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名將馬援字文淵 馬援答孟冀之賀
馬援字文淵
馬援字文淵,後人稱之為馬文淵的比較多,馬援從小的時候家境並不是很好的,上面還有哥哥,當時叫馬援讀書好出人頭地,但是馬援從小的志向是能夠征戰沙場不喜歡文章之類的,所以想要一心出去闖天下,但是不巧的是剛要走的時候哥哥卻去世了,之後為了支撐家人還是留了下來。
馬援石像
之後就是機緣巧合了,受到了隗囂的賞識,之後被任命為綏德將軍,之後征戰為了劉秀的天下是出了很大的力的,所以馬援也是東漢的開國將軍,功勞是比較大的。但是馬援這個人是剛正不阿的,不喜歡阿諛奉承的小人。
所以在朝廷中是比較特殊的存在的,如果在朝廷中不能夠隨波逐流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馬援的一生大部分還是在軍旅中度過的,但是他的志願也是能夠戰死沙場精忠報國的。有關馬援不喜歡阿諛奉承的小人還是是有很多的典故的,有一次馬援征戰班師回朝的時候,在迎接他回來的人羣中有很多的想巴結他的人,有些還是馬援之前認識的舊友,看見自己已經今非昔比了,想要來撈點好處。
其中有一個人叫做孟冀,是一個善於弄權的人也在歡迎他的人羣中,之後馬援發現了他對他説,你現在這樣恭維我不就是和其他人一樣了嗎?我現在只是有一點功勞而已,即使能夠巴結到我,我的功勳能夠延長到什麼時候呢?之後馬援向孟冀詢問自己能夠長期保持功勳的方法,當時孟冀是沒有回答出來的,但是馬援卻告訴孟冀,只有自己能夠不斷地為國效力征戰沙場,這樣自己的功勳才能夠長期的保持下去。孟冀之後就説想要有一世功勳的人只有像馬援這樣的人才能夠成功。
馬援答孟冀之賀
馬援答孟冀之賀選自於《後漢書·馬援傳》,從這篇馬援答孟冀之賀中,便可看出馬援的優良品格。基於馬援的生平貢獻和人格魅力,後世對馬援有着很高的評價。馬援作為東漢開國功臣,他大半生都在戰事中度過的。馬援在朝為官時,沒有一個人支持舉薦他,全靠馬援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公忠為國。即使馬援後來身居高職,也從不結黨拉派。
馬援畫像
當初馬援率軍凱旋而歸時,許多好朋友都到城門口去迎接他。平陵人孟翼是一個智謀雙全的人,看到馬援歸來後,便站在席位上恭賀馬援凱旋而歸。馬援到來後,對大家説,自己以為在座的都是一些智謀之人,沒想到都和普通之人一樣。當年伏波將軍路博德開設了7個郡縣,才被陛下封賞了數百户。如今自己功勞微小,陛下卻封賞大縣市,如果一心痴迷於功勞之中,那麼就無法專心建功立業了。孟翼聽完馬援一席之話後,非常羞愧。
馬援繼續説,雖然現在將越南平定了,但是匈奴、烏桓仍在騷擾北部邊境,為了保障漢朝領土的安定,自己還想前去討伐匈奴和烏桓。身為男子漢,就應該保家衞國,為邊疆事業獻身。如果只是一味地躺在牀上,讓老婆孩子陪在身旁,那麼身為堂堂大丈夫有什麼用呢?孟翼聽完馬援的話後,感慨萬分,孟翼認為剛烈之人就應該向馬援學習,只有樹立大理想,才能踏上成功之路。
馬援墓
馬援是西漢末年的著名愛國將領,也是西漢的開國元帥之一。在我國的歷史上擁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馬援墓位於現在的陝西省,馬援墓的具體位置在寶雞市扶風縣城,馬援墓由於地處關鎮伏波村西。
馬援墓
所以從地理位置來看,相對偏遠,所以沒有太多的人士前來拜訪,甚至還有不少的朋友甚至不太知道馬援墓具體在何方。只是在近年來,由於陝西省非常重視對所轄歷史文物的宣傳和推廣。所以,讓更多的朋友對馬援墓的情況有了一些相關的瞭解。
