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新年的結束,2020年研究生考試筆試成績也陸陸續續出爐。
許多網友也驕傲地曬出了他們的成績。
但是想要成功考研上岸,不僅要筆試成績過線,還要面試成績有一定的要求。
筆試和麪試都是考研中的一部分。只有順利通過筆試和麪試的才能被稱之為“成功上岸”,開啓自己的研究生生涯。
而在每年數量龐大的考研生中,二本生是其中的主力軍。
二本生扎堆考研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
在求職者投簡歷的時候,有第一學歷和第二學歷的説法。
一個人的第一學歷,就是指他的本科學歷,而第二學歷則是指本科學歷以後的學歷。
對於二本生而言,他們的第一學歷滿足不了自己理想職業的需要,所以便開始尋求第二學歷。
參加考研,就是他們追求自己第二學歷的途徑。
這個需求,二本生要遠遠大於一本生,所以二本生就自然成了考研的主力軍。
所有參加考研的二本生,都希望自己可以成功上岸,考上研究生提升自己學歷的含金量,從而可以憑藉着學歷的跳板,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這是他們對於未來的美好藍圖,但是真正擺在他們面前的卻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初試上岸之後,複試卻“被刷”。
所謂的初試,就是筆試,而複試就是面試。
和初試相比,面試更加主觀,面試的結果並且更加不容易被努力左右。
因為筆試是通過客觀的試題,考生只要肯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將知識點掌握牢固考出一個理想的成績並不困難,
而面試則是考生和研究生導師之間面對面的交流。
這種跳脱出卷面的方式,評價方式更加多元,標準更加複雜。
導致這樣的結果,讓很多人不解。
究竟為什麼初試上岸的二本生,複試上岸卻“被刷”?研究生道出原因。
二本生的一直以來的矛盾
二本生想要擺脱自己的第一學歷對就業的限制,所以會選擇考研。
但是二本生考研,擺在他們面前的最大的困難還是學歷。
他們在考研的時候,會受到本科學歷的持續影響,遇到相對於一本生來説更大的阻力。
這就是一直以來,一直限制無數考研的二本生深深的矛盾。
研究生導師眼中,本科學歷是一項評價學生的很重要的指標。
因為學校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個學生所處的環境。
而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塑造和錘鍊作用是很關鍵的。
筆試只能考察一個人應試水平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光有這些是不夠的。
所以這也是在研究生招生考試中要設置面試環節的原因——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
研究生導師和學生通過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瞭解這個學生的本科經歷,並且判斷他是是否具有成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的能力。
對於二本生來説,他們的本科學校的平台大小有限,接觸到的資源有限。
有些一本學校的學生在本科時期就能接觸到相關的科研項目,這些都是很多二本生所不具備的經歷,也是二本生和他們的差距所在。
這種差距就決定了他們真實的科研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鍊,缺乏成為一名成為研究生的基本素質,或者在面試環節中與其他面試者處於下風。
有些二本生考研學生,明明筆試成績優秀,但是面試成績卻並不理想。
這是二本學生考研的“怪象”,卻又那麼真實。
説到最後
二本生的矛盾,就像印度的銜尾蛇。
對於二本生來説,“學歷”是一切的根源。
是他們決定考研的根源,卻又是他們考研路上阻力的根源。
學歷對於他們來説,就像是一層桎梏。
如果他們不能突破這層桎梏,他們將永遠活在這層桎梏中。
想要突破這層桎梏,就要站在困難和阻力面前,戰勝它並征服它。
雖然環境的限制讓二本生少了很多接觸到更高平台的機會,但是他們依舊能通過其他方式豐富自己的簡歷,站在導師面前證明自己的能力。
實習、競賽、和其它學校交流學習,抓住一切提升可能幫助自己打破桎梏的機會,縱使處處受到環境的限制,依舊不喪失前進的勇氣。
我始終堅信,決定了人生高度的絕對不是生活中的種種限制,而是一個人面對限制時的選擇。
如果你選擇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那麼任何困難都將限制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