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將地名用作書名的古籍並不算少,如北京、長安、洛陽、建康、杭州等等,比如《洛陽伽藍記》《建康實錄》(今南京)《東京夢華錄》(指開封)《武林舊事》(武林是古代杭州的別稱)等。但以巴蜀地名做書名的重要古籍,既沒有成都,也不是重慶,卻有兩本書在歷史上非常重要,一本叫《華陽國志》,一本就是《酉陽雜俎》。
《華陽國志》主要算一本史書,作者常璩是東晉時蜀人(今成都市所屬崇州人,準確説他算十六國的成漢人),歷史傳記之外也夾雜不少的巴蜀先民神話傳説。《華陽國志》取名並非根據華陽縣(與成都毗鄰,是古代成都城的縣治所在,類似今天的市級駐地,而成都府則是州郡中心,類似今天省級駐地),而是指“華山之陽”(山的陽面為南),就是今天整個巴蜀天府之地,所以書名與內容是相符合的。
類似地,《酉陽雜俎》的內容也並不是關於酉陽,而是文學性較強的志怪類小説與文史類雜記。但為什麼會用這個古代巴蜀地名?自然也是有寓意和淵源,很值得探討一番。
一,“酉陽”的典故與桃花源的孿生關係
“酉陽”,過去是四川一個縣名(今屬於重慶),這一地名流傳過一個典故,《酉陽雜俎》序言專門提到,酉山傳説有一石穴,裏面藏書千卷。秦朝時,有人為躲避“焚書坑儒”隱居山洞偷偷讀書學習,過得逍遙快樂。梁元帝為湘東王時鎮荊州,好聚書,賦有“訪酉陽之逸典”語,所以,流傳成了一個典故。
順理成章,酉陽藏書和兩晉南北朝著名的桃花源其實是一個孿生故事,有同一時代背景“躲避秦末之亂”,也是同一地方“武陵山中世外桃源”。今天的人們普遍認為古荊州是“桃花源”,也就是武陵或沅陵(今天的桃源縣就位於沅陵以東,屬於湖南常德市)。
而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渝黔湘鄂等省市交匯處,是重慶地區海拔最高的地方,事實上酉陽也名副其實屬於武陵山脈,今天酉陽的桃花源也是全國知名AAAAA級風景區。只不過,後人單獨針對《桃花源記》的描述,陷入武陵人順江捕魚誤入桃花源的套路,很難理解桃花源為什麼會是在酉陽。可如果再綜合聯繫與之關聯的酉陽藏書故事,就明白桃花源的原型的確是在酉陽。
酉陽得名來歷是指酉山之陽(山南),武陵山脈屬於南北走向。首先以今天的交通看,當地距張家界或鳳凰的車程只有2小時,反而到重慶市區要3小時,大範圍也算是古代荊州。
其次,《桃花源記》的三大標誌:1、武陵可以是武陵郡,可以是武陵山區,總之也包括酉陽。2、秦末避亂背景,前面提到,桃花源和酉陽藏書其實是孿生的故事傳説。3、最重要一點,桃花源位於洞穴中,湖南湘西山水田園風光可算舉世聞名,但原則上不以洞穴為典型。而酉陽不同,除了山水之外天然洞穴眾多,不少洞穴還很著名,今天有伏羲洞、太古洞、大酉洞、二酉洞等。綜合桃花源與洞穴藏書的故事,顯然酉陽更符合傳説的記載。
就《酉陽雜俎》的作者段成式(約803——863年)與其家族説,與四川的淵源很深。段成式生於四川,長於四川,其《酉陽雜俎》豐厚的文化歷史價值堪稱一絕。若從文學角度看,書裏寫了各種匪夷所思的志怪故事;若從文化歷史看,保存了唐朝大量的珍貴資料、遺聞逸事和民間風情。乾隆年間負責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同樣寫過《閲微草堂筆記》的紀曉嵐評價:“多詭怪不經之談,荒渺無稽之物,而遺文秘籍,亦往往錯出其中,故論者雖病其浮誇,而不能不相徵引”。
