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國史引發的大案,北方掀起腥風血雨,背後則是激烈的利益爭奪

每個朝代的政局裏都有大案,或是因為黨同伐異,或是因為權力爭奪,而其結果都會致使不少人遇害。漢又巫蠱案,明有藍玉案,清有文字獄。這些慘烈的大案背後是沒有硝煙的鬥爭,不見刀光的殺戮,敗者無不獲罪身亡,牽涉範圍廣。北魏也有一個由國史引發的大案,名為“國史之獄”。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突襲劉宋邊境,無功而返。拓跋燾滿懷鬱悶的回到都城平城,這位未嘗敗績的鮮卑帝王,在這次征戰沒能凱旋而歸。當他剛回到平城,一幫鮮卑貴族、大臣就蜂擁而至,斥諸重臣崔浩的罪狀——篡改國史,暴楊國惡。
一部國史引發的大案,北方掀起腥風血雨,背後則是激烈的利益爭奪
究竟是什麼導致這幫鮮卑諸公義憤填膺?這還得從拓跋燾命崔浩編撰國史開始説起。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燾在征服周邊諸國,統一北方後,自認為我大魏已經邁入文明帝國,就差一部國史來傳之後世。雖然此時北魏已經歷經道武、明元兩朝,但到太武帝這一代還沒有一部國史。為了加強國家的文明建設,拓跋燾命崔浩以司徒監秘書事,中書侍郎高允、散騎侍郎張偉參著作事,續修國史。
一部國史引發的大案,北方掀起腥風血雨,背後則是激烈的利益爭奪
拓跋燾叮囑他們一定要“根據實錄”來編撰,要求“照實記錄”。然而崔浩等人卻沒聽出拓跋燾的深意,他蒐集前代資料,詳實記錄。其中就包括拓跋皇室不為人知的內幕和鮮卑建國後的種種真相,這些不可能為當局容忍的史實,他倒是全部記錄下來。
本來如果只是皇室內部傳閲,限定知情人的範圍,事情還是可以控制的。就算鮮卑貴族們有意見,最多指責他崔浩身為主管,把關不嚴,也不會出現之後的大案。但事情就是往出人意料的方向發展,崔浩底下有閔湛、郗標兩人,為討崔浩歡心,竟建議他將國史刻再石碑上,讓眾人傳閲。
一部國史引發的大案,北方掀起腥風血雨,背後則是激烈的利益爭奪
這下舉國上下都炸鍋了,這些刻滿國史的石碑,立在拓跋聯盟祭祀神靈的西郊祭天壇。石碑上不僅刻有北魏建國的功績,也含有皇室所不能外傳的內幕。這些石碑一落成,京都震動,觀者如潮。除了鮮卑人和漢人,還有西域、吐谷渾、高車等他國使者,這臉都丟到國外了。
難怪鮮卑貴族們震怒不已,他崔浩還真是“照實記錄”,“秉筆直書”。北魏皇室和鮮卑人自己的惡都被崔浩扒出來昭告天下。崔浩一介文人,又自持門閥出身,帶有文人的傲氣和貴族的執着。性格使然,才造成國史一事的釀成。
崔浩歷經三朝,是拓跋燾最信任的漢臣,為拓跋燾一統北方出謀劃策,居功至偉。然而國史一事一出,拓跋燾勃然大怒,忘記了崔浩的功績,馬上逮捕崔浩等人。拓跋燾在朝堂上怒吼道:“擬詔!崔浩及宗欽、段承根等編撰國史之官員、僮吏全部夷五族!”若詔令一下,死者將達到近萬之眾。
一部國史引發的大案,北方掀起腥風血雨,背後則是激烈的利益爭奪
擬詔的大臣高允直言相諫,勸拓跋燾不可牽連無辜之眾,冷靜後的拓跋燾這才縮小牽涉範圍。即使如此,編修國史的大小官員一百二十八人被斬,北方豪門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皆滅族。
一部國史引發的大案,北方掀起腥風血雨,背後則是激烈的利益爭奪
鮮血籠罩北方大地,文明的衝突再次引發一場空前大屠殺。“國史之獄”表面上看是崔浩等人犯下“暴楊國惡”之罪,但小黎認為真相遠不止於此。鮮卑入主中原,統一北方,除了強悍的戰鬥力外,還依賴於當地的漢人豪強們的支持。這些豪強們掌握大量土地、財產和人口,為了鞏固統治,拓跋鮮卑不得不與之合作。
隨着北魏疆域不斷擴大,統一北方,為了爭奪華夏正統,帝王們開始任用漢臣,推動漢化。這就讓崔浩等漢臣認為鮮卑人們開始擺脱愚昧,融入漢化。為了加速漢化,崔浩開始在北魏重現九品中正制,劃分門閥等級。鮮卑人們就不爽了,憑什麼我們打下的天下,卻讓你們漢人成為社會上層,壟斷國家資源。於是他們伺機而動,等來了國史大案,一舉打壓漢人豪強們的勢力,奪回他們的話語權。
一部國史引發的大案,北方掀起腥風血雨,背後則是激烈的利益爭奪
可憐崔浩三朝老臣,建功無數,卻最終身首異處。百世門閥,一夜成空。這次,鮮卑文化得勢,直到孝文漢化,漢文化才成為北魏主流,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4 字。

轉載請註明: 一部國史引發的大案,北方掀起腥風血雨,背後則是激烈的利益爭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