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通訊員 劉元文 於藝 王惠 濰坊報道
勞動磨練意志,勞動創造幸福。勞動教育既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也是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更是教育工作在實現民族復興征程中絕佳的育人法寶。
在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實踐中,坊子區實驗學校深刻領會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多措並舉推進勞動教育,構建以勞樹德、以勞啓智、以勞育美和以勞創新“四維勞動”體系,發揮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全面、高質量發展,引導全校師生融入“勞動、奮進創造美好新時代”的熱潮中。
依託德育活動,以勞樹德
坊子區實驗學校充分利用少先隊活動、主題隊會、五一勞動節等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尊重勞動的意識和樹立勞動光榮的信念。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年級制定勞動技能關卡清單,低年級學生學會折衣服、疊被子、梳頭髮……中高年級學生能做到洗衣服、整理書桌……並多次組織開展“我有勞動小妙招”“勞動技能大比拼”等活動,通過與同學、老師、家人開展勞動比賽,學習勞動技能、提高勞動意識、發展勞動能力、樹立勞動信仰。
將勞動教育與志願服務相結合,幫助老人,清掃樓道,社區服務……同學們用自己的勞動幫助他人,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和服務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加強學科融合,以勞啓智
課堂是校園教育的主陣地,勞動教育更要高效“佔領”這個主陣地。實驗學校學科融合視角下的勞動教育教學模式探索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建立小學勞動技能分層體系,即將小學勞動教育構建成一個統一的、分層次的勞動教育體系。詳細解讀各年級、各學科課程,梳理出各學科當中的勞動教育要素,建立分層體系。第二階段是構建勞動教育資源包,即基於勞動技能分層體系,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具體的內容規劃,形成資源包。第三階段是探索有效的勞動教育教學模式,即在勞動技能分層體系和勞動教育資源包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探索出最有效的勞動教育教學模式,使勞動教育的育人效果最大化。
一年級數學課《分類與比較》,可提煉出“歸類整理學習物品”這一教學重點,進而引導學生歸類整理自己的書桌,自己的牀鋪,培養學生整理個人物品的勞動技能。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主題拓展活動,通過“家務活有妙招”“父母辛苦知多少”“爭做家務小達人”等形式引導學生了解和體諒父母的辛勞,進而樹立勞動意識,養成勞動習慣和提升勞動技能。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讓學生親身體驗縫衣服、洗衣服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促進學生主動在實踐中思考和學習。
各學科教師充分動員,在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理念,遵循學生成長規律,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在校園中,浸潤式地營造“勞動最光榮”的勞動育人環境。
創設勞動基地,以勞育美
圍繞“一校一品”“一班一品”的學校特色課程和班級特色課程,引導學生展開勞動實踐。開心農場種植,拓寬了學校勞動教育的新途徑,各班按喜好種植農作物,瞭解挖地、鋤草、播種、澆水、施肥、養護、收穫的過程。學生自主管理,既裝點了校園,又增進了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體會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為廣大學生們體會“做幸福的勞動者”創設了新載體。
另外,學校打造特色班級,形成人人蔘與、互動共享的班集體建設局面。各班級牆面佈置規整、書桌擺放整齊,班級植物角種植茉莉花、蝴蝶蘭、水仙等花卉。對學生們來説,這些勞動實踐,既賞心悦目,陶冶情操,又以勞育美,體驗到動手勞動創造出收穫的愉悦心境和美麗成果。
拓展校本教研,以勞創新
學校以創新型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樂於創新的品格和能力。一是創編音樂,古詩新唱《憫農》、《五一勞動節兒歌》手指操以及《勞動最光榮》律動操,同學們動感的節拍洋溢着青春的氣息,歡快的節奏敲打出崇高的敬意,每一個節拍都鏗鏘有力!二是“跳蚤市場”模擬生活場景,讓學生實際體驗市場勞動,感受勞動快樂。開展“小小美食家”烹飪課程,讓學生享受勞動成果轉化為美食的創作過程。三是開發剪紙、創意錫紙畫、泥塑等社團課程。作品講究精細和美觀,這不僅鍛鍊了學生動手能力、提高了勞動技能,還是對學生藝術的薰陶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四是聆聽勞模故事,感受勞模精神。在社會各界勞動模範講述自己勞動故事中,通過近距離接觸,使學生們感受勞動模範的精神境界,用他們的奮鬥故事,激烈和培養學生們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
今後,坊子區實驗學校將繼續發揮勞動教育強大的育人效能,引導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審美觀,真正做到“五育並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們成為能夠服務祖國建設的優秀的勞動大軍、卓越的人才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