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之戰,是爆發於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場戰役,由東魏的實際掌權者高歡對西魏單方面發動的進攻。公元546年,高歡率領着十餘萬大軍,想要圍攻當時由西魏佔據的玉璧。
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以後,東魏的勢力遠遠超出西魏,更別説高歡這一次傾山東十萬餘大軍,想要和西魏爭奪玉璧。
而西魏在公元543年的邙山之戰中足足損失了六萬餘大軍,剛剛過去三年,東魏又發動玉璧之戰,正常的結果應該是西魏慘敗,東魏奪走玉璧城才對,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強盛的東魏並沒有如預期般那樣取得勝利,反而是一直以來處於弱勢地位的西魏取得了勝利,並順利扭轉最初“東強西弱”的局面,這是為什麼呢?
一、玉璧憑什麼成為東西魏都爭奪的香餑餑?
玉璧城位於山西省稷山縣,處於汾河南岸,地理位置十分獨特。
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大致上東西魏以黃河作為分界線,而玉璧城是在黃河以東,按理説這個地方應該是由東魏把控的,但是偏偏事實是西魏在掌握這個地方。
玉璧城如果形象地説起來就像是一枚西魏亂入到東魏領土上的釘子,所以東魏的高歡又怎麼能忍受自己掌控的領土範圍之內扎進了一枚別國的釘子呢?但是玉璧城是一個固定的場所,他又不可能自己長腿跑去西魏的邊界,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趕走西魏駐守在玉璧城的人,然後收歸己有。
玉璧城地理位置的獨特之處還體現在它在軍事上的戰略位置。
玉璧城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被放在高處的盒子。玉壁城位於汾水南岸的高垣,城下瀕臨汾河,而除了面臨汾河的那一面,其餘東、西、北三個方向都是深溝巨壑,就是這樣突兀的地勢使得玉璧城成為了一座險峻的城池,而在當時這樣易守難攻的地方歷來也都是兵家必爭的地方。
玉璧城位於汾水南岸,而汾水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東魏的人想要到達到達黃河的渡口就必須要經過玉璧,所以對於東魏來説,拿下玉璧不僅僅只是拔出一個在自己領土範圍內的一顆釘子,也是為了更加暢通地去黃河渡口;
而對於西魏來説,在東魏領土上守衞這一城池難度是非常大的,但是考慮到玉璧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的位置,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西魏當然也不願意輕易將這座城拱手讓人,這就有了玉璧之戰。
二、玉璧之戰,強盛的東魏為什麼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
1、韋孝寬鎮守玉璧
其實東魏早在542年的時候就曾經嘗試過進攻玉璧,當時鎮守玉璧的是西魏的王思政。
王思政鎮守玉璧的時候,認為玉璧地處險要,所以向西魏請求在那裏修築城池,直到高歡來攻打玉璧,王思政因為修建了城池使得原本就難以進攻的玉璧城更是固若金湯,高歡沒有辦法,最終選擇退兵。
《北史》記載:“思政以玉壁地險要,請築城。即自營度,移鎮之。管汾晉並三州諸軍事、幷州刺史、行台如故,仍鎮玉壁。八年,東魏來寇,思政守禦有備,敵人晝夜攻圍,卒不能克,乃收軍還。”
公元546年,韋孝寬以被王思政舉薦為幷州刺史,前去鎮守玉璧。韋孝寬這個人,早在北魏時期就曾多次因為立了戰功而升遷,後來一直都在宇文泰麾下,很受重用,總之是一個非常有軍事才能的人。
高歡達到玉璧之後,先是打算讓部下在城南筑起有足夠高度的土丘,然後來一個居高臨下破城而入。而韋孝寬對高歡的這種行為是不予理睬,同時將城內的兩座高樓連接到一起,派士兵日夜密切防守。
高歡見韋孝寬的反應一點不激烈,看起來還淡定地很,又對他説,你們把樓縛得這麼高,我還是有辦法穿城降服你們。一面説着一面繼續讓東魏的士兵加快進城,除了在城南筑土丘外還挖地道,然後又在城北築土山,一直為攻城做打算。
但是高歡有張良計,韋孝寬也有過牆梯。
韋孝寬面對高歡的一系列操作,又讓自己的部下在玉璧城裏挖掘塹壕,然後在地道里儲備大量的糧草,這樣等到東魏的將士通過地道的時候就會有兩種死法,一是被駐守在玉璧城裏的西魏守軍擒殺,而是被西魏守軍燒死。
高歡見一計不成,又心生一計,讓部下製造尖鋭的戰車,用來摧毀一切想要摧毀的東西,西魏的韋孝寬針對東魏製造出來的戰車,也派人趕造巨縵,用來阻攔高歡戰車。
