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范蠡墓
西施和范蠡的愛情故事為民間廣為流傳,二人相識於國難當頭之時,雖然相愛卻必須為了國家隱忍,范蠡以“愛國”的名義將西施投入他人懷,西施則為愛情甘願做他人懷中的女子。相傳范蠡助勾踐滅了夫差之後,帶着西施歸隱而去,二人泛舟湖上,甚是甜蜜。
嚴寬、杜若溪飾演的范蠡、西施劇照
雖不知道範蠡和西施的結局是否如傳説那樣美好,但是人們卻願意以這樣的結局完美他們之間的愛情之路,遂現如今留下了很多關於范蠡與西施暢遊相伴一生的名跡。
有無錫的蠡園,這裏是以范蠡湖出名的,相傳范蠡和西施離開越國之後便四處遊歷,曾在此泛舟湖上,嬉笑言談,甚是歡樂,便為了紀念范蠡,以他的名字命名此湖,後人便以此湖建立園林。
而更有范蠡和西施最後合葬之説,在安徽渦陽處有一座范蠡和西施的合葬墓。據記載,范蠡最後在定陶定居,且有一個范蠡墓室在定陶;也有史載范蠡最後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回故鄉湖北華容,最後終老故鄉,遂此地也有一個范蠡墓,以上均合乎常情。
而在安徽渦陽的范蠡西施墓倒有點理不清頭緒,據當地人介紹,范蠡西施墓邊上曾是范蠡村,現在改名為李村,墓前曾有廟宇,裏面有范蠡西施塑像。而且范蠡和渦陽頗有淵源,渦陽為老子之鄉,范蠡為老子弟子的老師,且此地水陸交通方便,山青水綠適合生意往來也適合隱居,遂攜西施終老於此。
范蠡經商
范蠡是我國的商聖,在經商之道上很有見解,頗有才能,本是勾踐身邊的謀士,輔佐其雪恥復國,成為一大功臣,後識時務為俊傑,棄官從商,走上以財濟眾的道路,為後人瞻仰。
范蠡雕像
范蠡在經商上頗有自己的見解,也正是因為他擁有獨特的經濟頭腦使其成功賺取萬貫錢財。范蠡發現在買賣的過程中,因為沒有計量之物,很多時候不能做到公平買賣,於是便產生了製造一種可以計量的工具。一天回家途中,范蠡發現一位農夫打水的方式,一邊用木樁豎立在井邊,一根橫木綁在木樁頂端,橫木的另一頭則吊着木桶,另一邊綁着石塊,這樣一上一下,既方便又省力。
於是范蠡便回去仿造它做了一杆秤,利用吊盤、細繩和鵝卵石,還因此花了數個月思索出標記的東西,以此為計量單位,那便是使用天上的星宿,還為了避免貪利的商人缺斤少兩,加上“福、祿、壽”的計量單位,以此來告誡他們,於是這個秤便流傳至今。
且説糧食一直是最大的銷售市場,范蠡很好的掌握了糧食收穫的規律,根據每年的季節氣候來判斷產量,因此范蠡就在豐收之時大膽收進糧食,收進的糧食也不怕囤積,等待糧食價格上漲的時候就儘量拋售,也不怕沒有進貨機會。這樣一來范蠡不僅腰包大漲,也抑制了物價誇張浮動,使農民不被豐年和災年影響過大。
范蠡後代
范蠡為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商人,雖從小家貧但胸懷大志,後至越國立下大功,但不貪圖權勢,深有遠見,辭官離去,從此棄官從商,發揮其特長賺取萬貫家財,成為天下聞名的商人。
嚴寬飾演范蠡定妝照
范蠡雖天下聞名,但是卻一直沒有納入歷史名人之冊,想必和范蠡棄官從文有關係吧,當時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成功復國,在普天同慶之時,認識到功高蓋主的危險,便半夜逃跑了,本作為一名忠臣應誓死效力國家,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但范蠡為了保全自己而走,不被當時制度所接納。
再者當時的封建制度,重農抑商十分嚴峻,商人是一個地位非常低下的職業,范蠡棄官從商被那些文人所不齒,可見范蠡當時的果敢和決心之大。
現如今范蠡的後代改姓為“忻”,而今在浙江富陽一帶得知有范蠡的後代,而關於為何范蠡後代改姓“忻”他們也給出這樣的解釋。一是以字答義,“忻”字拆開來,便是“心”和“斤”,這便是心中有斤兩之意,代表着很會做生意的意思,也附和着范蠡因經商發家致富一説。二來范蠡起了隱居之意,便一人在屋內踱步思考,見院子裏子孫嬉笑惹惱毫無煩惱,便想起了“忻”字,古時候“忻”同欣,即希望家族欣欣向榮之意。
范蠡的故事
范蠡一生的政治抱負起于越國也終於越國,幫助勾踐滅了吳國成為一方霸主後,深知功高蓋主的危險便辭官而去。范蠡學識驚人,博覽羣書,學識廣泛,對經商之道很有見解,頗有遠見,卓爾不凡的經濟活動使范蠡家財萬貫。
洪堯飾演范蠡
范蠡一開始離開越國到了齊國之地,在這裏賺了他的第一桶金,逐漸名聲漸大,不凡的經濟頭腦被齊國人看中,便進宮當了為期三年的宰相。這次也依舊是范蠡主動提出辭職的,他深知一介布衣能官至宰相實屬不易,為免禍事便離去。
