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壇又迎動盪!中超多傢俱樂部申請退出,近8支球隊財政危機
去年年初,遼足和天海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兩支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球隊,最終因為資金原因被迫解散,緊接着有20多支球隊集體退出職業聯賽,一度導致中甲和中乙無法正常開賽。經過1年時間,中國足壇看起來像是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職業聯賽也辦得十分紅火,但這只是暴風雨來臨前最後的安寧。據《足球報》記者陳永透露,近半數中超球隊存在資金困難的問題,多傢俱樂部已經產生了退出職業聯賽的念頭,中國足壇或將再迎動盪。
《足球報》報道稱,按照足協的要求,1月29日下午17點是中超俱樂部提交工資表的最後期限,如今只剩下3天時間,依然有超過半數球隊無法提交工資表。據瞭解,受到此前聯賽停擺的影響,大部分中超俱樂部都遭遇了財政困難,其中有一部分俱樂部甚至無法如期支付員工薪水,也有媒體曝出了一些球隊拖欠薪水的消息。在這種情況下,有幾支中超球隊已經向足協提出了"退羣"申請,但是沒有得到批准。就像此前某位記者所説,大部分中國足球俱樂部都是在足協的要求下,不得不堅持運營,其實背地裏早就打算退出足壇。
從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足壇發生的事情,也能夠看出一些端倪。雖然足協的限薪令能夠幫助球隊節省開支,但是大部分拿着高薪的球員合同沒有到期,他們不願接受降薪要求,紛紛謀求轉會,一旦這些球員離開,反而會導致球隊實力嚴重下滑,進而影響成績,造成更多經濟損失。由此可見,限薪令在短期內其實起不到太大作用,只有等"金元時代"的最後一批高年薪球員離開後,限薪令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但是,絕大多數球隊不具備渡過危機的能力,在足協和球員的雙重壓迫下,俱樂部只能選擇退出足壇這條路。
現在看來,足協以及相關領導部門長期以來對中超的過度干預,已經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後果。中國足壇的環境比較特殊,中超的大部分電視轉播收入並不屬於任何一家公司,而是屬於足協及上級管理機構。這樣一來,中超就失去了應有的市場調節機制,只能依靠足協和領導部門"指導",才能夠順利進行下去。讓人遺憾的是,負責管理中國足球的一批人,大多數都是足球"門外漢",他們制定的政策、下發的文件,基本都不適用於實際情況。此外,足協要求中超球隊進行"中性化"改名,等於搶走了贊助商和投資人的最後一塊利益蛋糕,如果玩足球已經沒有賺錢的希望,那麼誰還會繼續耗在裏面?
現在看來,能夠改變中國足球尷尬局面的既不是足協及背後的領導部門,也不是手握重金的投資者,而是職業聯盟和健全完整的市場運行體系。從去年開始,陳戌源就信誓旦旦地表示,未來幾個月一定會推動職業聯盟成立。然而直到今天,人們依然沒有見到職業聯盟的影子,足協既不想放棄對中超的絕對控制權,又希望民間資本能夠出錢出力,共同維護中國足球環境,這顯然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