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他從教時間超過70年,是教授們的教授,老師們的老師。他的學生可以從“20後”排到“00後”,其間英才輩出。他就是96歲的理論物理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張禮。張禮先生長期從事物理學教學和科研,退休後依然堅持工作,成為清華大學年齡最大的授課教師。
張禮1925年出生於天津,1946年以理學院第一名的成績從輔仁大學畢業,1949年放棄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免費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回北洋大學物理系任教,並第一次登上講台。1957年,張禮到清華大學工作,參與創建工程物理系,曾任工程物理系核物理教研組主任、副系主任、主任,1982年又出任物理系復系後的首位系主任。
從1957年到清華大學工作開始,張禮講了各種各樣的課程,其中絕大多數課程都不是他曾經學過的,需要他再去學習。
“我從這種學習中收穫了很多。隨着對物理接觸面的擴大,我對物理的愛好乃至敬畏也就越多。”張禮説,正是在教與學的不斷實踐中,他愈發感受到物理學的深奧與有趣,感受到物理學和物理學家們的了不起。
對於為什麼熱衷教學工作,張禮的回答是:“我想把我對物理學的熱愛傳遞給學生,讓他們能夠熱愛物理。談到學生,張禮總是忍不住激動,他説:“看到這麼多年,這麼多學生到了國家的各個崗位,很多人成了重要領域的骨幹,這是我最大的安慰,這就是我生活的意義所在。”
如今,96歲的張禮已經在清華大學的講台上授課超過70年。“量子力學前沿選題”這門課從1998年開課,張禮講了二十餘年,作為一門研究生專業課程,每年會有很多高年級本科生選修。每次上課,張禮都要用至少一個下午加一個晚上的時間備課,課程所用的PPT都是他親手製作的。
2020年春季學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張禮開始挑戰線上教學。他與胡嘉仲老師聯合開設“量子力學前沿選題”在線課堂。對於張禮來説,這是他從教70餘年“挑戰無極限”的“再出發”。
不僅在教學上,張禮在科研上也保持着旺盛的熱情。他長期從事物理學教學和科研工作,退休後依然堅持工作。20世紀五十年代他發表的“電子-正電子系統的定態及其湮沒轉變”研究論文,被國際公認為是正電子湮沒譜學的奠基性文獻。
同時,在宏觀量子現象、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理論,以及微擾量子色動力學法等科學研究方面,張禮都取得了有創見的成果。2009年,84歲的他作為第一作者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論文,並承擔了《清華物理叢書》的編寫工作。2013年,他還因提出場論中的旋量演算新方法獲得中國物理學會周培源物理獎。
為什麼年過九旬還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張禮把這歸功於鍛鍊。從1977年開始,張禮就開始晨跑,這一習慣一直堅持到90歲,“跑完步,有些沒想清楚的學術問題就有思路了。”此後,在醫生建議下,張禮晨練改為繞着大禮堂快步走。
96歲高齡,無論從腦力、體力還是心理素質上,對一位仍需備課、講課的老師都是極大的考驗。是什麼可以支撐他堅持70餘載,想必是所有人都好奇的問題。然而,這個問題對張禮教授卻明顯“不是個問題”。“我就覺得幹這件事有意思。”這是張禮脱口而出的答案,神情愉快,語氣中還帶有一絲稚氣。
但看似輕鬆的堅持,背後也不是真的那麼容易。張禮曾在採訪中提到過自己的困擾:“年紀大了,有時會看不進去,但一定要努力。”所以,每次上課前他總是提前到教室準備,課後也會留下給學生耐心答疑。
“教了這麼多年書,有想過離開教學一線的那一天嗎?”張禮説:“只要一想起還要上課,自己的精氣神就完全不一樣。其實,如果有一天,我的腦子實在不行了,看不懂東西了,講不清東西了,那我就離開了。沒到那一天,我就不會放下。”(記者 王偉 楊麗英)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