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胡司令本紀

人物 | 胡司令本紀

“胡司令” (王凱 攝)

史書記帝王之事,稱為“本紀”,其例始於《史記》。15歲時第一次參加全國大賽就奪得冠軍,55歲又第十四次獲得全國冠軍,“獨享”最年輕的全國冠軍和最年長的全國冠軍兩項“榮譽”的胡榮華,毫無疑問是中國象棋世界的王者。

胡榮華曾説棋局似乎就是濃縮的人生,有幸試為棋王撰寫“本紀”,是我的榮幸。

得失只在轉念間

1982年《新民晚報》復刊,那年,第二屆“五羊杯”象棋冠軍賽在廣州激烈進行,晚報體育版每天都有詳細的戰報,甚至還有棋局評點。當時正沉迷於棋道的我,每天不等夜飯吃飽,先得把夜報的棋訊讀完。胡榮華、楊官璘、柳大華三位全國冠軍,下四循環決定名次,這樣的賽制在追求“短平快”的當下是不能想象的。

比賽進行到最後一輪前,柳大華一馬當先,積分比居次的胡榮華高了2分。末輪正好是他倆對決,柳大華只要和棋便可將冠軍獎盃收入囊中。在背水之戰中,胡老師採用了被棋譜論定吃虧的佈局變化,使對手的“家庭作業”落空,不得不在佈局階段耗費時間來應對胡老師“舊瓶”中裝的“新酒”。最終在時間流失的恐慌中,被胡榮華的精兵攻克了王城。胡老師拿下此役,兩雄積分持平,迎來了快棋加賽。胡老師再接再厲,一戰而定乾坤。

這樣的逆轉,在胡榮華漫長的棋藝生涯中只是一個案例,但足以讓我記一輩子。此後,我無可挽救地成為萬千“胡粉”中的一員。當我成為一名編輯之後,我有幸走近了胡老師,成了他著作的“責任編輯”,為他做了一些事,這是我的福氣!胡老師曾和我説,一生“征戰”無數,唯有兩盤棋讓他終生難忘。

第一盤棋是1960年,那年胡榮華15歲,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

胡榮華8歲學棋,雖説胡父是一位棋迷,但老人家的水平也僅能給髫齡的姐弟啓啓蒙而已。在胡榮華學棋那會兒,報紙上已有關於“六齡童”“七齡童”之類棋壇神童的報道,剛學棋時,胡榮華連姐姐也下不過。但就是這個“小時並不了了”的少年,在學棋四年後,壓倒了幾位名氣頗大的神童,奪得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個正式比賽的冠軍——上海市小學生組象棋賽冠軍,從此成為上海棋壇引人矚目的小棋手。1959年初,13歲多一點的胡榮華被破格吸收進入成立不久的上海市象棋集訓隊,小棋星得到了系統進修棋藝的最佳環境。

人物 | 胡司令本紀

1960年陳毅為15歲的胡榮華頒獎

1960年10月29日,胡榮華迎來了平生最大的一次考驗——在全國個人賽的第3輪比賽中後手迎戰楊官璘。上海軍團在佈局上隊裏集思廣益,給小胡做了一番準備。雖然老楊在棋壇有“折不斷的楊柳”的美譽,韌性戰鬥力非凡,但無奈開局失勢過大,小胡則將計就計,棄子爭先,兩人堅持到將近80回合,無險可守的老楊認輸了。

餘下的7輪比賽裏,胡榮華勝不驕、敗不餒,超常發揮,最終以5勝4和1負積14分的成績與何順安、楊官璘“同時撞線”。比較三人之間交鋒的戰績,小胡最優,遂繼掛上全國團體賽冠軍金牌之後,他又獨享了全國個人賽的金牌,成了本次大賽唯一的“雙冠王”。在頒獎儀式上,曾任上海市長的共和國元帥陳毅副總理為優勝運動員發獎,陳老總將金光閃閃的獎章掛到胡榮華的脖子上高興地説:“好哇,娃娃趕上來了,英雄出少年嘛!”

下棋就是那麼玄妙,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贏得人生首戰大捷的胡榮華,二十年後,作為連續衞冕了10年的全國冠軍,卻在所有人都看好他的情況下,輸了。1980年的這盤棋被稱為胡榮華的“滑鐵盧”,自然讓他難忘。但這次慘敗,讓走了二十年順風好運的他總結出一個規律:往往在最想不到的時候,會輸,而非常小心、很謹慎的時候,一般不會輸。

“輸”有時能刺激“贏”

1980年,“十連冠”失掉了冠冕,個人從甲組降到了乙組,很多人以為胡榮華就此會一蹶不振。誰知,1983年全國個人賽,胡司令東山再起。雖然此後他已無法重鑄蟬聯冠軍的輝煌,但仍然在1985、1997、2000年三次奪魁。

尤其值得一書的是2000年的那次奪冠歷程:比賽初段完敗於許銀川,誰都不看好他的前景,不料他竟連戰皆捷,一口氣創造了六連勝的紀錄,以55歲的年齡奪得冠軍。幸運的是,那屆比賽我全程觀摩,開始還帶着一台小錄音機,每晚去胡司令寢室做“口述歷史”,隨着他的漸入佳境,我倆便很有默契地按下了“暫停鍵”。

有一天傍晚比賽結束後,大家在餐廳打飯吃自助餐,人挺多,我隨意地找個空座正吃着,忽然聽到有人用滬語叫我的名字,回頭一看是上海隊那一桌的兄弟姐妹們在跟我招手。我走到近前,嘿嘿,有啤酒!難道是慶祝胡司令當日贏了正當年的特級大師陶漢明?再一問,才知道,那天正是胡司令55歲的生日。哈哈,趕上了好日子!我趕緊敬了胡司令一杯酒,祝福語嘛,明碼是生日快樂,密碼是捧杯凱旋。那次賽後,我又成了滬上三大報的戰地記者,為胡司令做了獨家採訪,他笑眯眯地説,這次我要感謝許銀川,因為就是他把我的“象棋細胞”激活了!