二、段成式與四川的淵源
段成式的來歷可不一般,與李商隱、温庭鈞等晚唐文學大家幾乎齊名,出身還要優越得多。他的父親段文昌是穆宗年間宰相,兩次出任西川節度使,以宰相身份出任節度使成為晚唐才出現的“使相”重要一員——等同“藩鎮”,還被穆宗加封鄒平郡公,可見器重,之後文宗太和年間去世,贈太尉。
不過,段文昌、段成式父子的身世籍貫,由於新舊唐書和一些引用材料互相分歧,導致歷來有各種説法和爭論。目前主流意見傾向於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主要是指祖籍。從唐代習俗看重祖籍郡望來説,是可以接受的。根據是段家祖上為開國功臣段志玄,他是山東齊州鄒平人,早年寓居太原,參加李淵、李世民父子的起兵。而在《舊唐書》段文昌傳記還有“西河説”,今屬於山西汾陽,宋代《太平寰宇記》也主西河。推測可能段志玄一家在太原時,也許有子孫後來居住在山西。另有河南説,荊州説,最後有西川説。
段文昌、段成式父子出自四川廣都(今成都市雙流區)的説法,依據也見《舊唐書·段文昌傳》:“文昌於荊、蜀皆有先祖故第”、“文昌少在西蜀”。的確不是憑空捏造,據段成式好友、武宗朝名相李德裕所寫《丞相鄒平公新置資福院記》“建中初,先僕射以柱下史參梓潼軍計,典昌榮二部。益部之內,有林居一廛,庾氏誅茅,始傷於寄寓,仲長樹果,終見於繁蔚。”文中“先僕射”為段文昌之父段諤,他已經在四川連續任職。唐代昌州含永川、大足和昌元(今重慶市榮昌縣,也是昌州治所,永川、大足今都屬於重慶),而榮州即榮縣(今屬於四川自貢市)。
段文昌的出生之地最大謎團也許就在“西河”究竟是哪裏?後來《華陽縣誌》段文昌傳就把“西河”歸到四川的廣都:“段文昌,字墨卿,廣都西河人。”《雙流縣誌》引《鑑戒錄》、《唐詩紀事》(南宋計有功編撰,計有功是今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人)所言:“段文昌,廣都縣人,父以賣油為業。生而多智,長亦有文。常跨驢行,鄉里笑之。三十年間,衣錦歸蜀。蜀人贈詩曰:‘昔日騎驢學忍飢,今朝忽着錦衣歸。等閒畫虎驅紅旆,可畏登龍入紫微!富貴不由公祖解,文章生得羽毛飛。廣鄉再去應惆悵,猶有江邊舊釣磯。”
段文昌父親段諤的事蹟很少,也導致段家遷居的一些事蹟比較含糊。段文昌生於代宗大曆八年(773),安史之亂剛結束,北方山西境內為重要戰場,生於山西不能説完全沒有可能,但以段文昌少居蜀中這一事實,筆者還是更傾向於四川。《舊唐書》記載:“父諤,循州刺史”,這是段文昌少年時隨父親任職比較確鑿的記載,文昌當時大概12歲。循州是現在廣東省新豐、連平、和平、龍川、河源、興寧、五華、陸豐、海豐、惠陽、惠東、博羅、紫金等縣。段諤從循州罷官返回的還是四川,顯然把更為富庶安定的四川作為家鄉。
段諤在廣東任職僅一年左右,為何罷官已不可考證。回四川后,可能像《唐詩紀事》等野史説,改為經商,“以賣油為業”,幾年下來,段氏家業比較豐厚(購了不少書籍,段家藏書三代到段成式堪比“酉陽藏書”就説得通了),其父再出任江陵令,段文昌隨父入荊州。十年後,受西川節度使韋皋徵募,入川開始自己的仕途。
那麼,段文昌究竟是不是生於四川?以《太平廣記》:“文昌父諤,初為支江宰,後任江陵令。文昌少好蜀文,長出渚宮(荊州),客遊成都,謁韋南康皋。”段諤最早職務是支江宰(縣宰),支江即南郡枝江縣,隸屬荊州。之後在四川為官,即李德裕所記“先僕射以柱下史參梓潼軍計,典昌、榮二部。”這一段時間有四五年,做到榮州刺史。段文昌12歲左右,改循州刺史。如果段文昌是8歲入蜀記載可信,就確實是生於荊州。
