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變後,石達開有三條好路可走,為何選了最差的一條

如果説楊秀清在太平天國的軍事才能第一,那石達開能排在第二。石達開是太平天國名將,永安封王時被封為翼王。在太平天國五王時代,石達開以驍勇善戰著稱。在天京事變後,石達開更是力挽狂瀾,迅速誅殺了秦日綱、陳承瑢等人,穩定了局面。
石達開一世英雄,但也不免兵敗大渡河,最終死在清廷手裏。實際上,石達開原本有三條好路可走,但他卻選了最差的一條,一直走向全軍覆沒。那麼,石達開在天京事變後有何選擇,究竟那條路才是相對最好的選擇呢?主要有四條路: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有三條好路可走,為何選了最差的一條
一、帝王之路:天京事變後誅洪自立,南面稱帝
天京事變之後,石達開成為了唯一能夠與洪秀全分庭抗禮的人。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等後期太平天國的頂樑柱,都是石達開的部下。洪秀全為此對石達開頗為猜忌,為牽制石達開獨掌大權,洪秀全安插了他的兩個草包哥哥紅仁發、洪仁達在石達開身邊,洪家兄弟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石達開有虛名無實權,多次受到洪家兄弟刁難,處境尷尬危險。
在此危局下,石達開的親信謀士張遂給石達開進言,張遂告訴石達開,此時的他“身負震主之威體兼高人之德,而勢在人臣之位”則“雖欲效股肱之力,竭忠貞之節,其可得乎?”所以還不如“廢天王於深宮,誅諸洪於列朝,然後請旨上帝……南面稱制”,以架空進而取代天王洪秀全。謀士張遂的建議可謂一針見血,但石達開卻拒絕走這一條路,他告訴張遂和眾部下:“予惟知效忠天王、守其臣節”。石達開骨子裏不願意對洪秀全取而代之,他一心只想效忠天王,為洪秀全守節盡忠。成大事者,既要有菩薩心腸,又要有霹靂手段。楊秀清、韋昌輝等人先後被誅殺,血跡未乾,石達開未能從中吸取教訓,錯失了一次自立的機會。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有三條好路可走,為何選了最差的一條
二、霸王之路:北上聯合捻軍,打下北京城
石達開對洪秀全始終抱着希望,寧肯為天王盡忠死節也不反叛,但洪秀全卻不這樣想。1857年5月,石達開離開天京,府中殿將和家屬親信數千人跟隨出城。石達開從蘇皖交界處的銅井鎮渡江,途經無為州,於6月中旬抵達安慶。石達開抵達安慶之後,南京城內的部隊才陸續出走,從南京城中奔赴石達開的人數多達五六萬人。
石達開離開南京後,洪秀全一面假仁假義多次呼喚石達開回城,並送去“義王”金牌一面,但一面又派蒙得恩一路追殺,晝夜不停息。咸豐七年五月二十五日(1857年6月16日)清將何桂清奏:“傳聞本月十一日,翼王石達開已由銅井渡江逃往江北。洪逆令蒙賊(蒙得恩)、禾賊追之,禾賊亦乘勢逃去。足見該逆自相殘害,眾叛親離。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有三條好路可走,為何選了最差的一條
1857年7月,江南大營欽差大臣和春、提督銜漳州鎮總兵張國樑率軍向天京進逼,形勢非常危急。石達開坐鎮安慶,吸引着清軍數萬人馬,為天京城減輕被圍壓力,給天京爭取時間。此時石達開手中掌握的都是太平天國的精鋭,後面又有捻軍張洛行(樂行)部來援安慶。捻軍來援,石達開兵力大增,擊敗外圍清軍之後,石達開沒有坐擁大軍,割據一方,他立刻將主力派往南京,解洪秀全的圍。咸豐七年九月,清軍將領都興阿奏:“又抄得石逆由安慶寄與洪逆偽章一紙,內有令賊黨李壽(秀)成會同張洛行領數十萬賊分擾下游,又調賊黨陳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韋志俊、楊來清等各率賊數萬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並欲赴援江西,竄擾浙江等語。”
