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出“雙減”政策“組合拳”  對教培機構全鏈條治理

新京報訊(記者 馮琪)“雙減”政策發佈已整整兩個月。9月23日,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詳細介紹了為落實“雙減”構建的“1+N”政策制度體系。

構建“1+N”政策制度體系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表示,為確保“雙減”意見落地見效,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基本構建起了“1+N”的“雙減”政策制度體系。

具體而言,“1”指的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雙減”意見,是方向性的、宏觀性的“雙減”工作的總綱領。如“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原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等。

“N”指的是落實過程中需要對一些概念進行科學界定,對一些工作要求進行細化,以指導各地更好地抓好貫徹落實工作。目前已出台了學科類培訓範圍界定、“備改審”、“營改非”、培訓材料管理、培訓人員管理、查處變相違規培訓、加強收費監管、上市公司清理整治、課後服務、建立監測機制、培訓機構登記等11個文件。

政策“組合拳”注重針對性、操作性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指出,目前已係統出台涉及校外培訓機構的設置、審批、收費、人員、材料、行為、資本等方面的配套文件,這是一套政策“組合拳”,以實現全覆蓋、全鏈條有效治理。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強調,這套政策“組合拳”突出了政治性。嚴把培訓材料“政治關”,體現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提高培訓材料的思想性、科學性、適宜性。明確提出從業人員從業禁止條件,對存在損害黨中央權威、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損害國家利益,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嚴重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予以一票否決。

同時,這套政策“組合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重點解決好與人民羣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突出問題,通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堅決防止培訓機構過度逐利行為;通過嚴肅查處隱形變異培訓行為,有效緩解羣眾焦慮;通過推動學科類機構登記為非營利性,讓校外培訓迴歸公益屬性等。

此外,這套政策“組合拳”體現了針對性。認真研究培訓機構良莠不齊、從業人員混亂、培訓材料質量低下、培訓收費高、“卷錢跑路”等問題,分類歸因,提出針對性舉措和要求;政策設計上注重抓住關鍵環節,化繁為簡,體現便捷高效,便於儘快操作執行;在制定政策過程中,注重兼顧各方合理需求,維護合法權益,充分考慮落地難易程度,確保政策執行平穩有序。例如,“備改審”、“營改非”、收費監管等文件,全部提出到2021年底完成相關任務,實事求是地為各地工作留出操作時間。

新京報記者 馮琪 校對 王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15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部推出“雙減”政策“組合拳”  對教培機構全鏈條治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