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你我都是這個時代症狀的小小出口

  這本來是篇舊文章了。

  2013 年年末我和網易花田合作了一個關於中國婚戀的數據調查,在調查基礎上寫了一篇【大時代背景下青年人的婚戀迷茫】。當時我自己正在和父母的激烈爭戰之中,不抗爭無法釋懷,所以藉着寫作的機會,拼命地想要弄清楚究竟在發生什麼。兩年過去,我自己的生活有變化,對這個世界開始有不同的理解。

  令我驚訝的是,這個世界似乎還沒有太多變化,辦公室的小朋友仍然被緊緊逼婚。大年初三簡小單他大嬸(簡單心理同事)發了個朋友圈,只有一句話

  “敵人太強大”。

  被逼的不止是婚姻,還有孩子,還有你的住房,你的工作,你的年終獎,你交怎樣的朋友,穿怎樣的衣服,應當如何舉止,在哪裏生活,過年時候你該給外甥女發多少壓歲錢,早餐該不該吃雞蛋。

  就好像你的生活事無鉅細地綁在他們的褲腰帶上。你想要空間?你想要自由?你想要遠方?你還不耐煩?

  你咋不上天呢?

  知乎上有個提問,大意説女生 28 歲了,未婚,很焦慮,怎麼辦?

  我當時是這麼回答的:

  “作為同齡未婚女,我也沒有啥好的建議給你。給你講個故事吧。

  我前段時間跟一個美國朋友 Kate 聊天。起因是她父母 78 歲,兩個人來中國教課,中午吃飯時候跟我談他們馬上開始的一個研究,還有個學術雜誌要出刊。

  我跟 50 多歲的 Kate 説,你們來中國真好。大家就能看到衰老沒那麼可怕。她驚訝地説:你覺得我老了嗎?我還正年輕力壯呢!

  我説,我 28 歲,可是家人和社會都覺得我老了呢,而且比我還要擔憂我還沒有出嫁。她很意外:為什麼一定要在某個特定年齡之前結婚?我們家人都是 35 歲之後生的孩子啊。

  我説你你你……你要是在中國,就要被吐沫淹死了。

  Kate 大笑説:你們是還覺得自己生活在人的壽命只有 35 年的時代嘛?我的親生媽媽 73 歲時候又結了一次婚,現在正在到處旅遊。

  這麼想來,人生充滿希望啊。”

  我媽看完我的回答之後説:希望你個大頭鬼鬼。你以為你是在美國?

  我上個月的確去美國了。在紐約開一個學術會議,幾個精神分析師饒有興趣地跟我聊天。我們聊起來家庭結構的變化,這個社會的創傷所帶來的焦慮,社會文化構建的衝突。

  我説是啊是啊,拋去複雜的創傷不談,單單我們這一代人所見到的世界,和我的上一代所經驗的世界,實在是徹頭徹尾地完全不同。於是父母兇狠地要拿捏我們,我們擰巴着要改變父母:你快來理解我啊。

  強求我們的父母理解我們,其實也挺殘忍的。

  他們沒有經歷過我們經歷的世界,理解哪裏那麼容易。這就好像強求一個父親給孩子乳汁,他們給不出,我們就憤怒。我們本來可以退一步,説:謝謝爸媽的努力,沒有沒關係,我可以向外尋找自給自足,我們兩安無事。

  本來兩代個體,各自不同,互不強求,不同然能和。偏偏我們的文化説,不行,父母和孩子不能(心理)分離。你要聽話,要按照他們的意願生活,你不能憤怒,你怎麼有資格憤怒,你應該感激。

  於是我們變得更憤怒;父母的驚慌越來越濃烈。

  席間突然有個人來問我,説聽説你們有政策是到了 50 歲 60 歲就會退休。然後他説,這太可惜了。我五十多歲了,可是我覺得我正當壯年,我花了前半生學習到的東西,我積累的知識和經驗,現在正是剛好開始真正能夠有所作為的時候,我無法想象一切就戛然而止的話,感覺多麼無助。我的人生還有很長的時間啊。

  就好像剛剛伸出來的茁壯枝葉,被客客氣氣地切斷。説,感謝您為國家勤勤懇懇貢獻幾十年,我們不需要您了。您回家安心抱孫子吧。

  抱孫子?我孫子在哪兒呢,昂?

