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應用型本科該如何自處
【光明時評】
作者:景安磊(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員)白濱(北京師範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助理)
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職業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有學者指出,職業教育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博弈的重要因素。在現實中,因“職教分離”而引發的焦慮和討論一直持續,而深圳技術大學等一批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崛起也帶給社會新的啓發。
什麼是應用型本科?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740所,其中本科院校1272所,高職(專科)院校1468所。從人才培養類型定位看,中國高等教育體系總體上可以分為研究型、應用型和職業技能型三大類。其中,應用型高校主要目標是培養從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並開展社會發展與科技應用方面的研究,本科生層次是主體。而職業技能型高校主要是按就業導向的要求、培養從事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開展或參與技術服務及技能應用型改革與創新,以專科層次的高校為主體,目前也正在穩步推進本科層次職業院校的試點工作。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給高等教育提出新需求,產業結構調整為高等教育帶來新挑戰,應用型本科的辦學定位、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都需進一步明晰。反觀現實,應用型高校發展定位不清晰、應用型學科專業體系不健全、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仍比較凸顯,亟須針對性破解,其中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第一,堅守應用型與實踐型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定位。從世界各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對研究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不足20%,而對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的需求則超過80%。應用型本科院校不應盲目追求研究型大學的發展方向,而應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整體佈局結構,秉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辦學思想和理念,在服務地區發展和應用型辦學方面發揮優勢、辦出特色。
根據學校特點配置教育教學資源,精準把握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行業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針對性、實用性。積極推動校地教育資源合作共享,使應用型高校更好地與當地資源對接,與經濟開發區、產業聚集區創新發展對接,推動應用型高校與區域經濟社會聯動發展、融合發展。
第二,參照職業科學建立合適的專業體系,重組人才培養結構和流程。職業與專業的關係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設置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學科專業體系是組織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衡量高校服務能力的重要觀測點,也是重組應用型人才培養結構和流程的關鍵載體。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專業設置需瞄準普通職業和專業性職業的中間地帶,避免與職業教育本科及研究型大學開設的專業雷同或重合,而應該在職業院校和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之間起到橋樑作用,與新經濟、新業態、新技術,與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起密切聯繫。專業建設的重點不盲目追求尖端與精深,而應着重考慮滿足產業發展需要和就業領域的廣泛性與普適性,實現學科佈局和專業設置與現代製造業、新型市場、新興職業的無縫銜接。
第三,人才培養注重實踐性,創新校內外協同育人模式。應用型高校主要培養的是從事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延展性的應用型人才,既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又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人才培養過程應與真實工作過程建立緊密聯繫。
具體來説,應首先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管理體系。明晰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與要求,建立以提高實踐能力為引領的人才培養流程,研究應用型人才培養規格和社會需求,細化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健全人才培養質量保障機制。其次,完善課程教學體系。對標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技術進步開發課程,探索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改革,整合專業基礎課、核心課、技能應用和實驗實踐課,強化實驗、實訓、實習環節,更加重視綜合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再次,健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體系,建立學校、地方、行業、企業等共同參與的合作辦學、合作治理機制,探索共同組建教育集團、共建產業學院,構建協同育人的利益共同體和長效機制。
《光明日報》( 2021年07月20日 0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