從外觀上看,馬援墓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在外形和佔地面積上與普通的墓碑非常相似,只有走近前,才能夠看到上面撰刻的“馬援墓”字樣。雖然馬援墓沒有體現現古人的豪華,但是馬援本人在中國的歷史上可謂是一個非常有名的英雄這豪傑,它在中國歷史上所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視,堪稱是我們歷史的一代名人和偉人。
馬援墓的存在,可以説在某種程度上提示着我們後人一定要銘記歷史,馬援墓的存在也間接的提示着我們有太多的古文化值得後人去珍惜,特別是這些古人的事蹟更是值得我們大家牢記和歌頌。馬援墓這些古蹟的存在也證實了我國曆史中曾出現過各類的英雄人物。所以,重視和緬懷這些古人是我們對歷史的最大尊重和對古人的最好的敬意。讓我們大家共同的記住歷史,記住馬援墓。
馬援名言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所熟知的幾個成語,都是馬援留下來的名言。比如“聚米為山”、“馬革裹屍”、“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等等都是馬援名言。馬援不但是東漢名將,而且他還是輔助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中興大業的大功臣。馬援出生在一個貧寒之家,少有大志的馬援曾經想放棄學業前去邊疆開墾謀生。馬援出發前,他的大哥因病去世了,馬援為了給哥哥服喪而留在了家中。
馬援畫像
後來王莽當政,馬援前往邊區開墾荒地,在馬援辛勤勞作下,他擁有了數千頭馬、牛、羊。但是,胸懷大志的馬援並不知足,馬援常常説: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身為一個男子漢大丈夫,在面對窮苦生活時,應該越窮越有勇氣,越老越該強壯。雖然馬援在家鄉成為了一個有錢人,但是馬援不願意做個守財奴,他把賺來的錢都分給了兄弟和相鄰,自己依然身着舊衣褲在田間勞作。
後來,馬援投到東漢光武帝劉秀門下,為劉秀平定羣雄出謀劃策。馬援南征越南,凱旋而歸時,很多親朋好友都前來祝賀他。但是報國心切的馬援考慮到匈奴仍在邊境擾亂,於是馬援再次向光武帝請求出徵。馬援臨行前説到:“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牀活在兒女手中?”這句話也是馬援名言之一,為後人廣為傳唱。
馬援 馬英九
馬援馬英九除了有共同的姓氏之外,馬援馬英九還是氏族關係。馬英九曾多次提到,自己是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管理着《湖田馬氏五修族譜》和《湖田馬氏六修族譜》馬大洋先生説,馬援被拜為伏波將軍之後,馬援的後人幾乎遍佈全國各地。如今在湘潭的湖田馬氏,就是馬援後人。
馬英九
從族譜來看,馬英九果真是馬援的後人,不過説到馬援馬英九的關係,還需要從戰國時期開始説起。馬英九的老祖宗是趙國名將趙奢,由此可見,馬英九的老祖宗是趙姓,而非馬姓。趙奢曾經率領趙國軍隊打敗了秦國軍隊,因為功績卓越,於是趙王給趙奢賜封號——馬服君。從這時起,馬英九的祖上便開始改為馬姓。馬英九的祖先馬援一生戰爭南北,後來在陝西省茂陵縣落户。
馬援有一個兒子名叫馬拔,字扶風,因為馬援一家對漢朝做了很大的貢獻,於是當地一個村子便被命名為扶風畢公村。馬英九曾説,自己的祖籍是在陝西扶風,由此可見,這一説法是正確的。公元1335年,馬家一族遷往江西,後來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紅巾軍。在朱元璋的派遣下,馬家祖先從江西追殺陳友諒到湖南。最終,馬援後人在湖南落地。馬援後人的祖籍遍佈大江南北,從河北到陝西,再從陝西到江西,最後再從江西到湖南。正如馬大洋所説,馬援的後人遍佈全國各地,而馬英九也是其中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