後,在孩子們採訪前,我會準備好採訪指南,並給他們準備中英文的介紹信,由他們轉交給被採訪者。孩子們的積極性需要我們的精心呵護。”

“悉尼這些‘小記者’99%都是在當地出生長大的。通過他們的視角和語言來傳遞信息,效果一定非常好。”林斌説,“這次訓練營是個很好的開始。”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通過長期開展面向海外華裔青少年的中華語言文化教育,與海外華文學校、華人社團以及華文媒體建立了廣泛聯繫。這是我們第一次做‘華星小記者’訓練營,不設門檻,隨時歡迎符合條件的華裔青少年參與。將來,我們的設想是以年為單位舉辦訓練營,做到每年年初有計劃、年中有活動、年終有評比。這將是一個長期活動。”張澤軍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