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又現冒名頂替上大學,追責必須一問到底
日前,又一起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被曝光。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山東理工大學在其官網發佈一則《關於對陳秋媛進行學歷註銷處理的公示》:“經過資料收集、學院聯絡核查和學校審核,我校2004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陳秋媛系冒名頂替入學,經學校校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我校將按程序註銷陳秋媛學信網學歷信息。”原來,16年前的農家女孩陳秋媛本來可以就讀大學,卻因為自己被他人冒名頂替,而失去了上學資格。
山東理工大學發佈因冒名頂替入學進行註銷學籍的公示。來源:山東理工大學官網截圖
雖然屬於極端個案,但近年來已有多起類似案件被媒體報道。不論是羅彩霞事件,還是王娜娜事件,都曾一度引發輿論熱議。而類似案件的最終處理結果,也是追責到冒名頂替者,比如將涉事人從所在單位開除,取消其學籍等等。但如何預防類似事件發生,以及更深層的追責行為,更值得深思。
令人慨嘆的是,此事件中的受害者陳秋媛,她自己在長達16年的人生裏,根本沒意識到自己被他人頂替了入學資格,直到最近想報考成人教育學校,才在學信網上發現自己早就“註冊”過信息,後來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的大學夢,不是毀在成績上,而是毀在了其他人的暗箱操作上。對一個家庭經濟條件不佳的農家女孩而言,沒能考上大學也就意味着很難改變命運。事實上,長年以來,陳秋媛也只能靠打工來維持生計。可以説,一個本來有着大好前程的寒門學子,因為他人的惡意頂替,自己的命運就此被徹底改變了。
事已至此,維權與追責可謂勢在必行。
據最新消息,山東理工大學表示將註銷假“陳秋媛”的學信網信息。但是,對於此事件的處理,僅靠學校的行動,是遠遠不夠的。當年究竟是誰在背後動了手腳,必須追問到底。不論假“陳秋媛”背後倚仗的勢力有多大,也應當追查清除,及時向民眾公佈真相,還原事實。目前,山東省教育廳新聞中心的負責人向媒體表示,對此事尚不知情,但如果屬實,省教育廳將會對其展開調查並依法依規處理。鑑於此事已經在輿論場上產生不小的影響,儘快有效調查、及時發佈真相,方符合人們的期待。
對此,我們一方面呼籲並期待相關部門對事件背後更多問題進行追查,另一方面,也要從中汲取教訓,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加強監管固然是必要的,但發揮現代技術手段,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合理途徑。在大數據時代,所有考生的信息都可通過技術手段得到更多保護,而那些試圖篡改數據與事實信息的行為,也註定會留下痕跡。如果説在過去,招考錄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工操作,難以避免貓膩,那麼在信息時代尤其是大數據時代,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情,就絕不該發生。
加強對考生的信息保護,嚴禁公權力干涉招生錄取工作,應當成為未來所有重要的選拔考試中都採取的保護措施。保障每一位考生都在公平與正義的陽光下合理競爭,避免類似事件發生,或許我們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子知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