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七殺碑 張獻忠寶藏真的存在嗎
張獻忠這個名字,始終和兩個關鍵詞分不開,一是寶藏,二是殺人。關於張獻忠殺人,雖然清朝的史書以及當時的野史都有記載,但是仍有爭議不斷,沒有十分確切的定論。明末清初,張獻忠入四川,為了説明殺人是上天的旨意,製造了張獻忠七殺碑的“聖嵛碑”。
七殺碑資料圖片
據説,清軍打敗張獻忠後,士兵在王宮廢墟中發現了一塊“聖嵛碑”。在這些“聖嵛碑”上刻着醒目的碑文:“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這是大順二年的落款,也被作為張獻忠在四川殺人的有力證據。張獻忠殘酷殺人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摧毀了四川的經濟與文化,扼殺了中國文明的傳承者,這是一種空前的、滅絕人性的迫害行徑。
自古農民起義軍的軍紀都會經歷一個由好轉壞的過程,到後期都會出現亂殺無辜的現象,只是殺的程度不同。張獻忠作為義軍的首領,其殺人數量和手段比之前代有過之而無不及,被後世冠以“殺人惡魔”的稱號。
儘管在當代,有不少學者主張,四川人口減半的禍首是清軍而非張獻忠,張獻忠七殺碑是後人偽造的,但張獻忠曾在四川肆意殺人的事實是無人可以否認的,只是殺人數量的區別罷了。張獻忠屠川不僅有清朝官方史書的記載,也有當時的讀書人的野史可循,更有外國傳教士的資料作證,要翻案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殺人魔王張獻忠
我國古代的“人吃人”事件經常發生。關於吃人的原因,有的是為了充飢,強者食弱者;有的是為了別的原因,人與人之間產生了互食的現象。按照世俗的約定,人吃動物的肉,能説得過去,但是人吃人的肉,就有些慘無人道了。在古代,大規模吃人的事件經常發生在大饑荒的時候,這時候由於糧食匱乏,百姓常常易子而食;也可能發生在戰亂時期,掌握生殺大權的人往往為了充飢以外的原因將人吃掉,唐末的黃巢和明末的張獻忠就是這其中典型的代表。
張獻忠和他的大西軍
在四川,一直流傳着“殺人魔王張獻忠,張獻忠吃人”的説法,主要因為張獻忠當時就活動在蜀中一帶,甚至變態地大肆屠殺百姓。據説張獻忠竟然把屠殺百姓當成了一種樂趣,不但殺掉,還要吃掉。
崇禎七年,張獻忠的軍隊由楚入蜀,攻陷夔府、劍州,接着又開始屠殺巴州、通江等地。1635年,張獻忠率軍屠戮安徽鳳陽,直至四川瀘州城,見人就殺,似乎就是衝着殺人而來,對於不同的對象,採用的殺人方法也不盡相同。
當時,張獻忠的軍隊只要攻破一座城池,都會將大量的婦女、少女充當營妓,多餘的則統統殺掉。當兵敗之時,由於部隊缺乏糧食,士兵們飢餓難耐,張獻忠的殘暴手段達到了難以想象的程度,竟然殺掉婦女進行醃漬,以便餵養士兵和馬。一句話,這就是我國曆史上的殺人魔王張獻忠,張獻忠吃人的行為,給四川人民的心中印下了永遠也抹不掉的傷痕。
張獻忠其人與其殺人
明末張獻忠是一個可以和李自成相提並論的人物,兩人同為農民革命起義軍的領袖人物,都在不同程度上打擾百姓,但是張獻忠其人與其殺人給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更為深重。自從張獻忠入川以來,殺害的無辜人羣達40萬人,這就完全能給他戴上“千古罪人”的稱號。
張獻忠的士兵
張獻忠是個殺人魔王,眾人皆知,把不幸的四川人殺得血流成河。在這裏,有人會提出疑問,大家可能會覺得四川人這麼多,怎麼會説讓張獻忠殺完了呢?對於現在的四川居民人數來看,確實不少,但並不完全是當時的原住居民,許多都是外來移民。據正史記載,張獻忠的部隊好吃人肉,不帶糧食,這也正好驗證了張獻忠吃人的民間傳聞。另一方面,張獻忠屠成都城也是四川人民的一部血淚史,儘管他曾經答應義子不屠城,但是心中的屠城火焰一直燃燒着,最後還是屠城了。
對於張獻忠其人與其殺人的關係,只能説性格決定其行為。這可能與張獻忠小時候受到四川人的欺負有關,也可能與張獻忠初次當兵時的牛馬經歷有關,雖然都是世人的猜測,但是也從側面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張獻忠殺人是不具備正當的理由的。或許是興之所至,也或許是為了掩蓋內心的恐懼。且不管張獻忠殺人的理由是什麼,都説明他的內心不夠強大,只能靠殺人來證明自己的威嚴。另外,他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是一個不可更改的事實。
張獻忠怎麼死的
張獻忠是一個殺人魔頭,人們對他的殺人行徑十分關注,一方面是為了討伐他的罪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揭開歷史的真面目。那麼,張獻忠怎麼死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歷史上有許多種説法,但唯一的共同點都是被人射死的,而這位射死張獻忠的人又是何許人也,何人如此勇猛?
