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博物館在哪裏
張之洞博物館坐落在漢陽鐵廠之上,是在其舊址上樹立建造的一所博物館,所以又稱之為張之洞與漢陽鐵廠博物館。張之洞博物館位於武漢漢陽月湖堤畔,佔地面積達700平方米,是一所仿歐式的二層建築物。
張之洞博物館外觀
張之洞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曾大力發展重工業,為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張之洞博物館是由武鋼漢陽鋼廠創辦的,以弘揚中國的優秀歷史文化,這個博物館是一個主題館,其主題就是張之洞與漢陽造。2005年起,張之洞博物館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後人學習的絕佳地方。
説起張之洞不得不提起漢陽鐵廠,説起漢陽鐵廠不得不提起張之洞,這兩人就是這樣相輔相成,在清末年間,張之洞任職湖廣總督,在他的提議下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鋼鐵聯合企業,就是現在的漢陽鐵廠。漢陽鐵廠是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與母體,因而被視為中國覺醒的見證人。
張之洞博物館中收藏着大量的珍貴照片與珍貴實物,更有張之洞個人遺物展出,其中還展示了一段鋼軌,這段鋼軌長二米,造於民國三年,現今保存完好,實為一個珍品。不僅如此,還有漢陽鐵廠早期生產的槽鋼,元鋼,角鋼,磚瓦等各種產品。
在張之洞博物館展出的實物均是存世量很少的珍藏品,不僅有漢陽鐵廠的產物,更有張之洞的個人作品,如其書法作品,編纂的《江漢炳靈集》等,這對研究張之洞及漢陽鐵廠有着很高的研究價值。
張之洞博物館通過實物,照片,圖像等多種方式全面還原了一個張之洞。
張之洞名言大盤點
張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字孝達,號香濤,晚年其自號抱冰。張之洞自幼聰慧,後天良好的教育模式讓其才華橫溢,5歲時候入學,在13歲之前就學完了四書五經等在內的多本儒家經典書籍,不僅如此還學習了史學、文學、經濟學等多種學科,還自學了各種兵學名著,如《孫子兵法》、《六韜》等書籍,所以張之洞是一個滿腹經綸,博覽羣書之人。
張之洞雕像
張之洞做人做事都有其原則,其所説的話都是名言,那麼張之洞的名言有哪些呢?
名言一:振興教育,必先廣儲師範,師資不敷,學校何以興盛。
如果要做好教育,振興教育,師資力量是一大要素,所以第一步一定要擴大師範儲備,師資力量不足夠,怎麼能讓一個學校興盛起來。
點評:這是張之洞對於教育的理解,如果要搞好教育,那麼就要擴辦學校,老師決定性的因素,就像國家,有家才有國,一樣的道理。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張之洞對於教育的深刻理解。
名言二: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
要讀好書是有要領的,如果不去鑽研這個要領,就算讀一輩子也是沒有收穫的。
點評:張之洞認為讀書要抓住其要領,切忌死記硬背,這樣的話事倍功半,勞而無功。
名言三:駕馭人才之道,患其無慾,苟有所欲,便有可用。
如何駕馭一個人才,這是沒有答案的,就是怕自己沒想法,如果自己心裏有想法了,那麼肯定會有用到之處。
點評:這是張之洞談用人之道,對於領導者的啓示之大。
張之洞故居在什麼地方
張之洞故居位於北京百米斜街11號,是張之洞晚年時期居住的宅院。百米斜街位於什剎海南邊,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街道,卻因為張之洞這個了不起的人而成為了一條名街。張之洞故居是一個大宅院,與其他的四合院落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廣亮大門,有着灰色照壁。
張之洞故居內景
張之洞就是在這個地方度過了他最後的時光。1907年,張之洞已經年近70了,朝廷宣召張之洞進京任大學士及軍機大臣,進京後張之洞就搬入了這個大宅院。在這個宅院裏住了兩年後,張之洞就病逝於此,享年72歲。
張之洞故居是一座三進院落,其原址是一座富家花園,後來經過整修才有了後來張之洞居住的院落樣式。據説,這座院落的門後面就是後海,可謂是好地方。但是在五十年代,這裏進行了翻天覆地的變法,一大批翻蓋房子出現,所以也很難還原曾經的最初面貌。
整體來論張之洞故居,大門正對百米斜街,後臨什剎海,3幢小樓還有2間花廳,四面環廊,主體建築是一個高台建築,東側建築是2層樓5間房,西面是2層6間房。
現今的張之洞故居西面是府邸,東面是花園,東西兩院通過門相連相通,其府邸的後門直接通向什剎海,但是現今的張之洞故居已經成為了一個家屬宿舍,其整體建築風格依然保存,但是大部分已經被現代化,蕩然無存了。