為避免政事,范蠡到了陶地定居(後人為紀念范蠡稱此地為定陶)。范蠡做生意主張掌握時機,把握現有資源,通過交換賺取利潤。
一次范蠡到一個鎮上經商,這裏有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後,留下的大湖,遂百姓於此居住,安居樂業。范蠡很快發現當地盛產核桃、野味等山貨,由其缺少食鹽、日用品等,范蠡由此發現商機,便高價收購當地山貨,經過分類等將這些山貨售往各地,而後再回購食鹽等物品賣到此地,一來一往,范蠡賺取了很多。
故這個行為吸引了更多商家像范蠡學習,帶動了此地的經濟發展,也帶動了該地百姓的供貨的積極性,漸漸的人們都變得富有起來。范蠡的生意經,不僅能使他自己變得富裕,也很好的帶動經濟發展,與民同富。
范蠡名言
范蠡為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本為楚國人,為實現抱負投奔越國。自幼貧困,但博學多才,從一個普通農民成功躍升為一代上將軍,最後成為擁有家財萬貫的商人,因而聞名天下,為現如今民間跪拜的“文財神”。
李光潔飾演的范蠡劇照
而范蠡的一些經濟之道,商業理念很是先進,就算放到如今不論是從商還是治國均有一定影響,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欣賞欣賞范蠡名言吧。
“貴出如糞土,賤入如珠璣。”
這句話是范蠡經商常用的理論,講的是當有些貨物的價格上漲的很高的時候,切記要對待它猶如糞土,毫不吝嗇的將其賣掉;反之,若價格下跌的多的時候,要待它如珠寶似的,大膽的買進。
范蠡很是看中物品的價格變動,正如它看見竹子和蘆葦很便宜無人購買,他便以極低的價格將這些全買下來,然後製成掃帚或蘆葦蓆等物再以適當的價格賣給百姓,從中獲取利潤,這也是范蠡的生財之道。
“夏則資皮,冬則資紗,旱則資船,水則資車。”
這句話的意思是商人要有看準商機的雙眼,要準備早於人們需要的東西,正如夏天非常炎熱的時候就要準備冬天的商品,在冬天冰雪寒冷時就要準備夏天之物。就算是大旱天時也要準備發生水災時所需的船隻,水災時要買車輛避免旱災的出現。
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説的防患於未然,商人永遠要先掌握商機,要在出現這個市場之前就先準備好,那才是生財之道。
范蠡經商之道
范蠡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名士,為春秋末期的著名人物,不僅是因為他在勾踐身邊數十年輔助他雪恥復國,更可貴的是范蠡懂得及時退出時政,離開朝政務農經商,為商業發展做出傑出的貢獻,成為民間的“文財神”,為後人瞻仰。
范蠡雕像
要説范蠡經商的路途中曾幾度成為富商,而且為人慷慨大方,錢財乃散盡去支助貧窮的遠房親戚或者困苦的兄弟百姓。他能成為商聖是因為他有着自己一套的商業理論和先進的經濟思想。
第一個是范蠡認為要任用賢人且要掌握當下的商品行情,把握好時機,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加上季節的判定,提供市場最需要的東西。千萬不可讓消費者等待你的貨物,這樣永遠慢市場一步,要準備他人想不到的東西,佔領市場的最高點。
第二個是要懂得掌握“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規律,可以將當下不需要的東西低價收購,再進行加工,成為消費者需要的物品,可謂是低成本製作,又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第三個便是范蠡十分重視的一點,要講究誠信買賣,范蠡追求的是薄利多銷而非暴利買賣,平價的市場才能一直吸引消費者。而且一定要注重物品的質量問題,不可存在僥倖心理,建立消費者對自己貨物的信任度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點則是要因地制宜,選擇良好的商業地點,正如范蠡最後選擇了定陶,這樣一個貨物流通四通八達之地,很好的發展了各方面的經營。
第五點范蠡不怕艱辛,帶動家人一起奮鬥,還將所得財物分給很多需要幫助的家人和百姓,是為當時的慈善家,有良好的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