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經驗:週末興趣班等娃,家長的不同表現,反映孩子將來成就
文|文兒
作為一名上學娃家長,週末比平時還要忙,原因就是要送娃去興趣班。當然,把娃送進班裏後,剩下的等待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了。
一般興趣班會有等待區,幾排座位家長隨意坐,有的等待廳還有顯示屏,上面顯示實時教學畫面,供家長參考。運動類的興趣班,家長面前是透明玻璃牆,可以直觀地看到裏面孩子的一舉一動。這時候,家長們的表現就很耐人尋味了。
以我這個陪娃上了幾年興趣班的過來人經驗看,週末興趣班等娃,家長的不同表現,很能反映孩子將來成就。
|為什麼家長等待表現反映孩子將來成就?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將來成就如何,家庭環境十分重要,父母的榜樣力量在裏面佔的比重相當大。
另一個原因是,孩子做事情態度如何,也跟家長對此是否有要求相連。一般做事認真的孩子,背後都會有個做事認真、並要求孩子也要認真的家長。
◆低頭摳手機,時不時發出笑聲
相信這是不少家長的做法。畢竟等待的過程是無聊的,唯一能打發無聊時間的,就只有手機了。難道還有第二種做法嗎?
但事實上,家長有手機癮,很可能在家裏給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樣。一般來説,家長若苦惱孩子對手機上癮,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如此,回家一有空閒就抱着手機看?
過度依賴手機,説明家長習慣於碎片化的淺閲讀模式,這會導致思維方式直白且僵化。如今網上不少新聞事件都是一再反轉,讓吃瓜羣眾目瞪口呆,前陣子自己還隨大流痛打“壞人”呢,隨後卻發現這些“壞人”原來是受害者一方。如果你也在其中,就要反思自己的思維模式了。
不懂得思考、人云亦云的家長,帶出來的孩子顯然不能適應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因為信息量巨大,懂得篩選真假消息對做出判斷來説很重要。
◆音量外放,聽戲劇當然,很多父母知道,在公眾場合不能如此,這是基本的素質。但我在陪娃上興趣班時,還是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外放音量的是位老人。雖然當時也有不少家長在跟孩子一起親子閲讀,所處環境略顯嘈雜,但鏗鏘有力的戲曲聲還是顯得格格不入、讓人尷尬。
因父母工作忙,老人帶娃成了主流。但讓老人帶娃,不代表父母可以疏忽對孩子的教育。畢竟老一輩人受當時環境所限,文化水平普遍不是太高,也不懂教育方法。如果把教育孩子推給老人,顯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關注孩子課程進度,課後懂得跟孩子、跟老師溝通,將上課效用最大化
相信不少家長接送孩子上興趣班,真的只是起個接送作用,孩子學的什麼全然不管,反正自己也不懂。但負責任的家長,會對課程進度比較上心,對孩子的狀態、和老師的溝通十分盡心盡力。
我在等娃上籃球課的時候就發現一位爸爸,全程盯着兒子的一舉一動,等兒子課間休息喝水時,再跟他嘮叨幾句“你這個動作不太對,記得之後糾正”,有時還會掏出手機記點什麼,我猜是老師講解的要點。
課下他跟老師溝通,老師誇他家娃進步快,他相當謙虛,話語中也透露出自己在課下的指導和孩子的努力。有這樣負責任的家長,還愁孩子進步不快嗎?
◆爭分奪秒看書,為自己爭得學習時間
一次在等待過程中和一位媽媽結識,只見她腿上放了書和筆,封面是《正面管教》和《兒童心理發展》之類的書。她匆匆跟我説了幾句,説自己要準備考試,這是自己難得的空閒時間,説完便投入了學習當中。
後來加了微信看她朋友圈,一路關注下來,看她如何育兒,自己如何創業開辦教育學校,又如何贏得家長們的認可,她的孩子也被培養得自律、向上,相當優秀。不禁感嘆,有這樣拼的媽媽,孩子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身為父母后,上了班要忙工作,下班要忙孩子,幾乎沒有空閒時間。唯一的空閒便是送孩子去興趣班了。愛學習的父母懂得這個時間段的寶貴,會抓住機會學習充實自己,擁有這樣學習型的父母,孩子也會耳濡目染,變得熱愛學習,這才是未來社會能立足不敗地位的利器。
【話題討論:等孩子上興趣班的間隙,你會做什麼?】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