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三喜
中小學生即將進入寒假模式,有償補課的動靜尤其耀眼。近日,有媒體記者在吉林長春調查發現,儘管教育主管部門一再禁止在校教師有償補課,但部門培訓機構和在校教師仍頂風而上,有的教師補一假期課的違規收入“夠買一台轎車了”。在職教師違規有償補課“花樣百出”,市場補課需求旺盛,部門家長不僅不配合調查,甚至還為其打掩護,監管取證難度大。
與正常的工資比擬,有償補課的收入其實太誘人。非在職教師每小時200元,在職的可以達到每小時700元至1000元,有的甚至超過2500元,辛辛苦苦上一個月班,可能不如補幾個小時課。而即便被查到了,處分也不外乎警告、記過、降級、扣薪等處罰。這是部門在職教師頂風作案,違規有償補課行為屢禁不絕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市場需求蓬勃擴張,這既可能是部門教師課內不講課後講,也可能是因為課上沒聽懂,需要課後補,或者由於覺得學得不夠、“沒吃飽”。因此,在不少地方都泛起了不管成績好壞都去上培訓班的現象。長春市發佈的2019年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評估結果年度報告就顯示,高二階段有5成以上的學生每週參加1至5個課外班。可見這種需求之旺盛。
這種補課需求可以理解,它實在是當下中國教育最真實的寫照,其中既有正常的一面,應該探索用公道、正當的方式去滿意;也有非理性的一面,需要通過加強和改進教育管理的方式去疏通溝通。這其中,管理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就應該是一個重點。
在職教師有償補課首先是嚴峻違背師德規範,從教育部到地方教育部門都再三告誡嚴禁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從現實來看,部門在職教師的“課時費”之所以遠高於非在職教師,不僅是因為在職教師更瞭解學生情況,仍是家長以補課費的方式變相給教師紅包,以求得多教師在學校多照顧自己的孩子,這就不僅是師德題目,而是嚴峻的教育腐敗行為。
一些教師抱着“義務教育辛辛苦苦,校外補課發財致富”“校外補課也是勞動所得、憑知識賺錢”的觀念違規有償補課,所關涉的絕不僅是師德題目,而是嚴重破壞教育教學秩序、破壞教育公平、損害教育生態,甚至還暗藏着違法行為。一方面,為了讓更多學生選擇課後補課,部門教師可能課內不講課後講,破壞教學秩序,而課後補課增加家庭經濟負擔,而那些經濟前提一般、無力支付高額補課費的孩子則基本教育權益受損。另一方面,以補課費的形式變相收紅包既是嚴峻的教育腐敗行為,這對泛博嚴於律己、堅守初心的教師也是莫大的傷害,其對教育生態的傷害可想而知。
然而,面對這一現象,又的確很難找到一個吹糠見米的管理辦法。已經有太多的事實説明,在利益、市場需求眼前,禁令管不住教師的有償補課行為。所以,只有監視動真格,有力查出違規行為,不斷進步違法違規本錢,才能管住一部分人。
因此,不僅要加大對在職教師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還要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常態化監管。校外培訓機構為在職教師違規補課提供渠道和平台,同時通過強調宣傳等手段刺激家長焦急,催生補課需求,是教師違規補課的重要中介。在寒假即將到來之前,監管部門要未雨綢繆,積極做好監管和應對。而從長遠來看,推進教育評價總體改革,改變“唯分數”論的招生錄取方式,同時改變社會的用人評價觀念,才能從根本上重構教育生態,讓教育迴歸到育人的本質上來。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來源:光明日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