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港口機械與自動控制專業大二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正在進行場橋實操。(圖片來源:教育部)
作者:曾天山,系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職業教育有着漫長的過去,起源於人類生產生活的需要,發端於言傳身教的學徒制,但學校職業教育卻只有短暫的歷史,在大機器生產的推動下形成了集體教學的學校制。新中國職業教育經歷了規模從小到大、層次從低到高、參與從少到多、能力由弱變強、貢獻由微到著的發展歷程,從中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經驗,對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啓示。
職業教育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開啓了以工業化為主要標誌的社會主義建設,對各級各類人才提出了緊迫的需求,為培養千萬技能人才和億萬勞動者為主的職業教育開闢了廣闊的天地。
職業教育在改革中發展、在曲折中奮進:教育規模從小到大,學校數從最初的幾千所發展到上萬所(其中,中職10300所、高職1418所、職教本科15所),學生總數從最初的百萬人規模發展到世界第一(2700多萬人,2019年),普職比例大體相當。
辦學層次從低到高,從初期的中等專業教育、技工教育、農業中學(職業中學)相結合的中等職業教育制度,到改革開放後普通高中轉型的職業高中、上世紀90年代的高職、新時代的職教本科,教育重心逐步上移,形成了中高職銜接的梯形教育結構。
社會參與從少到多,從政府辦到企業辦、社會辦,形成學校、企業和社會三元職教體系。辦學能力由弱變強,由百人弱校發展到萬人大校,通過示範骨幹學校建設,以及高職“雙高”計劃,湧現出一批國家級職教名校,推動魯班工坊走出國門,贏得國際聲譽。
社會貢獻由小到大,職業教育為人的成長築基,中職畢業生就業率保持95%以上,高職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提供了新增勞動力的70%,培訓了億萬勞動者,為經濟升級鋪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脱貧攻堅助力,職業教育真正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脱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詮釋着“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
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經驗
70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經歷了從初創到成熟的歷史征程,經歷了發軔期、確立期、完善期和內涵發展期四個階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總體上看,職業教育發展理念從“小職教”走向“大職教觀”,職業教育體系結構從“分層”走向“分類”,職業教育發展方式從“管理”走向“治理”,校企合作方式從“學徒制”走向“現代學徒制”。
職業教育既是國計也是民生,必須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職業教育的社會性最強,是跨界共建的教育類型,必須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放辦學的體制機制;
職業教育是不同於普通教育的一種類型教育,必須形成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職教體系;
職業教育是“從做中學”的教育,必須形成德技並修、工學結合、手腦並用的育人模式;
職業教育更依賴“名師出高徒”,必須建設理實兼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職業教育對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規範的反應最為靈敏,必須把信息技術創新應用作為賦能職業教育的關鍵基礎和戰略支撐,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開展虛擬仿真教學,促進教學模式改革;
職業教育是德技雙馨的教育,既要立德樹人,又要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必須實行書證融通的評價體系;
職業教育是技術教育,專業點多面廣,比普通教育更為複雜,必須加強基於數據和案例的研究,依靠智庫科學決策,依賴教研提升教育質量;
職業教育是標準化服務產業,必須將標準化建設作為統領職業教育發展的突破口,通過辦學標準、專業標準、課程標準、雙師型教師標準、大賽示範、教學成果獎激勵、水平評估等措施形成統一規範;
職業教育是技術教育,技術標準和技能人才培養最具國際流通性,跨境培養和全球就業是職教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國家的必由之路,必須互學互鑑,共建共享。
帶來了深刻的發展啓示
職業教育是一項重要的生產要素和工業的核心資源,它不僅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而且還通過對勞動對象和勞動手段的改造推動着生產力的發展,必須探索規律遵循規律科學發展。
工業化水平帶動職業教育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是大工業革命的產物,培養大批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是大機器生產的要求,無工不富,沒有工業化就沒有城鎮化,世界強國都是工業化國家,也都是職業教育強國,奉行“技術立國”政策,把製造業作為立國之本、財富之源,把技能人才作為寶貴資源,一國或地區的工業化水平與職業教育發展水平成正比。
我國現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製造大國,但工業大而不強,總體尚處於工業化中後期,有的地方甚至處於工業化前期,技工荒、高技能人才短缺影響了工業化進程,必須提升職業教育國家戰略地位。
職業教育本質上是技術教育,技術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從手工藝到工業化、電氣化、信息化的進程中,幾乎所有職業都和技術進步有關,技術革新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淘汰舊工種舊技能,帶來技能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進而促進職業教育的轉型升級發展,這就要求新時代的職業教育必須追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規範及時更新專業、教材和教法。
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一個顯著的特點是與地方經濟密切相關,為區域經濟服務最直接,抓經濟就得抓職教,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經濟高質量發展就得抓高水平的職教,抓高水平的職教就是抓經濟高質量發展。
人均GDP綜合代表了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總體上人均GDP與職業教育呈正比關係,中西部地區人均GDP低,對職業教育的供需不足,適合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和勞動力培訓;東部沿海地區人均GDP較高,適合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並重層次;中心城市人均GDP高,適合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為主的層次。
工業先驅地區,由於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在新技術革新來臨時,轉型緩慢甚至失敗,而後發地區則可以利用國家指導的方式,實現跨越發展。
教育發展水平影響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其他教育類型和層次的影響,九年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整體抬高職業教育發展底部,讓初等職業教育成為歷史,高等教育在精英化、大眾化、普及化三個不同階段對職業教育產生不同的拉力,精英化階段導致一部分升學無望的普通高中轉為職業高中,大眾化、普及化階段又可能把職業高中轉為綜合高中,上移職業教育的發展重心。以學術教育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直接影響職業教育的生源。
開放化水平影響職業教育發展,跨界開放式職業教育的最大特點,世界上有職業證書的國家就有100多個,顯示出職業教育必須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形成四位一體(學校 政府 企業 行業)開放合作的職業教育體系:
教育經濟回報週期長,需要政府進行基礎性戰略投入,為社會大眾提供公共產品服務;
技能價值大於資本,為適應高速工業化對工匠和熟練技師的要求,需要開設職業教育體系,如德國最早實施義務教育,早在1821年就開設了柏林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慕尼黑工業大學,變經驗積累為系統的基礎科學 技藝,再如創造了小國大工業奇蹟的瑞典,複製德國經驗,在歐洲第二個普及義務教育,看重職業教育,建立技術學院,發展普通、商業和工業高中(後合併為綜合高中,提供不同的科目),畢業生成為品牌公司的創始人(如SKE軸承科技、沃爾沃汽車創始人均畢業於技工學校或技術學院),培養了大批廉價的知識勞工,很好地承接了技術擴散;
書證並重,職業教育既不能普教化,也不能技能化,要育訓結合,直接面向經濟建設第一線,引入企業標準,職業技能證書。
展望未來,“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正成為新的時代風尚。現代職業教育要圍繞“進口暢、出口旺、技能強、用得上”的各個關鍵環節,培育數以億計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支撐“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建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來源:人民政協報教育在線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