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們上學的那個年代,數學題目都比較“單純”,説1是1,説2就是2。
直來直去,也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
但現在的學校和老師更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現在孩子的數學題經常是融合了各種生活常識和邏輯,讓孩子和家長都摸不着頭腦。
其中有一道小學生“10-8=2”被打叉的題就引起了家長和網友們的熱議。
據這位家長説,他家孩子正在上小學一年級,平時數學成績都是滿分。本來這一次的數學成績也可以拿滿分,卻被老師扣掉了,孩子非常不解這道題為什麼會錯。題目大概意思是這樣:
車限載10人,孩子有7個人,問這輛車還空多少個座位?
這道題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限載。這個孩子很聰明地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也就把司機算上了,所以給出的答案是10-8=2。
這位家長看到題目後也覺得孩子的答案並沒有問題,非常不服氣地問老師:“憑啥給我家孩子判錯?”
老師回覆道:這道題班級裏沒有孩子做對。雖然這個孩子考慮到限載的問題,答案也是對的,但算式卻錯了。應該是所有空座位減去孩子數量,算式應該是9-7=2。對於這個答案家長感覺有些打臉,但發到網上後,老師的解釋卻引起了網友的爭議。
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種:一部分網友認為題目不嚴謹,不像是數學題,更像是腦筋急轉彎。一年級的孩子哪裏懂這些常識;其次隱藏的陷阱也不是孩子能想到的。
另一部分網友認為這個題很好,可以考驗孩子對概念的理解、邏輯思維的把控,對孩子的思維靈活是有好處的。而且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在生活中應用的學科。
在我看來,現代的數學教育的確更重視數學思維的發展,所以老師在出題的時候考慮到邏輯、生活中運用的出發點是沒錯的;但題目本身不嚴謹,才會引起爭議。其實,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從側面看也在提醒家長,現代數學重視思維和實際生活的運用。
馬克思曾説:“一門學科,只有當它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能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所以説,如果家長們還不重視孩子的數學思維發展,成績很容易被落下。
作為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一、2-4歲:培養孩子的數感
數感簡單來説,就是孩子將數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比如孩子2歲左右就能數出來物品有幾個,這就是數感好。我們在教孩子數數時,儘量讓孩子對着物品數數,防止孩子死記硬背。
但不建議像下圖這樣直接把數字寫在物品上,孩子會認為這個物品的名字就是數字。所以每次孩子數完,就把物品打亂,讓孩子重新數。
二、4-6歲:打好數學思維基礎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上來看,4-6歲是孩子思維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孩子進一步接觸數學的階段。這時讓孩子理解數學,而不是死記硬背的計算。
在給孩子出數學題時儘量結合實際生活或遊戲。比如你有6塊積木,媽媽拿走兩塊,你還剩下幾塊?同時也要懂得變換題目的問法。
三、6-8歲:進一步鍛鍊數學思維進入幼小銜接階段後,孩子的思維發展已經有了很大的跨越,這時就可以讓孩子理解一些簡單的數學概念、圖形、空間、時間、集合等概念。
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讓孩子死記硬背,最好是讓孩子在遊戲中切身感受,既能讓孩子快速理解,又能提升孩子對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