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對班婕妤的印象有三個標籤,分別是才女、失寵妃嬪和有女德。
但今天這篇文章想説的是,我們可能小瞧了班婕妤在成帝后宮中的能耐和本事。
首先看一下世人眼中班婕妤身上的固有標籤。
(1)才女
班婕妤在趙飛燕姐妹倆進口後,迅速失寵。為了抒發內心的抑鬱,班婕妤做了一首《怨歌行》。
>《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在詩中,班婕妤把自己比作一把團扇。夏天天熱的時候,和主人形影不離;一旦天氣轉涼,就被拋在一旁,備受冷遇,不聞不問。
這種比喻相當貼切,加上整首詩的文風清新自然,讀起來如一壺好茶,可以細細品味。
這首詩使得班婕妤的“才女”之名並非浪得虛名。“團扇”從此成為宮怨的代名詞之一。
(2)失寵
跟着“才女”衍生出來的印象就是,班婕妤不過是一個失寵的妃子。
班婕妤在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倆進宮之前,是漢成帝的寵妃之一。這個寵妃與眾不同,有美貌和才學,但不注重風情,有些無趣。班婕妤從來就不是什麼野路子美人,反而低調有才,謹慎守禮。皇帝喜歡她,讓她和自己一起乘坐車輦,她拒絕了。
(3)
這就是古代后妃之德中最為著名的典故之一,“卻輦之德”。電視劇《甄嬛傳》中,甄嬛生下雙生子受封為貴妃後,也是拿這個典故在皇帝面前表示自己賢德温柔依舊。
如果碰到的是一代雄才偉略的君主,懂得如何欣賞賢德美貌的女人,班婕妤下半場的人生就不會如此悲傷失意。
可惜,她碰到的皇帝是漢成帝,不是長孫皇后碰到了唐太宗。
漢成帝喜歡的是有風情、風騷的、懂得如何和自己一起荒唐胡鬧嬉戲玩樂的美人。所以,對於班婕妤,漢成帝真實的態度和做法是敬而遠之。
這篇文章為什麼説,班婕妤在後宮中,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我們就要挖一挖成帝的後宮細節。
漢成帝是西漢的第十二任皇帝,是漢元帝和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嫡長子。
漢成帝繼位後,後宮中妃嬪雖多,但是能夠稱得上是寵妃的人,只有四人。
這四個人分別是漢成帝的原配許皇后,班婕妤,趙飛燕和趙合德。
許皇后是漢成帝當太子的時候就迎娶的太子妃。這個太子妃曾經保住了漢成帝搖搖欲墜的太子寶座。當時漢成帝的父親,漢元帝曾經想要廢掉漢成帝和他的母親王政君。
漢元帝一生最大的心結就是,生母被人早早害死。為此,他對母親孃家的人非常看重。這種愛重到達了愛屋及烏的程度。
王政君和漢成帝母子倆,按照屬下的建議,迎娶了出生許家的女兒。許家又會出一位皇后,漢元帝對此非常滿意,連帶着對兒子和老婆的態度大有改觀。
別人家的父親是因為喜歡兒子,才看重兒媳的。到了許皇后這裏,倒是因為喜歡兒媳婦,改變了對兒子和老婆的態度。太后王政君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在漢成帝登基得前幾年,對許皇后很是喜歡。許皇后也是一位才女,只是名聲沒有班婕妤這麼大。在許皇后得寵的時候,後宮眾妃嬪連皇帝的面都見不到。
班婕妤的容貌和才學都是拔尖的,她一進宮,就分了許皇后的寵愛。她的羣眾基礎很好,大家對班婕妤的才能和道德都非常認可。這其中,就包括一輩子好運爆表卻步步失算的太后王政君。
王政君一輩子愚蠢而又懦弱,最喜歡的就是給孃家人要官要爵位。但是對班婕妤,這個老婦人表現出難得的欣賞和保護。她就主動誇讚過一回班婕妤的賢德。有了老太后這種後宮超級大V的認證,班婕妤後宮的地位更加穩固。
這就可以看出班婕妤的本事和手腕了。這麼糊塗的老太太,她都能搞定。她的情商真的不是吹的。
為了固寵,班婕妤還把自己身邊的侍女李平推薦給漢成帝。漢成帝也欣然笑納。李平出生低微,漢成帝聯想到漢武帝的皇后衞子夫也起於微賤,故賜姓“衞”,封號衞婕妤。這位衞婕妤,同樣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她從未真正得寵,也從未真正失寵。
可以説,在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倆進入成帝的視野之前,成帝的後宮雖然美人眾多,但真正算得上主角的人是許皇后和班婕妤,加上一個小配角衞婕妤。
許皇后和班婕妤的關係不會有多融洽。一個是得寵的皇后,一個是得寵的嬪妃,兩個人之間不存在發展出姐妹情的土壤和空間。但兩個人同為才女,所生子女都沒有養大,關係也稱不上劍拔弩張。
後宮整體局勢稱得上勢均力敵,較為平衡,誰也沒有辦法用實力碾壓誰。
班婕妤這個時候的後宮策略是不得罪皇后,取悦太后,討好皇帝。起初,這樣的策略很有效。
但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進宮後,這種均衡很快就被打破。許皇后和班婕妤迎來了人生的宿敵。
趙飛燕和趙合德入宮後,許皇后和班婕妤立即失寵。她們嗅到了危機。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爭寵和失寵遊戲,而是生死之戰。
趙飛燕姐妹倆沒有根基,卻將皇帝迷得失去了心智和判斷力。
以往後宮中,都是妃嬪在討皇帝歡心。現在反了過來,是皇帝在討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倆的歡心。尤其是妹妹趙合德,漢成帝心甘情願被她玩弄於手掌之中。
兩姐妹首先圖謀的是許皇后的後位。許皇后失寵無子,不得婆母喜歡,地位岌岌可危。只要找一個藉口,許皇后就會成為冷宮中的廢后。
許皇后不滿意自己失寵,令人在寢宮中開設了神壇,祈禱皇帝健康,也詛咒趙氏姐妹遭到報應。
趙氏姐妹如獲至寶。許皇后病急亂投醫,不知不覺犯了深宮大忌。西漢後宮特別忌諱向神明祈求別人遭殃的事情,稱之為“巫蠱”。
歷史上因為這種事情,倒下的人並不少見。
西漢朝就有漢武帝皇后陳阿嬌、衞子夫和衞太子被牽連進去的巫蠱之案。唐朝唐高宗的原配王皇后,北宋宋哲宗原配孟皇后都是因此被廢。
漢成帝知道這件事情後,立即開始以無子、行巫蠱之術詛咒皇帝為由,廢除許皇后。趙飛燕姐妹倆擔心曾經的寵妃班婕妤捲土重來,欲將班婕妤捲入此事之中,置之死地。
史書上記載,班婕妤如此為自己辯護:“妾聞死主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蒙福,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訴;如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為也。”
意思是,我知道此事無用,為什麼要這麼做?要是詛咒祈福有用,我之前為什麼之前不這麼做呢?
