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8年遇刺六年後,革命導師列寧與世長辭。在他身後是年輕的蘇維埃政府,由誰來接班,這是個問題。當然,我們知道,最後勝出的是斯大林,但在當初,他還真排不上號。
托洛茨基、布哈林、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皮達可夫、託姆斯基……等等這些人無論從學識還是黨內資歷影響力都要遠遠超越斯大林。尤其是號稱紅軍之父的托洛茨基,他不僅是公認的蘇聯十月革命的領袖之一,並且還著作等身(數十卷革命理論著作可不是白給的)。
斯大林與托洛茨基相比無論在哪一個維度而言都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他缺少口才,談吐拘謹木訥,語言乏味無趣,寫文章就象白開水;他還是當時蘇聯共產黨領袖中唯一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托洛茨基則戲稱他為“我們黨內最傑出的庸才”。
列寧在遺囑中也曾經這樣評價斯大林:“斯大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們共產黨人的來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處於總書記職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我建議同志們想個辦法把斯大林從這個位置上調開,另外指定一個人擔任總書記……這不是小事,或者説,這是一種可能具有決定意義的小事。”
但為什麼是斯大林笑到了最後呢?
一方面是斯大林卓越政治手腕以及表演才能。
政治鬥爭的精髓就是將盡可能多的人團結在自己周圍然後再去鬥爭儘可能少的人,古今中外莫不如是,斯大林無疑就是這方面的高手中的高手,並不清楚他這種才能從哪來,如果《資治通鑑》有俄文版,那斯大林同志一定是把它讀透了。
首先,列寧可怕的政治遺囑在斯大林謙恭的外表下土崩瓦解,斯大林曾經在很多場合表示出了反個人獨裁:任何人都不能以個人的身份繼承列寧的事業,列寧的位置必須由集體來繼承……。這無疑成功迷惑了季諾維也夫和這加米涅夫這兩位資歷很深的蘇共大佬,從而不遺餘力地為挽救斯大林的政治生命而行動,並最終獲勝。
(當然,列寧同時對托洛斯基,季諾維也夫,布哈林等人也做了評價。相對來説斯大林還只能算工作作風有問題,而托洛斯基的區聯派身份,季諾維也夫泄露十月革命消息,布哈林右傾思想,則要更嚴重的多的多,那麼保斯大林也就是在保護他們自己)。
在之後的蘇共中央發號施令的機構常委會,就被斯大林、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聯合把持了,每次投票托洛茨基必輸無疑。而在將托洛茨基清出局後,斯大林又用這種百試不爽的方法將布哈林、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這些大佬們逐一干掉。
另一方面是托洛茨基政治弱智以及敏感的猶太身份。
除了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的政治短視和失誤以外,托洛茨基在這場政治鬥爭中表現出來的行為只能用弱智來形容。托洛茨基將大知識分子恃才傲物額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在列寧還活着的時候就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後來一直被大家孤立並不奇怪,他只有在季諾維也夫等人也失勢後才結盟在了一起,但悔之晚矣。
另外,托洛茨基是如假包換的猶太人,這一點托洛茨基比斯大林這個俄羅斯化的格魯吉亞人要吃虧太多。猶太人的身份在當時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所有歐洲國家都是一個敏感的存在。
就這樣,斯大林崛起了,開始了他對前蘇聯長達近30年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