人物 | 胡司令本紀

上世紀80年代的胡榮華(謝偉民 攝)

1995年的一個夏夜,聽説我想編胡老師的自戰解説集,我的兄長——葛維蒲大師陪我來到了上海棋院胡老師的辦公室。那年我28歲,是辭書出版社最年輕的編輯,職稱還是“助理編輯”。面對偶像組稿,真的很抖豁,我真沒想到棋盤外的胡老師如此隨和,一個大名傢什麼條件都不講,就欣然接受了一個小編輯的請求。因為知道我是屠景明先生的學生,也看過我寫的一些象棋方面的文章,胡老師竟然放權給我,讓我先蒐集資料,最後給他審定。

那本名為《胡榮華妙局精萃》的厚書是1997年4月面世的,收集了胡老師從1960年至1996年間的二百五十多局自戰解説,雖然有個別遺漏,但可以説是研究胡榮華棋藝的一本繞不過去的重要著作。那年5月1日上午,在陝西北路辭書出版社門市部舉辦胡榮華老師新書籤售活動。活動信息提前在《新民晚報》刊登,晚報的影響力實在“結棍”,以至於門市部的門前排起了長龍。如果我記憶不錯的話,第一位讀者是一位殘疾人,他是清晨開着殘疾車從楊柳青路趕來的。當天的籤售,這本定價26元並不便宜的象棋書,居然售出了將近五百本,出版社社長和發行所經理都大呼想不到。

何不瀟灑走一回

英雄遲暮,輝煌不再。即使是胡榮華這樣的棋壇天驕也抗不過自然法則。但正如55歲奪冠時,《人民日報》對這位棋壇傳奇的評價:“青春不老胡榮華”,無論在賽場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胡榮華給人的印象永遠是瀟灑自如多於低頭深思。因為有了骨子裏的一分灑脱,才有了年輕的心態;因為有了年輕的心態,才鑄就了他獨步棋壇的輝煌。

2003年12月25日,那是首屆“千年銀荔杯”全國象棋甲級聯賽最後一輪的比賽日。當第10輪比賽結束時,上海隊的積分已經領先勁敵廣東隊3分之多,冠軍在望了。

在前面的比賽中一直下得很開的上海隊的小將們,畢竟缺乏奪冠的經驗,當離冠軍獎盃越來越近時,對冠軍的渴望反而成了他們沉重的思想包袱,接連兩個“四連和”,使得原來手握的3分領先優勢,被後勁十足的廣東隊追得只剩區區的1分。最後一輪上海隊如果贏不了,而廣東隊取勝的話,廣東隊就有可能憑藉局分多的優勢實現大逆轉。最後一戰,上海隊北上挑戰北京隊,胡榮華特地帶上一瓶有點年頭的茅台酒,他對弟子們説:這場棋我們贏了,就開這瓶酒慶功;要是贏不了丟了冠軍,我就把這瓶酒摜脱!

決勝時刻,前幾輪狀態一般的胡榮華毫不含糊地完勝青年棋手靳玉硯,先行得分。這盤價值連城的勝利,確保了上海隊的登頂。

人物 | 胡司令本紀

2019年胡榮華記述與晚報的情緣

胡司令在賽場上披堅執鋭堅持到了七十虛齡,即便退休了,他依然每天步行幾分鐘去上海棋院,他離不開象棋、離不開弟子們。十多年前小青年們練棋已經不需要擺棋,有台電腦就OK了。司令起初不怎麼會擺弄電腦,更別提什麼用軟件拆棋了,他只會簡單地看看網頁、點點鼠標,不過上聯眾網下四國軍棋他玩得很熟練。每天早上到單位以後,必得先花一段時間瀏覽象棋網站上的新鮮對局譜,掌握佈局新信息,所以別看他參賽不多,技術上一點不落伍。

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胡司令可以手持手機觀看棋賽直播,這些年的象甲聯賽,他的身影依然出現在上海隊的主場,有時候他也會和棋友們隨着手機屏上的比賽進程,熱烈地討論、點評。

平時他也很關注圍棋賽事的直播,AI的橫空出世,顛覆了一些傳統的教條、理念,胡司令看後感慨道:“當年我學圍棋時,被老先生們否定的着法,現在看來倒是正確的。當初總覺得自己下錯了,膽子下小了。現在真是茅塞頓開啊!”他説,最近經常看圍棋比賽,感覺自己的圍棋水平長了。作為新賽制的倡導者,他繼續與棋手、棋藝工作者探討着賽制的得失以及完善的方案;在講棋室他妙語連珠、深入淺出,讓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如飲佳釀;在夜宴上,他扮演聖誕老人的搞笑模樣,令人捧腹,讓人們見識了另一個胡司令——一個十足的老頑童!

言談灑脱平和,抬手吞吐風雲,他是上海體育界的驕傲,是不折不扣的“曠代棋王”。(楊柏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10 字。

轉載請註明: 人物 | 胡司令本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