這張奏摺説明了什麼?石達開在安慶形勢好轉之後,立刻將主力李秀成、陳玉成加上捻軍張洛行部悉數去救洪秀全。為了天國大業,石達開真是傾盡心力。石達開若不分兵去救南京,以陳玉成、李秀成兵分兩路北上,聯合捻軍一起向北京進逼,再來一次北伐。當時兩淮地區都在捻軍手裏,石達開只要能順利從河南渡河,打下北京指日可待。然而,面對洪秀全的猜忌、追殺;面對清軍江南、江北大營的圍困;面對天京被動的局面。石達開依然將最精鋭的部隊分兵去救,精鋭被一次次的戰鬥消耗殆盡,最終手裏無兵,安慶空虛。不久後,清軍趁機圍攻安慶,石達開被迫西走江西,從此一路吸進,再也沒有回頭。
石達開若能集中主力北上,憑陳玉成、李秀成、張洛行之能,加上北方捻軍數十萬兵馬的支持,迅速渡黃河攻擊北京,很有可能趁清軍圍攻南京時打下北京,問鼎天下。退一步講,就算打不下北京城,數十萬大軍退回兩淮裂土封疆自立,也能成為一代霸王。可惜的是,在這種大戰略上,石達開並未去思考,他一心維護天國,一心想為天國死節盡忠。在這方面,石達開不如楊秀清有野心。第二條霸王之路,就這樣被拋棄了。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有三條好路可走,為何選了最差的一條
三、諸侯之路:東進蘇杭,聯合列強,雄踞一方
太平天國後期,李秀成為何要頻繁對東南沿海用兵?主要的原因在於東南沿海地區是經濟中心,上海又是國際中心。打下東南一帶,軍馬、錢糧、人口就有了,石達開退出天京城後,手握數萬精兵,又有捻軍來援,佔據安慶要地。石達開若能集中兵力東進蘇杭之地,早日拿下東南,也能效仿三國東吳故事,雄踞一方。
當時東南空虛,石達開若能親率主力東進,集中兵力打垮清軍,一路東進江浙,極有可能成事。這樣也不用等到三年以後,李秀成再率兵攻打蘇州。三年時間,對戰爭來説這是多大的戰略機遇期?李秀成都能打下蘇州,石達開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更不成問題。石達開若能在1857年左右東進江浙,一路招兵壯大隊伍、開闢根據地,以杭州為中心建立政權,集東南地利為己用,逼迫洪秀全禪位合流,再舉兵與清廷決一死戰,這是可取的一步棋。再者,攻下蘇杭之後繼續進逼上海,還可以爭取獲得列強扶持。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有三條好路可走,為何選了最差的一條
當時有沒有這個可能呢?答案是肯定的,1853年列強曾派人到天京與洪秀全結盟,結果被洪秀全拒絕。若石達開能與列強結盟,獲得列強支持,那上海列強的軍械、錢財和兵力將全力支持 石達開,石達開的成功更加容易。事實證明,列強與清廷結盟後,列強大量軍械直接支援清軍,又幫助清廷建造兵工廠,甚至派出洋槍隊阻擊太平軍。太平軍腹背受敵,單靠劫掠各地的物資來作戰,又無根據地為依靠,最終成了流寇主義,敗亡也就不奇怪了。北進、東進、自立都是三條不錯的出路,可是石達開一條都沒有選。他選擇了西進,選擇了去四川想效仿三國蜀漢故事,以漢中之地為根據地、出兵四擾。可惜西進之路艱難,屬於最差的一條路。
四、流寇之路:西進四川,處處碰壁,兵敗身死
