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3月4日,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在鳥巢舉行。前殘奧冠軍,盲人田徑運動員李端作為最後一棒火炬手,點燃了“雪花”中央的主火炬,全場掌聲雷動,令人淚目。
李端將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圖片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直播畫面截圖)
李端生於1978年,在18歲那年,因為一次意外失去了光明。
2008年,記者曾採寫過李端,那時的他堅強達觀,用心用力,向上向暖。
時光飛逝,李端又躍出了生命新高度。
他的人生故事,就像一道暗夜中不屈的光,灼灼其華。今天,他也讓所有的人都看見了這束光!願生命火炬生生不息,温暖明亮!
下面的這兩篇文章,於2008年刊發在《人民日報》上,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李端的故事,感受他的堅強,感受殘奧精神。
《 人民日報 》( 2008年08月11日 第 19 版)
黑暗中,躍出生命的高度
——記盲人跳遠運動員、殘奧會冠軍李端
本報記者 孟海鷹
看到李端,很容易想起小草。野火、寒冬……歷經淬鍊,生生不息,迎風而歌。
2004年,雅典殘奧會,李端奪得男子F11級跳遠和三級跳遠兩枚金牌,實現了“聽到國歌聲”的心願,在頒獎台上忘情地和着旋律高唱國歌。今天,正在積極備戰北京殘奧會的李端希望“能再次聽到《義勇軍進行曲》奏響,能再次深情地在北京高唱國歌”。
失去了光明,靈魂不能墜入黑暗;看不見道路,腳步不能停滯不前
出生在吉林省長春市的李端,5歲開始打籃球,17歲榮獲全國青年男籃比賽扣籃冠軍。“那時的夢想就是成為中國的邁克爾·喬丹。”身高1.92米的李端説。
1996年,在打掃衞生時,一個底部幾乎完全鏽蝕的滅火器意外爆炸,致使李端雙目失明。那一年,他19歲。
“曾想過不活了。”李端説,“那時,同院的一位老大爺受不了病痛折磨,跳樓自盡了,家人特別傷心。我就想,原來死這麼容易,可是親人要承受多大的痛苦啊。於是我決心堅強地活下去。”
有擔當的李端,在災難過後,成熟了,堅強地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一年後,去瀋陽盲人按摩學校,學成按摩技能,創造了兩週掌握基本盲文讀寫的盲校紀錄。1998年,入選遼寧省殘疾人田徑運動隊。
“剛開始訓練時,不敢跑,總覺得後面有一根繩子拽着,前面就是萬丈深淵。訓練時,經常摔得青一塊、紫一塊。”李端説。
瀋陽軍區體育工作隊政委李欣説,李端是有名的用功,春節回來休假時,在田徑場上人們常能看到李端由愛人陪伴着訓練。
在不懈努力下,李端重返賽場當年便在全國選拔賽中獲得冠軍;悉尼殘奧會上,獲三級跳銀牌和跳遠銅牌;雅典殘奧會上,勇奪兩金——當時路透社評價,李端和教練一起完成了一場完美的雙人舞。
心中亮堂,也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現在,失明的李端很是自立。“李端擀的餃子皮可好了。家裏的凳子壞了,水管壞了,都他修。發短信、玩電腦都會。”李媽媽欣慰地説。
李端説,在盲校,他接觸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得到了許多温暖、關懷與鼓勵。“他們是這樣自立自強,從他們身上我感覺到沒有幹不成的事,全看你是否努力。”
“最冷時,春天快來了。最熱時,涼快天快到了,大自然的規律就是這樣。有健全人就有殘疾人,就像有男人就有女人一樣。”李端説,當他從心裏接受既成事實時,一切便不再那麼難了。
認識李端的人,往往都被他樂觀向上的精神所感染。他鼓勵自己,“我李端是前途無量(亮)啊!”調侃後是快樂的自嘲,自嘲後是最有底氣的自信。妻子戚彥英説,和李端在一起就是特別快樂。
用心感受生命的温度,用精神躍出生命的高度
“奧運會比完了是逗號,殘奧會比完了是驚歎號。當一個人只有一條腿,還在奮力向前跑;坐在輪椅上還在向前衝,這不僅僅是一次比賽,更是一種精神。”李端希望有更多人關注殘奧會,為殘奧隊員喝彩加油。
殘奧會結束後,李端希望能去地震災區,“講一講我們的故事。因為我們是從悲痛中走出的人,更能與其感同身受。帶給他們希望與鼓舞。”這些年,李端也不記得曾有多少人問他如何從打擊中堅強地站立起來。
李端説,生命的温度更在於自己去感受,即使是身有殘疾。正如一句台詞所説,我看不見了,這是紅顏色的玫瑰嗎,可真香啊!在延吉傳遞火炬時,大雨中,我看不見火炬,可是我能感受到它的温暖。就像我和教練在訓練中的一次對話一樣:
“陽光照到我的腳了吧?”