這下高歡的計謀又打了水漂,於是他廢物利用,又將松竿綁在戰車上,然後澆上助燃液體,點着火,打算火攻玉璧城,但是韋孝寬又命人做好鐵鈎,按上利刃,只要火杆以來,馬上就斬斷它,讓火蔓延不開來。
就這樣,總是高歡想盡了一切辦法,韋孝寬總有辦法化解,整的高歡焦頭爛額。
高歡見攻不下玉璧城,就派人去招降韋孝寬,可惜韋孝寬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不願意對東魏投降,接着東魏又使了一出離間計,想要讓城中的其他士兵反水,但是也沒有成功。
高歡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將韋孝寬的侄子綁到城下,以此來威脅韋孝寬,想着這下你總該投降了吧,但是韋孝寬反而卻被高歡的這種行為刺激的更加生氣,有城在人在,城毀人亡的氣勢在裏面。
最終,鎮守玉璧城的韋孝寬憑着聰慧的軍事才能以及堅韌不拔的意志,成功耗得東魏將士損失慘重,高歡本人也因為長時間憂慮而傷了身體。
如果換一個人來鎮守玉璧,不見得就能做的比他更好。
所以説,寧願爭鬥到底也不願意對東魏投降的韋孝寬才是西魏能夠繼續堅守玉璧城的先決條件。因為如果遇到那種沒有頭腦的將領,即便玉璧城再多易守難攻,也會輕易把它拱手讓人。
2、玉璧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
西魏的韋孝寬之所以能夠堅守玉璧,和它獨特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
我前面也説了,玉璧城因為位於汾水南岸的高垣,所以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被放在高處的盒子,城下瀕臨汾河,而除了面臨汾河的南面,其餘東、西、北三個方向都是深溝巨壑。
就是這樣突兀的地勢使得玉璧城成為了一座險峻的城池,而在當時這樣易守難攻的地方歷來也都是兵家必爭的地方。
所以高歡在制定攻城策略的時候才會一直處於被動地位,就因為玉璧城位於高處,三面都是深溝巨壑,東魏將士不宜從這三面進攻,所以只能選擇在南面想盡一切辦法,不管是火攻也好還是挖地道也好,玉璧城都是站在不易被輕易攻擊的高度,固若金湯;
而韋孝寬也藉助這“身居高位”的天然屏障將自己的智慧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所以説,當易守難攻的玉璧城配合有勇有謀的韋孝寬時,原本易守難攻的玉璧城就變得更加固若金湯,曹歡帶領的十多萬東魏大軍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不能傷到西魏一兵一卒,反而會讓己方損失慘重。
五十多天過去了,玉璧城還是玉璧城,駐守玉璧城的還是西魏的將士,然而東魏卻在這段時間裏足足損失了十分之七的兵力,高歡想破了腦袋瓜也沒有攻下玉璧,反而又讓韋孝寬佔據了中山。
高歡本人也因為憤恨惱怒而病倒,最後萬般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退兵,兩個月之後,高歡鬱郁而死。
三、玉璧之戰,西魏又因何而扭轉“東強西弱”的局勢?
再回到最初的話題,為什麼説玉璧之戰西魏成功扭轉了“東強西弱”的局勢。
我前面也説了,東西魏雖然是由北魏分裂出來的,但是在政權建立之初軍事力量並不對等,東魏的力量一直是強於西魏的,所以當時就形成了東強西弱的局面。
但是玉璧之戰後,東魏元氣大傷,高歡更是在兩個月鬱郁而死,這個時候東魏和西魏由原本的東強西弱轉變為相對實力均等;
高歡死後,繼任者高澄上位,高澄沒過多久又被家奴所殺,於是他的弟弟高洋上位,建立北齊,可沒過幾年高洋就開始不理朝政沉迷酒色。
與此同時,西魏的宇文覺也在堂兄宇文護的擁護下取代西魏建立北周政權。
接下來北齊幾個上位的皇帝也大多都是歪瓜裂棗,政權更迭,國家十分不穩定,而北周則藉此機會充實自身,迅速增強國力,最終不僅改變了東強西弱的局面,還成功滅掉北齊的政權,一統北方。
總結:
玉璧之戰,一直以來勢力強大遠勝於西魏的東魏為什麼沒有取得勝利甚至還死傷慘重,而西魏又因何扭轉“東強西弱”的局面?
我認為原因是因為西魏派了一個有勇有謀的韋孝寬鎮守玉璧,他能最大化的利用玉璧易守難攻的獨特地理位置,見招拆招,整的高歡毫無招架之力,在玉璧之戰中讓東魏兵力損失慘重,大大挫傷了東魏的勢力。
接着隨着高歡的去世,繼任者又幾乎沒有什麼大作為,已經取代西魏的北周最終“翻身農奴把歌唱”,一鼓作氣滅掉北齊,實現了北方的統一。
參考書籍:
《北史》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