1853年,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南京被改名為天京,成為太平天國的“小天堂”。然而,尾追而來的清軍迅速在天京上游、下游建立江南江北兩大營,開始了對天京的長期圍困。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太平天國與江南江北兩大營進行了長期的拉鋸戰,清廷用兩大營消耗了太平天國大量兵力、財力,太平天國最終被湘軍所滅。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潛在的危機馬上就顯露出來。1854年,由於上游糧道被清軍截斷,太平天國陷入第一次糧食危機。為了節約糧食,洪秀全下詔“軍民一概食粥”,“禁吃飯,犯者立殺”。由於糧食缺乏,天京城內不少人餓死。1860年,太平天國爆發第二次糧食危機。這次危機因為李秀成及時來援,打通被堵糧道才得以緩解。1863年,太平天國爆發第三次糧食危機,洪秀全只得下詔全體軍民共同“食甜露”,甜露就是野草。平均兩三年一次糧食危機,太平天國如何能久持?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有三條好路可走,為何選了最差的一條
石達開為何要兵進四川?早在1853年,石達開就提出了“先行入川,再出四擾”的戰略。在天京事變後,石達開率部走江西、入湖南、回廣西、竄雲南、最終進入四川。石達開兵進四川,主要還是想打通太平天國上游糧道,開闢西部根據地解救天京。但是西進比北進、東進艱苦得多,也困難得多。石達開西進之後,平日戰無不勝的他卻一路兵敗,處處碰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石達開在湖南撤往廣西時的三次失敗:
第一次是1860年3月,石達開猛將石鎮吉部在百色戰敗。石達開手下除了陳玉成、李秀成外,還有賴裕新、石鎮吉、陶金湯三人最能打。陶金湯在攻打修仁(荔浦)時被叛徒張高友殺害,石鎮吉在圍攻百色的戰役中,3萬多太平軍圍攻百色一個月都沒打下來。最後清軍使出反間計,石鎮吉部內訌廝殺,石鎮吉被殺。
第二次是1860年5月,石達開在慶遠等地的失敗。在慶遠,石達開的手下大肆屠戮當地的少數民族,拆毀百姓房屋燒火做飯,激起當地土司和百姓反抗。當地團練堅壁清野,處處截殺石達開部,石達開無法在當地立足,於是只得進入廣西。在廣西平陽、裏蘭、河裏一帶,石達開部因籌糧失敗,導致部隊離心潰散,石達開手下大將彭大順、朱依點投降清軍,石達開數萬大軍退到賓陽後兵馬只剩下了一萬多人。
第三次是1861年初,石達開率領僅剩的一萬多人進入貴州貞豐、興義一帶轉戰數月,最後在清軍的壓迫下又不得不放棄獨山根據地,再次從貴州邊界進入廣西三江地區。在廣西融水,石達開部遭到當地土司、團練襲擊,石達開手下將領餘成義、張順叛變。三次慘敗,導致石達開手中精鋭盡失,無法在廣西立足。石達開被迫兵分三路借道貴州、雲南邊界進入四川,準備攻下成都後整合兵力糧草,建立根據地。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有三條好路可走,為何選了最差的一條
1863年3月,石達開手下大將賴裕新作為先鋒軍抵達大渡河,不料在中州壩一帶遭到大量清軍伏擊。先鋒軍被擊潰,大將賴裕新犧牲,先鋒全軍覆沒。賴裕新死後,石達開繼續堅持搶渡大渡河。數月之後,石達開在大渡河紫打地被當地土司圍攻,由於大渡河洪水暴漲,石達開部搶渡失敗,最終全軍覆沒。石達開被俘,最後被凌遲處死。由此,石達開兵進四川的戰略徹底失敗,一代英雄自此隕落。石達開一世英雄,他原本有三條成王成霸之路,最終卻選擇了一條最差的路。這是他的性格使然,也是戰略失誤使然。石達開之敗,真是令人扼腕可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24 字。

轉載請註明: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有三條好路可走,為何選了最差的一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