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們提過,晉昭侯要把曲沃封給自己的叔叔成師,但是卻遭到了重臣師服的反對。那麼晉昭侯在聽完師服的建議後是怎麼做的呢?很遺憾,他沒有改變自己的決定,還是堅持把曲沃給了叔叔,曲沃代翼的動亂禍根就此種下。
晉昭侯並不是傻子,作為一個成熟的統治者他會做出這樣一個決定,當然有他的道理,實際上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很可能在於成師的經歷。昭侯的父親晉文侯的國君之位,是從他的叔叔晉殤叔中奪過來的,因為晉殤叔在昭侯的爺爺晉穆侯死後強行竊取的君位,而在晉文侯的奪位爭奪戰裏,成師很有可能幫助哥哥做了很多隱蔽的事情,或許正因為如此,昭侯封曲沃是對叔叔功勞的一種變向報償。但是不管怎麼説,政令下達,木已成舟,無可挽回。
也許連昭侯自己都沒有想到,命運的巨輪是不會以人的意志為掌控的,年輕的他在統治期間沒有對叔叔做出任何的限制和約束,任由叔叔不斷擴張勢力。他覺得自己還有很長的時間,或者説他想模仿鄭莊公,在叔叔露出馬腳的時候再進行致命一擊,但時不我待,在公元前739年,晉昭侯統治的第七年,意外發生了,大臣潘父殺死了他,並且打算迎接成師作為國君,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昭侯唯一算錯的,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對自己的才能過分高估了。我們有理由相信,昭侯的臣下中間,可能早已經被老薑成師滲透成了篩子。
不過成師,哦,現在我們應該叫他“曲沃桓叔”,他也高估了自己的威信和魅力,彼時的晉國剛剛經歷過前任國君文侯的撥亂反正,對這種公然弒君的行為還有着非常大的憎惡。你哥哥屍骨未寒,你就在侄子身上重演這種事,是不是不把我們捍衞傳統禮法的人放在眼裏?結果,國都翼城內的桓叔反對派一起聯合誅殺了二五仔潘父,並且把桓叔擊退,擁立了晉昭侯的兒子晉孝侯,曲沃桓叔的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
故事當然不會這麼結束,相反對於追求權力的人來説,首次失敗只是個開始而已。
晉孝侯統治的第八年,即公元前731,曲沃桓叔去世,繼承他位置的是他的兒子鱔,後世稱為曲沃莊伯。自己父親沒有實現的理想,做兒子的一定要完成,而且根本原因在於受益的是自己,曲沃莊伯開始厲兵秣馬,等待着機會。機會説來就來,晉孝侯十五年,公元前724年,晉國遭到了赤狄部落的進攻,曲沃莊伯認為時機已到,派兵進攻翼城,晉孝侯率兵抵抗結果被當場殺死,又一個國君死在了曲沃勢力的手裏。但是這次曲沃莊伯的結局跟自己父親如出一轍,依舊是支持國君的勢力聯合起來,並且找到外援荀國幫忙,擊敗了曲沃莊伯,並且又再次擁立了晉孝侯的兒子郄為國君,史稱晉鄂侯,曲沃莊伯的第一次嘗試也失敗了。
不過莊伯比他父親年輕,等得起,這次機會不行還有下一次。晉鄂侯六年,公元前718年,曲沃莊伯再次進攻翼城,這次他吸取了經驗教訓,翼城不是找外援嗎?我也找,而且我不僅找,找的還要比你更厲害。於是乎曲沃莊伯直接聯繫到了周桓王,賄賂周桓王獲得支持,桓王本來就希望這些大的諸侯內亂來削弱他們的力量,以保證自己復興周王室減少阻力,看到這種內鬥出現自然樂不可支,立刻支持。這還不夠,為了雙保險,曲沃莊伯還同時聯絡了小強鄭國還有邢國一起,結果大獲全勝,雖然依然沒打下翼城,但是在作戰中大量削弱了支持國君的勢力,並且直接逼跑了晉鄂侯。
此時的曲沃莊伯志得意滿,而命運也似乎很眷顧他,好消息接踵而來。同年夏天,晉鄂侯在外地病死,舊國君已死,新國君未立,沒有比這種情況更好的了。曲沃莊伯再次發兵進攻翼城,但是此時的周桓王卻對曲沃莊伯有了畏懼,桓王要的是平衡,誰也不能徹底壓倒另一方,如今曲沃莊伯的勢力達到頂峯,下一步吞併了翼城後,豈不是成為了新的威脅?基於這種考慮,周桓王反而開始支持翼城,彼時繻葛之戰尚未發生,在周桓王的努力下,周天子的威望恢復了不少,曲沃莊伯無法正面對抗周桓王,結果被周桓王派來的援軍擊敗,周桓王擁立晉鄂侯的兒子光為國君,是為晉哀侯,曲沃莊伯再次失敗了。
不過經過多次對抗,翼城的國君勢力已經瀕臨強弩之末,曲沃勢力則愈戰愈強,只需最後的幾步,就能得到最後的勝利,而曲沃莊伯也打起精神,他知道,成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