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封建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從根本上動搖了秦帝國的統治根基,為“羣雄並起而亡秦”的局面打下了結實的基礎。但“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轟轟烈烈的“大澤鄉起義”卻只持續了短短五個月。他“宛若流星劃過天際的絢爛”已然被歷史學家所記載,但他“猝然而興,暴起而卒”的教訓卻鮮有人關注。
一:出生非比尋常的陳勝其人
關於陳勝、吳廣的真實形象,往往被“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壯語而掩蓋。進而根據自己的需要將其塑造成一個“敢於反抗,勇於犧牲”的平民英雄的形象。對此,我個人始終覺得這是一種極不理智的做法。在那樣一個王侯將相“世代簪纓,鐘鳴鼎食”,貧民百姓艱苦勞作尚且不能衣食果腹的時代裏。即便歷經春秋戰國五百餘年的大亂之世,但很多東西卻依然穩定而堅固。譬如,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是“貴族有名有字有號,貧民有名無字無號”。就此而言,有名有字,識文斷句的陳勝,在那個時代裏實在太過奇崛突兀。換言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陳勝絕非普通百姓,至少也應該是個沒落的貴族子弟,而這也就足以解釋,為何他剛被征戍就被任命為屯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被陳勝哄騙起來的農民起義軍
要説,在那個風雲激盪的時代裏,後來的項羽、劉邦不過都是趁勢者,而陳勝卻是實實在在的造勢者。他野心勃勃而自命不凡,好吃懶做而滿心怨恨。機智果決而心思敏鋭。面對剛剛崛起的亙古未有的龐然大物,陳勝留心注意、分析研究、綜合籌劃,時時刻刻惦念着、尋找着出人頭地的機會。
“苦心人天不負,有志者事竟成”原就矛盾重重,重症纏身的秦帝國,在秦始皇意外崩逝之後。由於胡亥、趙高、李斯等人的爭權奪利而產生了巨大的裂痕。
公元前209年秋,一直被派往漁陽戍守的隊伍因連日大雨而被困守在大澤鄉。密切關注天下大勢,野心勃勃伺機而動的陳勝終於找到了下手的機會。心思機敏的他馬上聯絡副手吳廣,準備利用戍卒不懂秦法的特點,在隊伍中宣揚“延誤軍期要被殺頭”的謠言。
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其得(也),及詣。水雨,除興。(在征戍的過程中,役夫耽擱不出徭役的,罰二甲;遲到三到五天的,斥責;遲到六天到一旬(十天)的,罰一盾;遲到超過十天,罰一甲。如果下大雨影響正常施工建設,就免除徵發)。
人為的製造恐慌,而在人心惶惶不可寧日的時候,又充分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裝神弄鬼的在魚肚子裏塞“陳勝王”的紙條,而後猶在荒草叢中偽裝能説人話的狐狸,做出“大楚興,陳勝王”預言。就這樣,一整套組合拳下來,已然眼花繚亂的戍卒已經對“天下將亂,王者陳勝”的讖語深信不疑。出於對秦法的恐懼,和對榮華富貴、功名利祿的野望,原本老實本分、貪生怕死的戍卒也變得熱切而激動。
而眼見得人心可用的陳勝吳廣,於是刻意激怒負責押解的校尉並斬殺之。於是,揹負了“失期、殺官”之罪的戍卒縱然萬般不願也只能隨同陳勝揭竿而起。
開中國歷史之先河的農民革命“大澤鄉起義”就此爆發。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可以説,這次的起義運動完全是在陳勝吳廣兩人別有用心的操作之下,通過煽動、誘導、裹挾等不光彩的手段發動的~
三:還沒得志就得意忘形的陳勝
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也許是秦帝國積怨已深吧,就這樣一支事起倉促、毫無紀律、裝備、戰術可言的烏合之眾竟出現了“沛然莫之能御”的場面。起義不過旬月的陳勝吳廣已有區區數百人發展為擁有數十萬軍隊,近千輛戰車的龐然大物。此外,隨着六國諸侯貴族的趁勢而起,原本只是地方性暴動的叛亂隨即演變成了有“燎原之勢”的烈火。而陳勝帳下大將周文更是一路高歌猛進,破關直抵戲水。當此之際,崛起草野的陳勝竟然有了取秦而代之的態勢。
鑑於反秦鬥爭的大好形勢,陳勝罔顧張耳、陳餘“緩稱王”的勸誡。在陳縣自立為王,號“張楚”。至此,一介盲流陳勝終於實現了“鴻飛九重”的夢想,穩穩當當的做起了“楚王”建立政權之後的陳勝,儼然完成了命運的華麗轉身。從此過上了“醒掌天下權,醉卧美人膝”的日子。
所謂“身在局中坐,焉能局外看”,深受秦法薰陶的陳勝因為害怕手下將卒“依樣畫葫蘆”的背叛。一方面,他充分汲取“苛暴”的秦法,以左右為親信,使之監察羣臣百官,稍有異動就肆行誅殺,昔日為反抗暴秦而誕生的義軍領袖,現在為了保護既得利益,卻又理所當然的搞起了白色恐怖。殘暴狠辣更甚強秦。歷史的詭異,想必莫過於此。
而當昔日的難兄難弟,因為聽説陳勝創業成功而前來投靠時。已然功成名就的陳勝為了不使自己的威儀受損,對着當年一起辛苦勞作的泥腿子兄弟有的不是“他鄉遇故知”的熱淚盈眶,而是滿滿的嫌棄和鄙夷。不僅如此,為了一勞永逸的免除此類攀富貴的親戚朋友, 陳勝索性將這些當年的“工友”盡數誅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原就距離“道德譭棄、禮崩樂壞”的戰國時代不遠的秦末,陳勝的“背信棄義”無疑加速了“張楚”政權的瓦解。受命奔赴各地培植黨羽以亡強秦的使臣,或自立門户,割地稱王;或援引六國遺族,建立政權;或索性不偏不黨,劃地為牢,自成一派。除此之外,自相殘殺,以下凌上,殺官冒賞之事更是層出不窮,屢禁不止。
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或説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陳王以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羣臣。諸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治之。陳王信用之。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
四: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正當“張楚”國內人心惶惶、戰兢危懼之時,秦將章邯已經率領驪山囚徒氣勢洶洶的朝陳縣殺奔而來。恍然驚覺的陳勝只能拖着疲憊之軀倉促應戰,大敗虧輸之後有被自己的車伕莊賈割去腦袋做了進身之階。至此,轟轟烈烈的“大澤鄉起義”宣告失敗。但他們所點燃的反秦焰火卻越燒越旺,最終吞噬了偌大個秦帝國。
都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反之亦然,半途夭折的“大澤鄉起義”無疑給後世的效仿者們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因為無論後來者們形勢多好,功業多大,成果多豐厚,都鮮少有能成功開國立極,定國建邦的。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無一例外的都繼承了陳勝“事未成而先享樂”的弊端,並經過不斷演化而成為中國曆代農民起義軍的通病——目光短淺、貪圖享樂、同室操戈、自相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