而段成式,的確應該是出生於四川。貞元十七年(801),西川節度使韋皋徵段文昌為幕僚,當時26歲,授校書郎,後任靈池縣尉(今成都市龍泉驛區,唐代以山勢分東陽縣、靈池縣,宋代名靈泉縣,以靈泉山而名。明代改為龍泉山,其驛站才得名龍泉驛)。這一段事蹟既出於《舊唐書》也出於《酉陽雜俎續集》段成式的記錄,應該可信。
但是,段成式大約生於貞元十九年(803),段文昌時年28歲,看似合乎情理,卻沒有明確證據。如今人方南生點校《酉陽雜俎》附錄《段成式年譜》。根據段成式的愛好,像唐人比較信奉命理學説,這一年屬雞,屬雞之人的兇數為三九一。公元835年,段成式33歲,其父段文昌病故。公元853年,段成式51歲,遇廬陵頑民投訴,一年後才洗脱清白,於是歸隱峴山。
其實疑點在於段成式的母親武氏。武氏是著名宰相武元衡之女,武元衡,論出身是女皇武則天的後裔侄孫;論才華詩文俱佳,德宗建中四年的狀元,與白居易、劉禹錫齊名。後因削除藩鎮而死於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派出刺客的暗殺。武元衡在四川當節度使七年,武元衡入蜀是順宗永貞元年(805),那麼,段成式出生於803年就顯得難以確定,當時段文昌還名位不顯,要結交權貴子弟武元衡恐有難度,除非是通過韋皋引薦而迎娶武氏。韋皋治蜀二十一年直到病故,深得猜忌心重的唐德宗器重,出身韋氏豪門,與當時在朝的宰相武元衡、李吉甫都算關係融洽,武元衡到蜀地後還去遊覽過韋皋的住宅。要麼就是段成式要稍晚數年出生。
至於段成式為什麼會撰寫《酉陽雜俎》,今天的學者也有過一些研究。首先自然是唐朝的思想文化十分開放和駁雜。不光傳統的儒釋道及各種藝術到達巔峯,中唐到晚唐前期——正是段文昌、段成式父子生活的階段。在傳統的儒釋道文化外,巴蜀本地的巫鬼信仰和各種外來文化(如唐代三夷教:摩尼教、火祆教、景教)刺激的風氣,促使段成式對各種奇幻文化產生強烈興趣,像中唐繁榮起來的傳奇小説大多也都涉及奇幻文化和異域文化的現象,基本算六朝志怪小説的“升級加強版”。
陳寅恪先生就曾指出,著名唐代傳奇《柳毅傳》就體現有奇幻想象也有異域文化點綴。像洞庭湖龍女的父王喜歡聽“火經”,就是火祆教經文。從一箇中原內陸洞庭湖龍王的興趣愛好,就看到當時外來文化的深入,這就是陳寅恪先生精於“文史互證”的一個小小案例。
段成式年輕時喜歡狩獵和冒險,喜歡讀書也不假,但只愛好過去的野史雜記,其父段文昌為此很鬱悶。另一方面他喜歡交友,像温庭筠和李德裕之類一直是最好的朋友。
温庭鈞,晚唐最著名的才子之一,段成式和他贈送詩文相當多,後來還是兒女親家。李德裕是宰相李吉甫之子,也是晚唐時最有成就的宰相了。而他的政治才幹幾乎掩蓋了詩文才華。如李德裕專門為段家寫了《丞相鄒平公新置資福院記》。段成式在文宗太和元年(827)前往浙西投靠李德裕,兩人相交。宣宗登位後李德裕失勢,放逐崖州,兩人一直都有書信來往。五代時期蜀人孫光憲(陵州貴平人,今四川仁壽縣貴平村)的筆記《北夢瑣言》專門有《李太尉與段太常》一節記錄兩人交往。當然,由於家境,段成式的交往十分廣闊,足夠看遍人情冷暖,這也是他能夠博採異聞的一個輔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