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熟悉張三丰,是因為金庸先生的小説《倚天屠龍記》。通過小説和影視劇咱們知道,張三丰是武當派祖師爺,武功高強,是正道領袖。
正史記載,張三丰於公元1247年(南宋),出生在遼東懿州(今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他14歲考取文武狀元,18歲擔任博陵縣令,1280年辭官出家修道,他集各派絕學於一身,對抗元朝、打擊賊寇,在武林聲名顯赫,是武當派始祖、內家拳始祖、太極拳始祖、武學泰山北斗。
我們所瞭解的張三丰,都是他當道士之後的事情,那麼上山當道士之前,張三丰是幹什麼的呢?
張三丰作有《上天梯》一詞,這是他對自己尋求金丹之道經歷和修煉過程的自述。而這也成為我們瞭解張三丰出身、早年經歷和形象的依據。
詞作第一句“大元飄遠客,拂拂髯如戟”,前者説明張三丰雖然聞名明朝,但也曾生活在元朝。後者則是張三丰形象的形容,兩腮長有堅硬而茂密的鬍鬚。
《明史·方伎》記載:“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從史書可以知道,歷史上真實的張三丰比電視劇裏來的灑脱,本人不修邊幅。
《上天梯》有句“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棄官遊海嶽,辛苦尋丹秘”。從這一句就可以知道,張三丰在上山之前,還曾經是一位公務員。之所以後來成為了道士,就是為了苦苦追尋金丹大道。為此他拋棄世俗名利,棄官遊歷。
張三丰
又有“舍我亡親墓,鄉山留不得,別我中年婦,出門天始白,舍我丱角兒,掉頭離火宅。”這裏又有不少的信息披露出來,張三丰在上山之前,父母已經去世了。但是上山之前,也是娶了妻子,並且至少還有一個年紀幼小的孩子。
捨棄相度半生的妻子,拋卻年幼的孩兒,一心追求大道。這種做法你們認同嗎?雖然敬佩於張三丰追求“道”的毅力,但是又想想失去家中頂樑柱的婦女,失去父親的孩童,還是有些不認同張三丰此舉的。
張三丰
詞作中“別我中年婦”,其實也説明張三丰在上山之前已經年紀不小。我們都知道張三丰是元末明初道士,早在元朝上山之前就已經“中年”了,可是其行蹤還在明朝活躍,甚至有人曾在清朝也見過他的蹤跡。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至正十九年,張三丰偶然與沈萬三相遇。他指點沈萬三説他將來會有發配邊疆之禍,叮囑他“東西王氣正旺,今後我們會在西南相會”。
“本朝洪武二十六年,自言辭世,留頌而逝,民人楊軌山等置棺殮訖,監葬發視之,三豐復生,後入蜀見蜀王。”
張三丰神遊天外,肉身沒有氣息。弟子楊軌山以為羽化,置棺收殮,正好遇見張三丰神遊回來,於是死而復生。
張三丰
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多次為長生下詔,請張三丰入京相見。張三丰避而不見,後來更是為避朱元璋而外出雲遊。
永樂大帝時期,派出搜尋建文帝的胡廣偶然與張三丰相遇。報告給朱棣之後,朱棣也想找到張三丰,可惜他仍然避見。為了討好張三丰,朱棣甚至下令調集軍民工匠三十餘萬眾,經十年,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等龐大工程建築。
後世有筆記記張三丰“正統間猶在”,“天順末,或隱或現”。到清朝雍正年間,有汪夢九先生曾遇張三丰真人多示其教。
張三丰
從元到清,跨度之大,有人曾信誓旦旦的説張三丰活了200多歲,這是真的嗎?個人認為,活白餘歲尚可相信,兩百多歲就真的誇張了。雖然張三丰的確善於養生,也難以到這種程度。
我是青松,與我一起探索歷史真相,瞭解更多歷史人物。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我們一起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