“是啊,你怎麼知道?”
“因為我感受到了它的温度。”
跳遠時,李端需要起跳十二步,且必須在直線上,每天都在不斷重複練習。一步、兩步、三步……十二步,然後奮力向前方一躍——在一片黑暗中,每一躍都為他的生命撐起了一個美麗的高度。
《 人民日報 》( 2008年09月11日 第 04 版)
堅強成就生命高度(人民論壇)
孟海鷹
相信很久以後,人們依然會記得——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最後一棒火炬手、坐在輪椅上的田徑運動員侯斌,握一條垂直於地面的繩索向上攀爬,攀爬……當主火炬熊熊燃燒,美麗聖火映亮夜空,全場沸騰……這一刻,人們看到了精神的力量;這一刻,人們再次讀到了:堅強。
在殘奧會這個舞台上,幾乎每個運動員都是一個堅強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種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當其不屈地穿過巖縫綻放綠色,一抹新綠足以輝映春天;身體雖已外在殘缺,但堅強的攀登讓生命如聖火般蓬勃熱烈。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寫一隻鷹飛翔的過程:一隻鷹,一步步向山的頂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蹣跚,很是狼狽。但當它終於來至最高處的一塊岩石時,展翅飛去,雄姿萬里……
是啊,不管怎樣,鷹都要從高處起飛。恰如人,用堅強,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詮釋什麼是堅強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輪椅上的美麗人生,海倫黑暗中尋求光明,司馬遷隱忍後重於泰山的鴻篇鉅製……而生活中對於堅強的呼喚與需要幾乎是普適性的:升學,事業,失戀,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們讚美這些如鷹一般有着堅強品格與意志的人,人們仰視號稱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後千年不朽的胡楊木一樣的堅強靈魂,這些讚美與仰視都是一種心甘情願的精神嚮往。
記得前一陣採訪備戰本屆殘奧會的雅典殘奧冠軍李端時,他説:“奧運會比完了是逗號,殘奧會比完了是驚歎號。當一個人只有一條腿,還在奮力向前跑;坐在輪椅上還在向前衝,這不僅僅是一次比賽,更是一種精神。”的確,這樣一次盛會,在比賽外更給了人們尋常生活外一個機會,可以更真切、直觀地感受什麼是堅強以及由此帶來的精神震撼與提升。這也許是比金牌更為可貴的。
走過黑暗與沉重才更明白堅強的含義。在人們的常態人生中,堅強作為勵志的語詞,也許常掛嘴邊,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場殘奧,將堅強的精神意義直觀外現,或可成為健全人心靈的雞湯甚至於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劑心靈補劑與良藥。正如聯合國衞生組織對人的健康的定義一樣: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即身體與精神的雙重健康。人們需要心靈的這些營養。所以,殘奧會,不僅是體育對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種物化的對象性活動,而更應體現出一種人類靈魂的高貴、社會的人文關懷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事實上,堅強不僅是個人品性,文化特質,更是民族品格,國家脊樑。從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到改革開放後騰飛的新中國,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大寫着“堅強”。長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現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華民族堅強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現。偉大的中國人民和偉大的中華民族共同彙集的堅強之力必將讓祖國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