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團結抗疫故事)團結攜手 共迎“煙火”——非洲在華留學生親歷中國抗疫

  新華社南京6月19日電題:團結攜手 共迎“煙火”——非洲在華留學生親歷中國抗疫

  新華社記者陳席元

  看着街邊叫賣的小販和越來越多的遊客,揚州大學醫學院塞拉利昂留學生賽德笑着説:“揚州的‘煙火氣’回來了。”

  賽德今年36歲,2007年來到中國,在揚州大學醫學院和南京醫科大學自費學醫,如今是揚州大學醫學院研究生,也是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的一名助手。

  今年1月28日,賽德主動報名加入志願者隊伍,協助老師照顧在校的十幾個非洲留學生,每天協助測量體温,還去超市代為採購生活用品。“經過這次疫情,我對治病救人的職責有了更深的體會。感謝揚州大學師生和志願者的付出,讓留學生在疫情期間能安全、安心求學。”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時候,走還是留,是不少在華留學生面臨的兩難選擇。21歲的加納留學生瑞秋,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工程專業612班班長。“那時,家人和朋友頻繁打電話,希望我回加納,但我相信學校,相信中國,選擇留了下來,和老師、同學們共渡難關。”她説。

  先進是埃塞俄比亞留學生,就讀於河海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他表示:“中國和埃塞俄比亞的文化裏,都崇尚有難同當。我是喜歡中國文化才來這裏留學的,中國遭遇疫情的時候,能幫就幫,但不能跑。”

  瑞秋和先進都認為,選擇留在中國的日子裏,更重要的收穫是,見證了抗擊疫情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上了一堂生動的中國國情課。

  “今年1月23日,除夕前一天,南京就開放了55個發熱門診,這種效率讓我驚歎。”瑞秋回憶,“學校為留學生建立了無微不至的照料體系,宿管阿姨每天早上叮囑我們測量體温,還詢問有哪些生活上的需要。2月24日開始線上教學,目前多數課程進入尾聲。近期還補開了線下實驗課,再次走進教室,大家格外開心。”

  瑞秋告訴記者,她也參加了抗疫志願活動,錄製了為武漢加油的小視頻。“我用一首中文歌曲《童話》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雖然世界不像童話故事那般完美,但在中國這段日子裏,我感受到了滿滿的愛和濃濃的情。”

  先進曾在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過,他深有感觸地説:“中國用10天時間建成擁有1000張病牀的火神山醫院,用12天建成擁有1600張病牀的雷神山醫院,這有多難、多麼了不起!”

  “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是中國快速控制疫情的關鍵。”先進表示。這兩天,他一直關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峯會,“峯會名稱就有‘團結’二字。中國表示將提前於年內開工建設非洲疾控中心總部,我想完成在中國的學業後,能為非洲公共衞生基礎設施建設出一份力。”

  “希望每一名在華留學生都能學習奮進,不辜負在抗疫一線堅守奉獻的人們。”賽德説。(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非團結抗疫故事)團結攜手 共迎“煙火”——非洲在華留學生親歷中國抗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