射死張獻忠的雅步蘭畫像
事實上,張獻忠的死因,史書上有着相當詳細的描述,張獻忠是在鹽亭縣被雅布蘭一箭射死的。那麼,雅蘭布是誰呢?雅布蘭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的部下,也是鰲拜帳下的一個軍官。就品級而言,雅布蘭屬於中級軍官,並不是什麼顯赫的大將軍,但是他的身份不簡單,他與順治皇帝、豪格屬同輩,這也是他能夠成為御林軍官的原因之一。更為重要的是,雅步蘭擁有過人的技能,那就是善於射箭,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神射手,這才使得他有這個能力一箭射死張獻忠。
1646年10月,四川一片白色恐怖,張獻忠亂殺亂砍,民不聊生,甚至濫殺自己的營士,官兵們再也看不下去這麼惡毒的行徑,內訌由此開始,眾叛親離士兵越來越多。有一位守將劉進軍首先投降,並願意為豪格帶路,雅步蘭隨部前往。10月20日早上,清軍與張獻忠的殘餘部隊在鳳凰山展開對峙,還沒等張獻忠拔箭,雅步蘭早已射出利箭,直穿張獻忠的前胸,一代梟雄就此一命嗚呼。
張獻忠簡介
建立大西政權的張獻忠,在歷史上也算個人物。此人生前曾轟轟烈烈,死後卻沒能留下好名聲,各種因由,一時難以盡述,本文僅針對部分事件,做一個張獻忠簡介。張獻忠出生於陝西延安,如果不是天災人禍,估計他這輩子也就平平庸庸地過去了。
明永曆帝殉國處紀念碑
但是,歷史的潮流往往需要一個推動力,而將張獻忠推向歷史潮流的就是旱災。明崇禎末年,西北大地旱災、蟲災不斷,而官府賑災無力,於是引發了流民暴動。很快,流民暴動就像星星之火一樣發展到陝西全境。
而張獻忠,他本來的職業是捕快,也算半個公務員,但是不知道犯了什麼事被開除了。後來,年輕氣盛的張獻忠跑去當兵,這次不但差點丟了差事,還差點被砍了頭。如果張獻忠早生幾十年,那他就只能謝天謝地,感謝老天好不容易撿回了一條小命了。不過,這時的張獻忠決定走另一條路:造反。造反這事,要是放在以前,那可是風險極大的事兒,一個小老百姓能保命就不錯了,哪敢輕易造反?不過,在當時的西北大地,處處都是流民暴動,造反那是家常便飯,指不定還能混出個什麼名堂來。所以,張獻忠的選擇是識時務的。
有着野心的張獻忠,並沒有去哪個寨主手下當一名小兵,而是自己拉起了隊伍,當起了“大王”。陝西古稱“秦”,張獻忠就自封“秦王”。後來,他嫌秦王不夠威風,乾脆搬來龍椅,在四川做起了“大西國”的皇帝。然而,皇帝並不是那麼好做的。所謂樹大招風,張獻忠當皇帝沒多久,就被各方勢力圍堵。最終,大西國在清軍的進攻下陷入危局,曾經威風凜凜的張獻忠也被清軍射殺。不過,張獻忠雖死,他的部隊還有實力,在他死後仍堅持抗清十幾年,直到南明永曆帝被吳三桂殺死。張獻忠從一名小兵坐上皇帝的寶座,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亂世造英雄”這句話一點也沒錯。
張獻忠兒子
張獻忠的四大義子,在歷史上都很有名,史書上有專門的記載。至於張獻忠的親生兒子,史書的記載不多,但是可以斷定他是有兒子的,而且不止一個。
明朝邊軍畫像
關於張獻忠兒子的史料,可以找到的不是很多。有一篇野史這樣寫道,張獻忠酷愛殺人,連自己的兒子也不輕易放過。有一次,他的小兒子從堂前經過,張獻忠“喚而不應”,於是怒火中燒,下令將這個小兒子處死。但是,等到第二天早上,張獻忠的氣消了,便開始後悔起來。但是,他並沒有自責,而是責怪他的妻妾們當時沒有勸阻他,於是下令將妻妾們也殺了。這個故事出自野史,真實性無從考證。
在《明史》中,也有一段關於張獻忠兒子的記載,是這樣説的,張獻忠在四川遭到清軍的進攻,知道自己可能要失敗了,於是下令將妻妾全數殺死,連最小的兒子也沒放過。他對義子孫可望説了一段話,交代了他這樣做的理由。大意是,我雖然要死了,但是我的妻妾兒子都不能被清軍俘虜,所以將他們殺死。你是我的長子,終究是世子,我死後要聯明抗清,云云。
如果按照這個記載所言,那麼張獻忠的兒子應該沒有活口了。但是,現代研究發現,全國各地均有自稱為張獻忠後人的族羣存在,並有族譜和世系表為證。這是不是説明上述史料記載有誤呢?我們可以設想,張獻忠當時確實下令殺了兒子,但是畢竟妻妾兒子眾多,難免有漏網之魚。或者説,他下這個命令根本就是為了掩人耳目,所謂虎毒不食子,也許只有製造兒子已死的假象,才能保全他們的性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