  一定要比較的話,我們的父母輩死亡焦慮來得更兇猛。一段空白的歷史,追溯回我們父母的成長、教育、工作。國家需要他們打向哪裏他們就打向哪裏,家庭需要他們犧牲什麼他們就犧牲什麼。

  從單位退休出來。上有不識字的父母要照顧,前面是漫長的、沒有組織依靠的人生。不再有價值舞台,他們感覺到不再重要,也不再有價值感。

  父母們嘴上抱怨退休延期,其實被暫時安慰。他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調整和準備,否則的話他們只能從你的、你的家庭、他們的孫子輩身上,重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於是這些都演變成為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爭戰。

  最近有和一些朋友聊起來子女的“行為問題”,我總是重複同一個觀點:孩子並沒有錯。常常是孩子心裏面有強烈的感受和衝突自己無法處理,也無法言説,於是只好發展出策略出來,意圖是為了保護自己;可是他們太小,這些策略在父母眼中變成了“問題行為”。父母急於讓孩子改變的行為,在父母眼中看起來是“症狀”,其實是孩子生存的盔甲。你先去關心孩子的情緒,關心他這個人。不要着急去改變他的認知或是行為。

  其實這應用在父母身上也一樣。

  所以你跟父母叫説,不要要求我,不要管我,讓我按照我自己的意願來生活!你們能不能通情達理?

  對於我們自己覺得容易的事情,對於父母來説,真的挺艱難的。

  他們承載了整個時代的傷痛,終於找到【你】這個解決的辦法,以為能夠給予他們希望。而當你説,【我】(我的婚姻我的事業我的孩子)才不要給你當什麼希望!他們心底最深的恐懼、脆弱、迷茫、無助、憤怒、傷痛統統被激活。這些強烈的、無能為力的情緒,他們要怎麼辦呢?

  他們只好變得暴怒:你必須得聽我的!我生你養你,你是我的閨女!

  你説究竟誰錯了呢?誰也沒有錯。

  文章既然寫給你看,無論你是父母,還是子女。在急着改變對方之前,請先試着理解對方。

  當你能夠透過對方的行為,看見他們內心傷痛的時候,憤怒和怨恨大概會少一些。你也許也會知道真正該做的、該靠近的、該疏離的究竟是什麼。

  精神分析總是去看過去,去看歷史,看創傷。然後用它們來理解你的現在。然後你能清楚地看到:你所面對的父母,以及我們自己,並不止是單個的個體或是家庭。每個個體和家庭,都承載着這個民族和文化的歷史所贈與的資源和創傷,我們在一起消化。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還揹負着好多時代烙下的傷痛,我們還沒有能夠消化和處理我們的傷口。我們還需要時間、耐心和努力。

  每個人都是這個時代症狀的小小出口。

  所以姿勢幾乎必然難看,味道有時候也很難以忍受。可是如果你決定在與父母的紛爭和抱怨的間隙停下來,將責怪和無力感的空間騰讓出來,不着急去改變誰,思考、思考一下。請總是記得: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我們的父母,每個個體,無論行為上多麼奇異,都不過是在使用和發展 TA 應對自己生長環境的生存策略。

  不要着急責怪和嘲諷。絕大多數時候,沒有人故意想要折磨誰。

  理解和思考總是能夠帶領人們去做行為上的改變,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也許這些故事未來便不會再在你和你的子女之間重複發生。

  我從來不會説這很容易。因為這個過程實在很艱難。

  不過人生多艱難嘛。“敵人”總是太強大,好在我們是整整兩代人在一起面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17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你我都是這個時代症狀的小小出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