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當今社會,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這又加劇了很多父母的焦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內在的邏輯是什麼呢?
筆者認為,這一現象是基於一個最基本的理論:對確定性目標的無限追求。對於這句話如何解釋呢?
比如一個孩子成績好的話,可以上985、211學校,從概率上算,這些學校的畢業生要比其他一般大學的畢業生髮展好得多。筆者在北京,去很多公司看過,也和一些大公司的人事談過,只要一些好的公司,尤其是IT、互聯網以及金融公司等等,都要求是985院校畢業的,如果你不是這些學校畢業的,那隻能去比較差的公司了,無論是從經濟利益和鍛鍊的角度,都不能與大公司同日而語。
正因為如此,希望孩子考上一個好大學成為父母需要直接考慮和麪對的問題。而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都是選拔性考試,這種考試的本質是比較性的、排他性的,好學校每年只招那麼多人,別人分數比你高,別人上的概率就大。
根據科學研究,競爭會產生焦慮,尤其是處於競爭劣勢的一方。筆者當年在安徽一個鎮上非常普通的中學讀書,每年的升學率特別低,只有百分之幾,和那些重點中學沒法比,這自然就引起了焦慮,我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那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並不像現在這麼重視,自己對考大學的願望也不像現在的孩子那麼強烈,只要有空就喜歡看武俠小説,那時的武俠小説也不多,主要就是金庸、古龍和梁羽生的,不過我最喜歡看的還是金庸的小説。射鵰是我看的最多的一個,因為從郭靖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我發現他有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
那就是郭靖總認為自己很笨,基於這種認識,他認為只有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才會達到目標。原文是:他學武的法門,向來便是“人家練一朝,我就練十天”,當下專心致志的只是練習掌法。
從心理上看,這是屬於一種進取性的心理暗示,也就是用努力來彌補智力的差距,屬於典型的笨鳥先飛型,正是基於心理暗示,郭靖終於成為一代高手。而能讀懂這種心理暗示的人,都屬於大智若愚的類型。
所以社會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經常被誇非常聰明的孩子,往往後來一事無成,而被稱為資質很一般的人,往往成就很大。
網上流傳着兩份名單,第一份是狀元名單: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雲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劉春霖。第二份是落榜者名單:李漁、洪昇、顧炎武、金聖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哪份名單上你認識的人多一些?
結果一些落榜生的成就遠遠超過狀元。這些落榜生後來成來大人物基本都是大智若愚型的。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自認為很聰明的人往往是比較笨的人,他往往認為這個也行那個也行,而實際上什麼也不行,而自認為比較笨的人往往是比較聰明的人。因為自認為笨的人總有努力的動力,而自認為聰明的人總有不努力的理由。
努力就可以發揮人的潛能,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實際上很多事情只要努力都可以達成,因為對很多事情的努力還沒有達到拼智商的高度,其中99%的事情都可以通過努力達到。我想只要一個人努力到拼天分的程度,其想不成功也難。
所以筆者有一個看法:永遠不要不停地誇一個孩子聰明,因為這會在不知不覺間毀了他。要想使一個孩子有成就,就要給他必須努力的心理暗示。
天擇是作者的筆名,他原為華東某野戰部隊軍官,裝備工程學本科畢業,作戰指揮學研究生畢業,曾在野戰部隊師級、軍級單位工作,後調入國防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對歷史和哲學頗有研究,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