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錯了?”小學生“1.2+6.8=8”被老師打叉,家長不服質問
數學作為國民教育的“三大主科”之一,一直“折磨”着學生們,幾乎每個人都飽受過數學這門功課的摧殘,讓人“聞風喪膽”。
其實説到底,數學這門課講究的是“精細”,不僅計算要精細,做題也要精細,稍微粗心一點,將公式或是數字算錯了,那麼後續也將會全部算錯,白白丟失所有分數。
因此,想要學好數學,需要從小就培養算數能力。
俗話説,“高考一分,幹倒千人”,考場上的每一分都能改變命運,因此,孩子們在做題的時候就要格外認真,家長老師們檢查題目也要格外仔細,不能改錯了耽誤了分數。
有一天許先生的兒子吃完晚飯後悶悶不樂,説自己明明做對了題目卻依舊被老師判錯,還扣了三分,自己怎麼也想不通,於是想請教爸爸。
許先生看了一下題目,1.2+6.8=幾,兒子回答8,卻被老師打叉。許先生覺得是老師改錯了,於是不服跑去質問老師不認真改卷,要求將兒子的分數改回來。
沒想到老師卻説沒改錯,這道題孩子確實做錯了。
老師繼續解釋道:“小數點後面的的精確度是不同的,8是精確到個位,8.0精確到十分位(0.1位),這表示着整數與小數的區別,兩者是不一樣的。
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8.0,許先生的兒子少寫了小數點和0,才導致這道題失分。”
許先生聽完後羞愧不已,做題確實要精準一點好,且數學本身就是嚴謹、精準的學科,數值越精準,誤差就會越小,對國家未來的發展也就更有貢獻。
許先生的“一道錯題”告訴了我們,一道小小的數學題,也能體現不同的數學思維。不難發現,數學這門學科存在很多“坑”,這也是大部分學生丟分的原因。
一個無可迴避的殘酷現實就是:在語數英三大主科中,數學是拉分必殺器,很多中高考落榜的,都是被數學拖了後腿!
數學的算式條件等需要非常嚴謹的適用範圍,這就很考驗學生的耐心和細心,因此,只有首先具備“不掉坑”能力,才能把握住數學的精髓,提高分數。
1、發現問題的能力
數學的推理題中會給出一定的條件,要求證明特定的結果,有些條件是隱藏條件,需要學生具備推理及自主發現的能力。
那麼在這種特定情況下,學生需要大量的習題經驗及知識儲備,才能做出題型,而這些經驗,正是學生養成發現問題能力的關鍵。
如果學生實在發現不了,還可以使用“反推法“,通過結論去一步步反推,尋找哪些條件是缺失的,缺失的條件在哪可以找到,最終找出所有已知條件,解出題型。
2、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小時候算數嚴謹點,是為了以後不出錯做準備,真正讓孩子學好數學的,是具備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如今教育靈活化,“死記硬背”已經不管用了,考察的題型也都是“靈活運用題”,需要學生自己運用發散性思維,結合自己的邏輯思維,做出題目。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邏輯思維跟不上,數學自然學不好。
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處理生活問題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更是學好數學和其他學科必備的能力。但中國的教育自古以來都是“填鴨式教育”,從幼兒園到高考都是“逼着”孩子學習,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數學思維能力自然也就沒有了,所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刻不容緩!
但很多家長反應,自己沒什麼文化不會教導孩子開發思維能力;補習班又實在貴,上課太花費錢了,不知道該如何開發孩子的“數學思維智能”。
基於這種需求,這本書可以激發孩子的數學興趣,幫助孩子在趣味閲讀中建立數學思維,就是劉燻宇編著的《寫給孩子的數學三書》。
數學教育家劉燻宇先生是中國數學科普著作的開創者,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大師,楊振寧教授、華羅庚、陳景潤、谷超豪等都曾稱讚過劉燻宇先生的佳作,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在劉燻宇先生創作的數學著作中,“數學三書”堪稱是經典的數學科普之作,共涵蓋了3本經典數學著作,分別是《馬先生談算學》、《數學趣味》和《數學的園地》。
著名數學家谷超豪,如此評價這套書:“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劉燻宇的《數學的園地》。它介紹的微積分和集合論的初步思想,把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三本書循序漸進,從趣味數學開始,帶您的孩子一步步建立對數學的興趣,然後通過幽默的段子,講解函數、方程式、變量、微積分等概念,以及相關的應用。
可以説,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經過作者巧妙的手法寫出來,只要學過初等代數和幾何的人,就會很輕鬆、毫不費力讀完並掌握,所以該書可以作為中小學生重要的自學書籍。
劉燻宇的這套《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小學高年級以及中學的孩子都可以閲讀,能夠幫助自己建立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激發所有科目的學習興趣。
感興趣的家長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鏈接進行購買: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