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細琢 鑄就“同心”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雙奧獎牌設計師杭海。 資料圖片
核心閲讀
奧運獎牌設計既體現奧運會舉辦國的文化內涵,也凝聚着設計者的巧妙構思。中央美術學院奧運藝術研究中心杭海團隊設計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金鑲玉”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獎牌“同心”,他們全力以赴,自我加壓,對每一個細節精雕細琢,體現了設計人員濃厚的“奧運情結”。
獎牌是奧運景觀元素的重要內容,既體現奧運會舉辦國的文化內涵,也凝聚着設計者的巧妙構思。走進中央美術學院奧運藝術研究中心,2022年北京冬奧會獎牌設計團隊負責人杭海拿出厚厚一沓手稿,向記者講述冬奧獎牌“同心”的設計理念和背後的故事。他説:“獎牌造型簡潔,細節之中藴含中國文化之美,展現了‘雙奧之城’的文化傳承。”
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的設計同樣出自杭海團隊。“2006年獎牌設計徵集工作啓動後,我們整個團隊都很興奮,十幾個人擠在十幾平方米的鐵皮屋裏奮戰了一年多,設計出這件作品。”當年在中央美院南門附近搭建的鐵皮屋,如今已變成平整的柏油馬路,杭海每次路過這裏,還是會想起那些難忘的日日夜夜。
從“金鑲玉”到“同心”
鏡頭:2008年北京奧運會,杭海把玉元素融入獎牌設計,引來陣陣喝彩。10多年後,“五環同心”入選2022年北京冬奧會獎牌設計方案,杭海帶領團隊為冬奧獎牌設計再度奮戰。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申辦,如何在獎牌設計上激起人們的情感共鳴?翻閲大量文獻,經過反覆嘗試,杭海團隊將目光聚焦在玉上。“我們將玉元素融入獎牌設計,突破了夏季奧運會使用金、銀、銅單一材質的慣例,實現了設計創新。”
驚豔的設計並非妙手偶得,其中傾注了設計團隊的心血。多項任務齊頭並進,團隊成員連續一個多月加班到凌晨。最讓設計團隊頭疼的還是國際奧委會提出的跌落測試——6毫米厚的“金鑲玉”獎牌從2米高處墜落必須完好無損。為此,團隊訪遍材料與結構方面專家,最終選定一種航天材料,填充在金屬和玉之間形成緩衝。“整個過程很煎熬,但最終跌落試驗獲得成功,獎牌上的玉完好無損。”
2021年10月26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同心”發佈。作為奧運史上首位雙奧獎牌設計師,杭海為“金鑲玉”續寫了新篇章。他説:“如果説‘金鑲玉’的設計重點在材質上面,‘同心’的創意則更多來自對玉璧形制和傳達意義的研究。古代玉璧有3環也有5環,表達了古人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
從祥雲紋到冰雪紋
鏡頭:將閃爍着柔和光澤的“同心”獎牌樣品捧在手裏,第一感覺是沉甸甸的,其中凝聚着設計團隊的付出和心血。如何設計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冬奧獎牌?杭海帶領團隊全力以赴,對每一個細節精雕細琢。
在獎牌設計方案正式公佈之前,相關設計必須保密。因為當初設計初稿入圍時正值中秋,團隊就給獎牌起了個代號“月餅”,獎牌盒也因此得名“月餅盒”。“近一年時間,我們幾乎天天討論如何打造完美的‘月餅’,以至於家裏人真以為我們在設計月餅。”談到這個插曲,杭海有説不盡的感觸。
兩次奧運獎牌設計經歷讓杭海對奧林匹克的魅力有了深刻理解:“奧林匹克運動鼓勵文化多元性,同時,奧林匹克運動特別尊重運動員,這也是‘同心’的設計出發點——運動員希望得到一塊什麼樣的獎牌。”
隨着設計深入,杭海團隊更加註重打磨每一個細節。比如獎牌上的紋樣,設計團隊最初選取了4種,經過數次修改,最終確定下祥雲紋和冰雪紋。“祥雲紋體現了對2008年奧運會獎牌設計的傳承,冰雪紋則與冬奧會的特點相契合。實際上,傳統紋樣裏只有冰梅紋,我們把梅花換成雪花,便有了獨特的冰雪紋。”
設計團隊還不斷自我加碼。杭海介紹:“獎牌不僅看起來要有立體的美感,也要能觸摸到細節。”獎牌正面借鑑了弦紋玉璧,每一環都進行了打凹處理,背面還做了星空軌跡。“即便是小小的掛鈎,也幾經修改,並進行了打凹處理。獎牌表面還加入了特殊工藝,不易留下指紋。
“月餅”的配件也不馬虎。掛帶採用傳統桑蠶絲織造工藝,“月餅盒”材料以漆和竹子為主。杭海説:“國際奧委會發文詳細詢問了竹子生長、加工的每一個環節,我們也一一做出回應,確保全流程符合‘綠色辦奧’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從付出到滿足
鏡頭:杭海的工作室裏,設計師們正在埋頭完善圖紙,牆面上密密麻麻掛滿他們這些年的奧運設計作品。一個個執着專注的身影,匯聚成盛情迎冬奧的羣像。
2020年國慶節之後,獎牌設計方案被送到上海造幣廠打樣、測試。上海造幣廠正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鑲玉”獎牌的製作單位,這次冬奧獎牌的打樣負責人謝欣鋭也曾是“金鑲玉”獎牌的打樣工程師。
為了保證安全,每一次打樣實物都由謝欣鋭親自從上海護送到北京。因為時間緊、任務重,有時當天晚上就要帶着修改意見返回上海。從圖紙到實物是獎牌設計的關鍵一步,這一步走得並不輕鬆。與夏季奧運會獎牌相比,冬奧會獎牌偏大,這是因為冬奧會運動員服裝厚重,獎牌過小,不夠醒目。經過反覆比對和實物打樣、實際佩戴比較,獎牌直徑被確定在8.7釐米。獎牌的綬帶長度也進行了相關調整,以保證運動員佩戴時的位置合適。
杭海代表設計團隊提出了不少“刁鑽”的要求,希望獎牌表面顯示出“內斂的光澤”,文字與紋樣下凹雕刻,但要有鏡面光亮,這樣與表面柔和的光澤形成對比,易於識別文字信息。常規造幣不是鏡面光亮,就是啞光,要達到設計團隊的要求,必須手工拋光。
“沉甸甸的冬奧獎牌凝聚了許多人的心血和付出,一想到運動員將‘同心’掛在胸前時臉上綻放的笑容,所有付出都值得。”關於奧運獎牌,杭海還有更長遠的期待,“獲獎運動員可能會把它傳給兒女,甚至代代相傳,希望隨着時間流逝,人們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美。”
“奧運情結”是杭海常掛在嘴邊的詞。2008年,他除了擔任“金鑲玉”獎牌設計師,還帶領團隊負責體育圖標、火炬接力形象景觀等設計工作。如今,冬奧會獎牌剛剛問世,杭海又緊鑼密鼓地投入到指示系統設計工作中。他表示:“作為設計師,能參與到冬奧籌辦工作中,有一種莫大的滿足和快樂。”《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11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