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您沒有關注我,我的心像刀割般的疼,快點關注起來吧。
感謝各位讀者朋友點進小編的文章,希望小編的文章不會讓你感到失望!
回顧曾國藩家族史,可以清晰地看出家庭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包括經濟基礎、教育條件、家風情況等。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張守濤
“三代才能培養一個人才”,這句話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至少在曾國藩家族得到了驗證。從平民家庭到豪門望族,曾國藩家族經歷了怎樣的奮鬥呢?
1
五六百年內,曾氏家族多次搬遷艱苦奮鬥,可一直徘徊於貧農和小地主之間,連個秀才也沒出過,如曾國藩在《台州墓表》中所言:“吾曾氏由衡陽至湘鄉,五六百載,曾無人與科目秀才之列”。
曾國藩爺爺曾玉屏出生時,曾家屬於中農。雖然家境一般,但曾玉屏一度不務正業,騎着好馬穿着華衣遊手好閒。有一次,他正和一羣紈絝子弟玩耍,被一個老頭指着他,教育孩子説道:“你可千萬別和他學,他家裏沒錢卻四處鬼混,早晚他們家會敗在他手上。”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
曾玉屏聽聞大受刺激,當場把馬賣了,徒步幾十裏回家,併發誓自此重新做人。
“自是終身未明而起”,曾玉屏從此每天早起幹活,發誓興家立業。種地、種菜、餵豬、養魚,曾玉屏日夜苦幹,終於使曾家逐漸興旺。
到曾國藩出生時,曾家已有田地百餘畝,人均至少十二畝,而當時全國人均田地據學者吳慧計算才一畝七多一點。可以説,曾家已經從中農奮鬥為小地主了。
曾玉屏“早歲失學,壯而引為深恥”,因此有了一定經濟基礎後,就讓長子曾麟書從小脱離生產,專心讀書,並從外地花高價請來老師,“令子孫出就名師”,不中科舉不罷休。
在父親的嚴厲督促和高度期待下,曾麟書(曾國藩的父親)“窮年磨礪,期於有成”,一次又一次地參加科舉考試,總共考了17次秀才,終於在42歲時中了秀才。
▲曾國藩
雖然只是個秀才,但已是曾家地位的又一次飛躍,標誌着曾家這時開始從普通農家上升到士紳階層。
2
要從秀才考到舉人,老大不小的曾麟書已無能為力,只好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曾國藩等人身上。
曾麟書邊開私塾邊教育子女,不斷勉勵他們讀書上進。
曾國藩5歲即啓蒙,7歲便跟着父親在私塾裏讀書,8歲即“讀五經畢,始為時文貼括之學”,13歲開始赴省城應“童子試”,23歲時中得秀才,次年便中舉人。
但隨後的二次會試,曾國藩都失敗了。
在第二次會試落第返途時,曾國藩看到一家書店有一套精刻的“二十三史”,便用自己借的路費買下,然後典當衣物回家。
這套書價值一百兩銀子,相當於曾家七八年的積蓄。但父親曾麟書對此沒有一句責備和抱怨,只是對曾國藩説:“爾借錢買書,吾不惜極力為爾彌縫,爾能圈點一遍,則不負我矣。”
備受感動的曾國藩閉門埋頭攻讀“二十三史”,思路、眼界大開,於次年高中進士,39歲時成為二品侍郎,後擔任湘軍統帥、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成為晚清第一重臣。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曾國華、曾國潢、曾國葆等也各有成就,尤其是曾國荃後來也長期擔任總督,可以説曾家至此已成為豪門望族。
▲曾國荃(1824—1890年),曾國藩的九弟,湘軍主要將領之一
曾家的房子越建越大,曾玉屏臨終前獲朝廷從一品榮祿大夫的封贈,主家的曾麟書、曾國潢成為名副其實的“湘鄉第一紳士”。
3
從曾玉屏到曾麟書再到曾國藩,曾氏家族歷經三代,終於徹底完成了階層跨越。
第一代曾玉屏主要是打下保障後代專心讀書的經濟基礎,第二代曾麟書則為後代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環境,第三代曾國藩才能在祖宗打下的基礎上脱穎而出,正如曾國藩自己所言,他的發達“賴祖宗之積累”。
曾家三代完成階層跨越雖是不易但已屬很是幸運的了,據現代學者宗韻研究,明代普通農民家庭要培養出一個官員所花時間平均為四代半。
而一旦“鯉魚跳龍門”成功,那後代成長的條件就優越得多,成才的機會也多得多,如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就比曾國藩 “少奮鬥很多年”。
▲曾紀澤,曾國藩長子,清代著名外交家
曾紀澤從小就背誦唐詩宋詞,有品學兼優的舉人做塾師,家中藏書也琳琅滿架,且因為耳濡目染父親練習書法而喜歡上書法,為後來他成為學者、書法家打下了基礎。
由於曾國藩是正二品總督,長子曾紀澤沒有參加科舉便因“廕生”資格在11歲時獲正六品官銜,後又因曾國藩的關係出任駐外公使,成為中國第一代外交家。
曾國藩的次子曾紀鴻也因為家庭教育環境優越、衣食無憂而“不務正業”鑽研數學,後來成為頗有成就的數學家。
4
眾所周知,曾國藩非常重視“齊家”。
《曾國藩家書》包含了近1500封家書,包括教子、持家、交友、修身等方面道理,也藴含着曾國藩對父母、弟弟等家人的濃厚深情,塑造了“孝悌勤儉”等曾氏家族良好家風,也成為家庭教育經典,風行至今。
他的弟弟曾國荃、曾國潢、曾國華等也在曾國藩的言傳身教下各有成就,尤其是曾國荃率軍攻陷金陵,力克太平軍,後來也官至總督。
臨終前,曾國藩對兒子曾紀澤、曾紀鴻立下遺訓,內容主要包括慎獨則心裏平靜、主敬則身體強健、追求仁愛則人高興、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併名言:“此四條為餘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則餘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紀鴻,曾國藩次子,中國近代著名數學家
其後代後來果然“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在化學界、教育界、文學界、藝術界、考古界、交通界等多個領域取得了不凡成就。
比較著名的曾家後人有:教育家曾約農和曾寶蓀,翻譯家曾寶葹,原高教部副部長、化學家曾昭掄,考古學家、博物館學家曾昭燏,北平交通博物館主任曾昭億,原農業部辦公廳主任、園藝學家曾憲樸,原全國婦聯副主席曾憲植等。
這當然離不開他們個人的努力奮鬥,但也與曾氏家族優良的家庭環境密不可分,尤其是曾國藩家書、家訓所樹立的良好家風。
回顧曾國藩家族史,可以清晰地看出家庭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包括經濟基礎、教育條件、家風情況等。
由此可見,很大程度上,我們的奮鬥不僅僅是為自己,也是為後代打下良好基礎,難道不該更努力、更慎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