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孩子輸在起跑線,家長買硬盤提前囤資料?教育部回應

“雙減”政策已實際落地兩個月。然而,“怕孩子輸在起跑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等傳統觀念仍然影響着部分家長,更有部分家長產生恐慌,認為有必要“購買大容量硬盤,提前囤積教輔、培訓資料”。

對於這種行為,9月23日,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回應稱:完全沒有必要。

現有培訓材料正逐步納入審查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嚴禁超標培訓。9月,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管理辦法》,提出對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實行線上和線下、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培訓材料分類管理。

記者瞭解到,近期部分家長產生恐慌,認為有必要“購買大容量硬盤,提前囤積教輔、培訓資料”。對於家長這一行為,在9月23日的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表示,“完全沒有必要擔憂。”

上述負責人表示,培訓材料是培訓活動中的關鍵載體和元素。《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管理辦法》明確,學科類培訓材料採取校外培訓機構內部審核和教育行政部門外部審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雙審核。“這些材料都要接受管理、進行審查,而現有的培訓材料正在逐步納入審查過程中;只有通過審核後,這些材料才能實現去粗存精、去偽存真,其思想性、科學性、適宜性等方面才能有效保證。”

同時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指出,培訓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要優中選優、注重質量,而且只是配合培訓有選擇性使用,沒有必要大量囤積材料,要提高孩子們的使用效率,切實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此外,該負責人表示,隨着校內課後服務的完善,不管是補差還是拓展,學科類學習任務主要在校內完成,所以未來學科類校外培訓只是適度補充。

治理打着“國際”旗號各類競賽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還在會上指出,在深入推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過程中,對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培訓機構和個人“打擦邊球”或轉入地下的隱形變異培訓問題,參與課後服務導致學校教師負擔增加的問題,學科類培訓轉向和資本湧入非學科類培訓的問題,亟需出台相應指導意見,防止出現政策空白。

該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完善配套政策。在督促各地落實好已經出台的配套文件基礎上,加快預收費監管、加強培訓機構黨建等其他配套政策法規的制定進度。研究修訂競賽管理辦法,治理打着“國際”旗號的各類競賽。

同時完善“營改非”流程,進一步明確過程中的公示期限、資產確權等政策。研究起草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在組織機構、從業人員、培訓場所、培訓內容等方面對學科類和非學科類機構同步作出規定。加快校外培訓管理條例立法進度,對非學科類機構管理一併納入。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表示,還將強化監督檢查,加大對“一對一”“高端家政”“眾籌私教”“住家教師”等隱形變異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北京推進線上學科類培訓資金監管

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丁大偉介紹了北京市關於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資金監管、人員安置等情況。

在機構重新審核的問題上,丁大偉介紹,北京市將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培訓機構,並對現有線下線上機構實施重新審核登記,解決培訓機構過多過濫問題。對於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部按照“1+1+3”要求重新審核,“1+1+3”是指線下機構必須符合證照齊全、培訓費納入資金監管,必須符合北京市“培訓機構辦學標準”“培訓行為規範”“培訓機構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三項規範文件要求,才可恢復線下培訓。同時,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由備案制改為審批制。

在資金監管問題上,北京市將全面加強學科類培訓機構預收費風險管控,保證資金安全,有效預防“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新發。

丁大偉介紹,北京市恢復線下培訓的機構預收費已經全部納入資金監管。對於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正在推進資金監管,將預收費資金監管作為線上機構重新審批准入的前置條件,堅持“無資金監管、不能獲得審批”。

同時,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辦法》,在重申3個月或60課時收費上限的基礎上提出,如週期和課時收費並存,機構只能選擇收費時段較短的方式,防止發生變相超過 3 個月收費問題。此外,北京市印發“雙減”措施明確,學科類培訓機構每次招生前須向教育部門報備招生簡章、課程內容、教師資質、收費情況等事項;並鼓勵實施先培訓後付費的收費模式。

文|新京報記者 馮琪 戚望

編輯|蘇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2 字。

轉載請註明: 怕孩子輸在起跑線,家長買硬盤提前囤資料?教育部回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