張之洞最忠實的幕僚是誰
趙鳳昌曾是張之洞的首席幕僚,趙鳳昌於1856年出生,常州武進人,於1938年去世,享年82歲。趙鳳昌是清朝末年一位活躍的政治分子,是立憲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其早年時期,因擔任張之洞幕僚而聲名遠播,後在辛亥革命時期,在《蘇報》等案件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趙鳳昌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曾與政商教育等各界的高層人員接觸,合輯《趙鳳昌札記》,而這本作品成為了後人研究民國史的重要資料。
張之洞幕僚趙鳳昌舊照
趙鳳昌任幕僚期間,民間流傳着這樣的戲語:湖廣總督張之洞,一品夫人趙鳳昌。這雖然是一句戲語,但是足以看出趙鳳昌對張之洞的重要性,對湖北新政的重要性。但是畢竟政壇黑暗,政敵多次攻訐,張之洞無奈最終只能罷黜趙鳳昌,自此以後趙鳳昌也就脱離了官府,退出了政壇。退出後的趙鳳昌帶着張氏的關係雖是布衣但是卻一直活躍在滬上,其所居住的地方成為了一個關鍵的地方,不僅收集情報及內外信息,更是一箇中轉站,派往海外留學者的辦事處。趙鳳昌本人則憑藉其能力建立了廣泛的中外人脈,其影響也越來越壯大,最後其在戊戌變法,東南互保等案中,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
除了趙鳳昌,清末怪傑章鴻銘也是張之洞的幕僚之一。吳殿英也是張之洞的教育幕僚,張之洞最終能有這麼大的成就,與其身邊的能人將士是分不開的,張之洞識人知人用人,最終才能成就一方霸業。
張之洞與梁啓超的關係居然如此惡劣
張之洞和梁啓超是兩個立場上的人,代表着各自的利益主張。張之洞是封建地主利益的代表人,梁啓超是維新派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人,兩人在政見上不一,但是在才華上確是不相上下的。這兩人之間還有着一段小故事呢。
梁啓超照片
張之洞在湖北任總督,駐地武昌,在此期間興利除弊,做了很多好事,於是名聲在外,聲名遠播,其本人也成為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一日,梁啓超遊歷武昌,於是來拜見張之洞,遞上一張名片,上面寫着“新會士子梁啓超”,要求拜見張之洞。張之洞是科舉出身的所以看見這名片心中大不悦。
會見時,梁啓超沒有長揖也沒有叩拜就昂然而入。張之洞看見梁啓超小小年紀卻頗有志氣心中不免歡喜,於是打算考考梁啓超的才學。於是做一上聯,用天比喻成圍棋盤,星辰比作棋子,通過這種形式來展現開闊的胸襟。梁啓超一聽就有了下聯,他將地比作琵琶,路比作琴絃,通過這種形式來展現博大的胸襟。
張之洞再出一聯,梁啓超對答如流。張之洞對梁啓超咄咄逼人,但是他每機智應對,通過詩對答表現了自己就算在大名人面前依然不畏懼,不卑不亢。
張之洞和梁啓超的一番對答,張之洞為之嘆服不已,從這裏也可以看出梁啓超最後成為戊戌變法的一大能人也不是空穴來風的,其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張之洞後人現狀如何
張之洞共有13個兒子,這些兒子們後來有些結婚生子,繼續延續張家香火。張之洞是清朝時期著名的洋務運動代表人物也是晚清名臣,對整個教育,重工業等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張之洞於1909年去世,那麼去世後其後人怎麼樣了呢?
張之洞後人捐贈儀式現場照
兒子:張權,後結婚生子,生有兩個女兒,取名張遵顏,張遵領(張之洞的孫女)。
兒子:張仁蠡(是第十三個兒子),生有一女張厚粲,現在北京師範大學擔任心理系教授。
兒子:張厚珹,張厚珕,現在北京自來水集團公司擔任工程師。
兒子:張厚玫,在美國發展多年,是一位計算機工程師。
曾孫:名叫張法鶴,一直在台灣發展。
張之洞後人活躍於各行各業,為着中國發展努力奉獻着。100多年前,張之洞大力推行者新政,發展實業,興辦學校搞教育,練習新軍提高軍隊戰鬥力,修鐵路,加強市政建設,發展商務,張之洞是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的,但是他不僅推進了武漢這一塊的建設更是推進了整個中國的近代化建設。
在張之洞120週年紀念座談會上,主辦單位邀請了張之洞的嫡孫女及張之洞創辦的火藥廠的首批負責人徐建寅的後裔來參與。
嫡孫女張厚表示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祖父,張厚是張仁蠡(第十三子)的女兒。張之洞去世的時候,張仁蠡還是個9歲的小男孩,現在這個9歲男孩的女兒都已經是82歲的高齡人了。張厚一直從事着心理學工作,是心理學奠基人之一,不僅如此身兼多職,任過國務院參事,國際心理副主席等多個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