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關漢卿白樸的元曲成就如何 關漢卿和莎士比亞啥關係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經典

關漢卿白樸

關漢卿和白樸都是元曲集大成者之一,他們一生著有大量的元曲作品,後人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白樸作品欣賞

雖然兩人都在元曲上都極高的成就,推動了中國雜劇的發展,就倆人的創作風格來看,也有不同點。白樸和關漢卿的雜劇作品相比,類型較少,關漢卿在雜劇作品中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的經典形象,有反映市井底層百姓的困苦生活,有歌頌愛情的偉大,有宣揚英雄主義精神、以及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白樸的雜劇作品,大多以歌頌愛情為主,然後倡導人性解放,就類型而言,和關漢卿相比,比較單一。

白樸最經典的代表作就是《牆頭馬上》,這部作品也是傳唱度最高的一部作品,它和《拜月亭》、《西廂記》、《倩女離魂》一起被稱為“元代四大愛情劇”。這篇故事講得是李千金和裴少俊的愛情故事,是一部詼諧的喜劇作品,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後人評價,《牆頭馬上》加入了戲劇衝突和矛盾設置,讓作品更加飽滿有情節,除此之外,白樸將李千金塑造成了一位不為封建世俗禮教所羈絆的女子,在她身上有着強烈的敢愛、敢恨的美好品質,和裴少俊唯唯諾諾的形象有着強烈對比,除此之外,白樸通過《牆頭馬上》吟唱出了一首自由主義讚歌。

眾人熟知的《竇娥冤》就是關漢卿的代表作品之一。關漢卿通過對情節設置,更加豐富了故事的可觀性和矛盾性,其中他諷刺了朝廷官吏的黑暗,歌頌了竇娥敢於和黑暗勢力作鬥爭的大無畏精神,在他的作品中,譏諷了現實社會的黑暗,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

關漢卿的元曲

關漢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是我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關漢卿的元曲深刻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瀰漫着昂揚的戰鬥精神,可以説是當時各個社會階層生活的一個縮影。關漢卿的元曲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竇娥冤劇照

關漢卿處於金末元初,這個特殊的時代給與了關漢卿創作的豐富的題材。金朝是封建制的國家,而到了元朝,可以説是奴隸制的短暫的復辟,在元朝,有着嚴格的等級制度,漢人處於非常低的等級,一個漢人的價值僅僅相當於一頭牛,而讀書人的地位更是僅僅高於乞丐,正是這種處於社會最底層的憤懣,給了關漢卿創作的源泉與動力。關漢卿的元曲關注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在激烈的階級、民族衝突與社會矛盾中關漢卿用自己手中的筆描繪着自己感受到的一切。

關漢卿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在其存世的80年間寫出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至今仍然具有非常強烈的藝術價值和生命力,其最著名的當屬人盡皆知的《竇娥冤》。作為偉大的戲曲家,關漢卿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國內至少有100多種不同的戲劇形式,1500多個劇團在演出關漢卿的作品,關漢卿的元曲更是被翻譯成為日、德、法、英等多種文字,被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外國人稱關漢卿是“東方的莎士比亞”。關漢卿的元曲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塊瑰寶。

關漢卿和莎士比亞

關漢卿與莎士比亞貢獻相似:關漢卿是中國的戲劇家,生活在金末元初,大約1220-1300年間,其作品關注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特別是底層人民的生活,可以稱為是現實主義的作品,關漢卿的作品可以超越時代的侷限,在任何年代都具有現實意義,其作品被翻譯成為各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傳頌,關漢卿被外國人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畫像

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重要的作家、戲劇家和詩人,其作品也關注着英國當時的社會現實,早期作品比較明快,但是隨着英國社會社會矛盾的加劇,莎士比亞感受到了時代的脈搏,作品開始變得沉重鬱悶,寫出了著名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作品,被稱為戲劇史上的四大悲劇家之一。

關漢卿與莎士比亞的經歷相似:關漢卿與莎士比亞都是自己所在國家的文學巨匠,二人不僅僅是本國的同時也是蜚聲世界的戲劇家,同時又都以悲劇作品最著名,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最主要的是由於其所處的時代具有一定相似性,同時本人的經歷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關漢卿與莎士比亞都是出身社會的底層,唯一不同的是,關漢卿一生潦倒,而莎士比亞卻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上流社會的認可,並且也獲得了不菲的財富。所以莎士比亞的眼界要比關漢卿更加的廣闊,這也是其世界性的作品更多的緣故。

再一點兩者的相似之處是二人都同時擁有一個賢內助,關漢卿的妻子不僅僅是關漢卿幫關漢卿打理着家裏的一切更是關漢卿事業的幫手,關漢卿作品的第一個讀者和評論家。莎士比亞也擁有一個賢內助,幫助莎士比亞打理好家裏的一切,使得莎士比亞可以在外面沒有後顧之憂。

