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小沖沖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南明唐王政權在福建成立之時,鄭芝龍、鄭成功父子都是其擁護者。鄭成功對唐王的復國志非常敬佩,唐王對鄭成功也十分賞識,賜其姓名朱成功(“國姓爺”的由來),而且封他為忠孝伯,賜尚方寶劍,甚至對鄭成功説:
“恨朕無女妻卿。”
唐王的籠絡也收到效果,鄭成功日後為感謝唐王知遇之恩,一生抗擊清朝,原因也與此相關。
鄭芝龍不聽鄭成功勸告,投降了清朝。唐王不久也殉國,而鄭成功的母親也被清軍戕害。面對國仇家恨,鄭成功哭文廟、焚儒衣,棄文從武,舉起抗清旗幟。他起兵之初,勢力羸弱,但各地勤王之師紛紛來歸,經過幾年的努力,實力強勁。到順治親政時,鄭成功已經有廈門作為根據地,並在海澄、漳州等地數次打敗清軍。
順治九年,“湖南、川、廣處處用兵,力不暇及”,朝廷擔心各地反清復明勢力與鄭成功“萬一勾連狂逞,為禍愈大”,因此,滿清大臣向順治建議,對鄭成功實行招撫。鄭成功的父親已經歸順清朝,如果打出“親情牌”,預料鄭成功大概率會投降。順治採納招撫的建議,下旨給閩浙總督劉清泰,命其策劃。在聖旨中,順治先向鄭成功解釋多爾袞對其父背信棄義,以及清軍進攻廈門是地方軍官的“行事乖張”。鄭成功只要歸順,朝廷就會給高官厚祿,不需要來京城,可以在東南沿海管理對外貿易與船隻。由於有這道聖旨,朝廷與鄭成功的談判開始了。
與此同時,鄭芝龍也在朝廷的授意下,派家人帶着親筆信到福建與鄭成功見面,希望以父子親情勸説鄭成功投降。鄭成功在回覆鄭芝龍的信中寫到,清廷沒有兑現優待父親的承諾,而且對福建巡撫攻打廈門表示不滿,同時也説了“兵集難散”的善後問題。鄭成功雖然沒有拒絕投降,但提出的條件也不少。
順治知道後又下旨,除了答應封鄭成功為海澄公、鄭芝龍為同安侯、鄭鴻逵為奉化伯、鄭芝豹為左都督外,又保證説:
“敕諭到日,滿洲大軍即行撤回,閩海地方保障事宜,悉以委託。”
為了以示誠意,順治特派專差與鄭成功的表親攜帶公爵印信南下。
朝廷擔心鄭成功拒絕接受海澄公印信,又指定鄭芝龍家人南下廈門勸降。鄭成功為了父親在京城的安全,又想到不如“將計就計,權措糧餉以裕兵食”,他寫了一封信給鄭芝龍。信中,鄭成功依舊抱怨清廷不信守承諾,但也説到如果談判成功,清廷就沒有南顧之憂,也免掉“勞師遠圖,空費帑金”之難。同時,他也順便待價而沽,提醒清朝,他已經是南明的王爵,“人臣之位已極,豈復有加之呼?”而古代也有“大義滅親,從治命不從亂命”的案例,必要時可以移孝作忠。
鄭成功的條件越來越大,但清廷經過王公大臣會議,還是以皇帝的名義又給了鄭成功更加優厚的條件,不僅一門三爵位,並答應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府之地讓給鄭成功,又發放錢糧。清廷為何會讓步呢?
在那段時間,湖南戰場失利,親王尼堪兵敗被殺,大西軍又逼死孔有德,“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清軍面臨嚴重威脅。鄭成功方面,也在東南沿海厲兵秣馬,多次襲擊清軍。朝廷無法兩線作戰,對鄭成功只能以合議牽制。
在後來的談判過程中,鄭成功看準了清廷的軟肋,使勁要價,不僅要求擴大封地,而且要求仿朝鮮例。
清廷知道鄭成功的心意後,改變了策略,實行剿撫並用,一邊派鄭芝龍的次子南下和談,一邊增派大軍備戰。談到後來,雙方又因剃髮問題出現矛盾,結果和談又是無疾而終。
福建巡撫佟國器認為鄭成功“終無剃髮受撫之意”,上表順治,主張討伐,朝廷的王公也持同樣看法。於是,順治便任命濟度為定遠大將軍入福建。鄭成功也不甘示弱,積極擴軍備戰,攻打福建沿海。
由於鄭成功以金廈為基地,海風強勁,滿洲兵又不擅海戰,因此,在交手時,清軍水師潰不成軍。清軍在戰敗之際,深感以戰“平海”難以實現,於是採取“禁海”之策,並離間鄭成功的部下。
順治因鄭成功拒命不就撫,下令將鄭芝龍一家就放至寧古塔,最後還以謀反罪將他們“咔嚓”。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