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因為公眾號平台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讀者10萬+】的精彩內容,記得讀完文章後點一下底部的“贊”和“在看”,並將本公眾號設置為星標,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閲列表裏。感謝您的支持!
來源:《科學時報》
作者:韓東屏,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
浮華是不利於冷靜的學術研究及學術創新的,而“博導”的稱謂就是一種浮華。
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1999年發佈的《關於進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導教師審批權的通知》的文件規定,博士生指導教師(以下簡稱“博導”)只是指導、培養博士生的一種工作崗位。
此後,教育管理部門也多次重申要淡化博導意識,強調博導並不是比教授高一級的學術資格。
但是社會上卻全然不理會這一切。事實上在當今我國,博導已經被當作一種資格、身份、職稱使用,而且是比教授更高級的職稱,代表權威的學術地位。
無論是在學界的學術會議還是在由政府、企業召開的會議上,介紹學者時都會説:“這是某某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者自己的名片的名字後面也會標明“教授、博士生導師”的字樣。
而社會輿論同樣對博導另眼看待,報紙雜誌註明學者身份時,照例要加上一句“博士生導師”的稱謂,以證明其不同於一般教授的權威資格。
高校裏的情況更不用説,博導豈止是榮譽,而是早已成為比教授更高一級的學術資格或“職稱”,享有比一般教授更高的崗位津貼和各種優待。
更有甚者,在某些高校中,博導還與官職掛上了鈎,成為選聘、提拔幹部的一種必要條件或優先條件。
應該説,我國教育管理部門關於博導的解釋和定位基本上是妥當的,也符合國際慣例,適宜與國際接軌。
因為在國外,指導博士生就是高校教師的一項份內工作,根本不是什麼特殊身份或學術資格,也從來不會有人自稱是“博導”。以美國為例,講師只要有了成果和研究項目,就可以帶博士生。
既然如此,為什麼在我國,社會和高校均不理會政府教育管理部門對博導的意見,硬是把博導變成了一種事實上高於教授的職稱,使得願自稱博導的大有人在,而他人也願意尊稱他們為博導呢?
究其原因不難發現,這種狀況只能是由我們現行的博導評聘制度造成的。
現在的博導評聘制度是:每年擁有博士點的高校都要進行一次新任博導的評聘工作。在評聘中,一個教師一般只有先當了教授才有資格申請博導,然後再由專門的學術委員會根據一定的標準像評職稱一樣進行評審,最後通過了評審的教授才能獲得博導資格,可以開始招收博士生和享受各種給予博導的優待。
上述制度安排表明,當博導就是要比當教授更難,不僅要多過一道評審關坎,而且標準更高;當博導就是要比當教授榮耀,不僅能帶博士生,而且可以享受到不少教授所沒有的好處。
正因有了這樣的制度,才會導致博導在我國變味,成為一種事實上高於教授的學術職稱和學術地位。
既然癥結在制度,那麼,要想去掉社會公認的環繞於博導頭上不恰當的光環,還其不過是某種“份內工作”或“工作崗位”的本來面目,就應對現行博導評聘制度進行變革。
具體説來,建議採取以下舉措:
1.取消目前的博導評聘制度,將指導博士生的工作直接與學術職稱掛鈎,變成具有某種學術職稱的教師的一項份內工作和應盡義務。
一個教師一旦取得這種學術職稱,就自然獲得指導博士生的資格,就要承擔指導博士生的工作任務。
這樣做的理由是,高校教師水平的高低,本來就是由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稱由低到高區別出來的,因而完全不必在已有的學術職稱的評價體系及評審程序之外,再搞另一種評價體系及其評審工作。
2.參照國外普遍情況,結合我國實際,與指導博士生工作直接掛鈎的學術職稱,在我國應定於已有成功地指導兩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經歷的副教授。
也就是説,一個教師升為副教授後只要完成了兩屆碩士生的指導工作,就自動具有了指導博士生的資格和義務。
之所以要作此規定,是基於如下考慮:我國博士生從留校任教到可以申請副教授職稱,只需兩年時間,這個時間比國外博士生從留校到當講師的時間還短,譬如在美國,先要當6年的助理教授,才有可能成為副教授。
因此在我國不宜讓講師和沒有指導碩士生經歷的副教授承擔指導博士生的工作。
而讓有成功地指導兩屆碩士研究生畢業資歷的副教授參與指導、培養博士生的工作,則既可以解決或緩解指導博士生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又可以保證他們所培養的博士生的質量。
3.規定有累積兩名未通過博士論文答辯評審的博士生的指導老師,暫停招收、指導新的博士生。
只有等這兩名學生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畢業之後,才能再開始招收、指導新的博士生。作此規定,是為了防止某些老師在指導培養博士生的工作中掉以輕心,不負責任,影響所培養的博士生的水平。同時也昭示着,指導博士生的資格並非一朝擁有,終身受用。
當然,為了使這一規定達到預期目的,還應嚴格把關博士生的學位論文評審答辯工作,改變目前礙於情面的幾乎無人不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的狀況,設法做到博士論文書面評審意見實現真正的盲評,博士論文答辯實現不講情面的提問和實事求是的評價。
有了以上變革及制度安排,博導頭上的荒謬可笑光環自然可去,“博導”這個浮華的稱謂亦將作古,而且不會絲毫影響培養博士生的質量。
不僅如此,還能為高校省去每年都要進行一次的評聘新任博士生導師的工作及其各種成本。所以,這實在是一個有必要馬上進行的變革。
聲明:本號刊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點個“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