如果要為上面的敍述做一個總結,那就是關漢卿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是實至名歸的。


關漢卿拜月亭

關漢卿一生比較長,寫出了大量的膾炙人口的作品,《拜月亭》就是其中之一,《曲品》將《拜月亭》列為“神品”第二,僅次於《琵琶記》,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之一。其關目、語言向來受到歷代劇評家的讚美,有評論家給《拜月亭》作序稱“此記關目極好,説得好,曲亦好,真元人手筆也。首似散漫,終致奇絕。”

《拜月亭》封面

《拜月亭》講述了王尚書的妻女在戰亂中走散,而書生蔣世隆與其妹蔣瑞蓮也走散,王尚書之女王瑞蘭途中與窮書生蔣世隆相遇,並且與蔣世隆在逃難過程中互相照顧,互生情愫,結為夫妻。在一家客棧瑞蘭巧遇王尚書,王尚書不同意瑞蘭嫁與蔣世隆,強硬的拖走了瑞蘭,與其母還有蔣瑞蓮一同回京,丟下了處於重病之中的蔣世隆。後來蔣世隆中得新科狀元,已經貴為宰相的瑞蘭父親看中了新科狀元要將瑞蘭許配給他,新科狀元一口回絕,恰巧瑞蓮出現認出了新科狀元正是自己的哥哥,於是瑞蘭與蔣世隆夫妻團圓,而瑞蓮也與哥哥的拜把兄弟新科武狀元成婚,大家都皆大歡喜。

在《拜月亭》這部戲中,關漢卿抨擊了統治階級的鼠目寸光,謳歌了真摯的愛情,在這部作品中關漢卿將人物的內心刻畫的淋漓盡致,讓很多觀眾都大呼其描寫的精彩絕倫,至今這部戲還經常作為保留劇目在各地演出,穿越幾個世紀仍然散發出耀眼的藝術魅力。

關漢卿小令

關漢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一生寫了很多的戲劇作品,也寫了為數不少的小令,小令是宋詞衰落後民間出現的一種近似於詞的歌唱作品。關漢卿的小令也有很多非常的出名,抒發了自己的情志,抨擊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可以説是小令中的精品。

關漢卿畫像

“舊酒沒,新醅潑,老瓦甕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閒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閒快活。”

“南耕畝,東山卧,世態人情經歷多。閒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甚麼!”

以上是關漢卿的兩首表現閒適的小令,非常的清新自然,非常的有情調,第一首寫出了自己與社會底層人民的對飲,表現了自己不屑於與統治階級沆瀣一氣的氣節,同時也表現出了自己與社會底層人民的和諧共處,恬淡舒適的生活狀態。

第二首則廣為用典,“南耕畝”説的是陶淵明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閒適生活,“東山卧”則取典於晉代謝安隱居東山的典故,兩者都説明了自己不願意為了五斗米折腰的氣節,經歷過那麼多的事情,終於可以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究其原因,原來是自己愚蠢,那些統治階級賢良,用反語戲謔了自己,也體現出自己的氣節。

對於封建社會的讀書人來説,“出世”與“入世”的問題一直是一個哲學命題,關漢卿利用自己的小令表現出自己從“入世”到“出世”的過程,表明了自己不願意被庸俗的功名利祿所困擾的情懷,可以説這兩則小令是關漢卿的心聲。

關漢卿的小令還有很多,無不是關注社會,反映社會的作品,其中不乏流傳很廣的佳作,廣大的讀者不妨找來讀讀。

關漢卿不服老

關漢卿不服老指的是關漢卿的元曲《南呂·一枝花·不服老》,這是關漢卿的元曲散曲中比較有名的一首,淋漓盡致的展現了關漢卿的情懷與志向,表明了關漢卿在詞曲創作道路上堅定執着的走下去的決心與意志。這首元曲如行雲流水,氣勢磅礴的表現了自己願意做一粒“銅豌豆”的決心。

關漢卿畫像

《南呂·一枝花·不服老》寫作在元代,其時作者關漢卿已經到了中年,作為一個讀書人在古代最大的出路就是通過科考走上仕途,這是所有讀書人的出路,但是元代將人進行了嚴格的等級劃分,實行的是奴隸制,又取消了科考制度,使得讀書人沒有了出人頭地的出路。關漢卿處於第三等的漢人行列,又是讀書人,在元代“八娼九儒十丐”,就連娼妓也要比讀書人高人一等,正是出去對這種等級制度的憤懣,出於對統治階級的反抗,出於對於自己要走自己的路的堅定決心,關漢卿寫下了這首元曲《南呂·一枝花·不服老》決心要做“蒸不爛、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堅定的走自己的創作之路,要寫出更多的好作品的堅定決心。

關漢卿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大家,之所以可以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與其所處的時代,所處的地位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關漢卿的狂放無羈在這首元曲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作為一個堅強鬥士的決心與行動也表現的一覽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