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1+1:勞動課讓教育更完整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課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併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根據不同學段制定了“整理與收納”“家庭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勞動”等學段目標,每週授課時間不少於1課時。

對新方案的這一變化,不少“70後”“80後”網友直呼:多年前的勞動課,如今又回來啦!

評論1+1:勞動課讓教育更完整

光明日報:勞育,為孩子打好人生底色

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將勞動課程獨立設置並標準化、體系化,有利於提高勞動教育地位,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育人方針,讓孩子們在基礎教育階段掌握更多獨立生活能力。教育引導孩子們養成勞動習慣、培養勞動技能,非朝夕之功,須銖積寸累、日就月將。在教育實踐中,如何做好課程考核與過程評價,如何處理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關係,都還需要在探索中不斷完善。從課程設置開始,匯聚多方合力,新時代勞動教育必能在學生心中播下崇尚勞動的種子,為他們未來走向社會打好人生底色。

東方網:不是簡單迴歸,而一次提質升級

勞動課並非一次簡單的迴歸,而是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礎上,所進行的一次提質升級,其課程內容更為豐富多彩,課程效果將更為顯著,主要是培養中小學生的勞動技能、生活能力,諸如學習做飯、打掃、家電使用等基本生活技能,參加勞動實踐、職業體驗、新技術體驗、志願服務等活動,從而學會生活自理,更瞭解和適應社會。按照新課標的規劃,勞動課發生了巨大變化,課程內容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具象化、立體化等優點。中小學生將通過更豐富的勞動實踐活動,打通書本與現實生活,觸摸社會經濟結構,真正體驗到勞動意義所在。以後的學生,不再只是死讀書,不再唯考試成績論英雄,會生活、愛生活,擁有一技之長,實現自我價值,也可以過得很好。

北京青年報:勞動技能的培養與提升,是一輩子的事

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是不是意味着孩子能夠做出一鍋好飯了?也未必。勞動技能的培養,勞動品質的提升,是一輩子的事,而當現行以分數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並沒有得到改變,勞動課也就不可能成為“大餐”。但不管如何,既然開設了勞動課,就要把這門課落到實處,想辦法開好。既然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那就應該努力在課程中創造更多讓孩子親身勞動的條件。學校應該努力開好這門課,家長更應該積極配合,幫助孩子上好這門課。

澎湃新聞:勞動課不光是學校的事

一些課程設置非常有的放矢。例如在第三學段(5-6年級),做2-3道家常菜,還要會設計一頓營養食譜。做一道西紅柿炒雞蛋,燉一個骨頭湯,看上去不難,但一輩子都用得上。若干年後,或許會有很多長大成人、成家立業的孩子會感謝現在打下的勞動基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擺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才能懂得柴米油鹽的人生真味。從這個角度看,勞動課不是學校教育單方面的事,更應該得到廣大家長的支持和幫助——不管是在家還是在校,讓孩子們自己動起來、幹起來,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才能體會到勞動的意義,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對他們的一生都有益處。

現代快報網:警惕別成了家長的“課後作業”

落實是根本。真正的“落實”是讓孩子確實學會,掌握這些生活技能,絕不能流於形式。如果學校只是為了完成了一個課時,被動設置這門課程,那隻能説是聊勝於無。或者,認為這門課不重要,課時被“主課”隨意佔用,再好的教學內容也會成為空中樓閣。低年級的家長們還有一點擔憂:“家務課”怕不會演變成家長的“課後作業”吧?此前網上各種吐槽,手工課、實踐課最終折騰的是家長,可見這種擔心並不多餘。因此,在教學環節中學校和老師更為重要,注重學生“親自”動手實操,禁止或減少佈置打卡式的任務,否則折騰的是家長,耽誤的是學生。

四川在線:給下一代心中種下“勞動光榮”的種子

《平凡的世界》裏有這麼一段話:“城裏人誇孩子誇學習,鄉里人誇孩子誇勞動。他父母親為此而很驕傲,他也在自己幼小的心靈裏,第一次感受到了勞動給人帶來的榮耀。” 實際上,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需要腳踏實地的建設者,都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悠悠萬事,勞動使成。勞動課能夠賦予孩子們必備的技能,也能讓孩子們在動手之間,更深刻領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就應該從教育開始,給下一代心中種下“勞動光榮”“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種子。

(黃河評論信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55 字。

轉載請註明: 評論1+1:勞動課讓教育更完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