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喻海良科學網博客 作者:喻海良
趣味答題領紅包
之前寫了一篇《讀博士可能後悔四年,不讀博士可能後悔一輩子》,有朋友提出支持,也有朋友提出質疑。其中一個朋友指出,“讀博士就是在玩奢侈品,青春和金錢的揮霍。”本人也覺得比較贊成。讀博,的確是人生最“奢侈”的一次消費。多年的寶貴青春。
為了不誤導大家,下面先講講,我覺得哪些人不適合讀博士:
(1)對本專業毫無興趣的人。這樣的人,趁早轉行,免得誤人誤己。我的一位高中數學老師不支持同學學“數學專業”,原因是他自己也對數學沒有興趣,覺得除了教高中生數學課,一無是處。其實,後來讀研後,感覺數學還是很有用的。雖然,當成專業來學習,並不一定好,但一點都不懂數學,科研那是很難進行的。
(2)家庭近期有負擔的人。前些天,有一個本科生休學照顧他生病的家人,原想寫一篇博客表示支持。的確,作為過來人,個人覺得讀書遠沒有孝順父母重要,雖然每一個父母都望子成龍。也因此,我個人覺得,如果家庭近三四年內條件艱難的話,除非得到較高的獎學金和教師生活補貼,個人不是特別支持帶着生活壓力去讀博士的。
(3)個人有較大負債的人。現在,很多條件不是很好的家庭,都讓學生在本科期間貸款上學。對於這樣的政策,我是無條件支持的。我大學期間,也貸款了學費。不過,通過努力,本科畢業那天,把貸款全部還清。再説説國家貧困大學生貸款計劃,説良心話,這個政策雖好,但,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特別是,對於那些貸款的畢業生,如果連工作都沒有找到,就強迫人從進入社會的第一天,開始還貸,有點不人性。
我聽説澳洲政府是這樣規定的,如果大學生在學期間貸款了,大學畢業後,如果沒有找到工作,或者收入太低,就不要求還貸。直到有一天,他們找到了工作,並且收入超過某一數值,才要求還貸。必須説明的,他們的貸款好像是無息的。個人有較大負債讀博士的人,博士期間,不得不想盡辦法去掙錢。這必將影響自己的生活、學業,並造成多重負擔。當然,如果和上面一樣,導師、學校給出優待條件,讓你安心學習,則另當別論。
(4)靜不下來的人,不要輕易讀博士。博士,其實也是一項清貧工作。就像某些院所一樣,坐落在山溝溝裏,可以修生養性,靜思科研。如果一個人,非常眷戀花花世界,還是不要走入“空門”的好。免得傷了自己,傷了導師。
(5)沒有承受挫折能力的人。讀博士期間,我估摸着,沒有幾個人沒有受過挫折。如果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怨天尤人,不想再待著學術界等等。這樣的人,還是早日放棄讀博士為好。免得有些導師管教過嚴,發生不和諧現象。
(6)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的人。如果一個人身體不是很好,我也不建議讀博士。的確,讀博士期間,有時候不只是身體上的“鍛鍊”,也是內心的“煎熬”。如果為了讀一個博士,把自己身體給弄壞了,大大的不值。
圖源:hippopx.com
如果一個學生不在上述幾個行列,那我覺得他可以考慮讀博了。下面,説説我認為哪些人適合博士:
(1)上進心強的人。讀博士過程中,也是一個“過五關,斬六將”的兇險旅程。對於上進心強的人,遇強則更強。如果能有一顆“不把難題解決,誓不罷休”的心,加入博士行列吧。我想,導師一定會歡迎你。
(2)語言組織能力強的人。記得蘇步青老師説過一段話,大意是,“沒有一定語言組織能力的人,很難做好科研”。高中期間,我認為這是“謬論”,“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自己讀博士之後,發現,語言組織能力還真是很重要。沒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寫不好一篇小論文,也就無法談博士大論文了。如果一個人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強,至少有成為優秀博士的潛質。這樣的人,導師也是會很歡迎的。
(3)發現新事物能力強的人。博士期間,強調最多的莫過於創新。而創新,無非就是通過實驗發現一些新事物。有時候,不是一個人的工作做的不好,而是抓住“問題”的能力不強。有些新的重要的線索擺在面前,有些人就是“視而不見”。如果一個人發現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導師一定會給你多一些補助的。
最後,博士生活不是像我一樣,在網上誇誇其談就能畢業的。他需要一個人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鑽研。如果一個博士能夠做到:坐在辦公室想問題,走在回家的路上還在想問題,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在夢見這些問題,那他遲早成為一個優秀的博士。
成語接龍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