漢成帝無言以對,只能放了班婕妤。事後還感覺愧疚,給了班婕妤不少賞賜。
史書中記載的內容太簡單了。如果這麼風輕雲淡就能免於生死之禍,那麼後宮歷史就要改寫了。
這無法構成班婕妤脱身的理由。根據班婕妤之後就到了王政君宮中伺候她,答案應該是在這場後宮風波中,班婕妤説動了太后來保全她。
一同從這件事情中脱身的人還有她曾經的侍女,衞婕妤。
可見,班婕妤和衞婕妤兩個人加起來,都不是簡單的人物。趙氏姐妹橫行後宮,王政君一副佛系狀態,但兩個人都不敢惹怒她。
否則,老太太再怎麼愚弱,她背後的勢力也不管答應。
單靠固寵和躲過人生危機就判定班婕妤不是一個簡單的深宮怨婦。而對班婕妤真實為人的另一種猜測,還來自於多年後的另外一件事情。
趙飛燕姐妹倆成為寵妃,班婕妤長居太后宮中,雙方相安無事。
十幾年的歲月,班婕妤都在伺機而動,期待一個好的時機,剿滅她的敵人。
第一個時機是漢成帝的死亡。漢成帝死在趙合德的牀上,眾大臣問責,趙合德畏罪自殺。
趙飛燕平安無事。她曾經舉薦繼位的漢哀帝劉欣為太子。因此,新皇帝對她也算寬厚和尊敬,把趙飛燕也尊為皇太后。
第二個機會就是漢哀帝的死。
漢哀帝和王政君以及王氏家族之間矛盾重重。這就是班婕妤的機會。
漢哀帝死後,王政君比其他人先得到了消息,第一個趕到漢哀帝身邊,把傳國玉璽搶到手。
同時,立即命人召回王莽,王氏家族新的掌權者。兩個人一起聯手,控制着前朝和後宮。
緊接着,王莽迎接年僅九歲的漢平帝繼位。皇權被王政君和王莽緊緊抓在手中。
之後,開始清算趙飛燕。王政君和王莽下令,廢趙飛燕為庶人,令她去看守漢成帝的陵墓。趙飛燕不堪壓力,自殺身亡。
在整個權力交接過程中,王政君第一次表現出一個身居高位者該有的敏鋭和魄力。搶玉璽、通知心腹、迅速選定有利於自己的繼承人,都不像是王政君的所作所為。
尤其是在漢哀帝死亡到通知王莽這個短暫的權力真空期間,我們可以猜測這其中可能有班婕妤的謀劃在內。
歷史上記載,漢成帝死後,班婕妤自請為漢成帝守墓。可見,她對漢成帝有真感情在。守陵的生活寂寞孤清,太后王政君對她一直關愛有加,會時不時接她回宮小聚。她和宮廷不會斷絕了所有的聯繫。
對趙飛燕的處罰同樣是看守陵墓。可悲的是,漢成帝生前最為因為趙飛燕而背棄了班婕妤,但是班婕妤能為他守陵,趙飛燕卻吃不了這種苦。
班婕妤的一生就是宮廷女子的標準縮影。有才有德,容貌出眾,歷經繁華和蕭瑟,無論如何努力,無論如何真心愛着自己的丈夫,也擺脱不了被拋棄被厭惡的命運。
她慶幸的地方在於,她用才華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和際遇,讓後人有機會記住她的人生經歷,不至於淹沒在歷史的煙雲中,一絲長嘆都留不下來。
順便説一句,會讀書有才華真的是可以救人的。煊赫一時的後族許家、王家都很快落敗,只有班家,一直人才輩出,延續到東漢王朝。可見,要想走得遠,光靠運氣和不入流的手段,真是行不通的。
説了這麼多關於班婕妤的東西,有沒有發現她很像《甄嬛傳》的眉莊?有才能,有計謀,得太后庇護,得寵而又失寵,對皇帝失望至極,最後不願意承寵。
唯一不同的是,班婕妤對皇帝始終有一份情在,她死後也是陪葬在漢成帝的陵墓周圍。這對她,可能也是一種慰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